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華盛頓將軍系列之二十九

喬治‧華盛頓點燃七年法印戰爭

作者:宋闈闈
必須堡(尼塞斯蒂堡,Fort Necessity)的大砲。(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307
【字號】    
   標籤: tags: , , ,

接上文

這次英軍對法軍營地的攻擊,被稱之為朱蒙維爾‧格倫戰役(Battle of Jumonville Glen),法軍傷亡慘重,當場十多名法軍死亡,有二十多個加拿大人被俘。而那位話都來不及說完,就被印地安人一斧頭劈死的軍官,曾對英軍聲稱自己是信使。殺死外交信使,和殺一個戰俘,是有本質差別的。這令華盛頓憂心忡忡,他在日記裡寫道:「我們可能會遭到相當大規模的攻擊」(we might be attacked by considerable forces),他預感到大事不妙。

「必須堡」修建得初具規格,能不能守得住不知道,戰爭倒是必須的。1754年7月3日,復仇的法國人就打上門來了。為首的軍官是被殺死的法軍軍官朱蒙的弟弟路易‧庫隆‧德‧維利耶(Louis Coulon de Villiers),領兵前來報仇,這是一支由六百多名法軍和一百多名印地安士兵組成的軍隊,兵強馬壯,有備而來。

戰爭從早上打起,華盛頓少校領著部下隱蔽在戰壕裡,勇猛迎戰,雙方交火持續一上午,還沒分出勝負。然而,午後下了一場夏季常見的瓢潑豪雨,這場雨過後,法國人那邊還在繼續開炮,華盛頓少校這邊,戰壕裡居然熄火了!

許是工地上露天施工,所有的東西都攤在露天裡,加上雨水漫灌戰壕,英方的火藥,很不幸全被雨水打濕了。到了7月3日傍晚,法國軍隊就圍住了「必須堡」,對著英國士兵們喊話:必須投降!不然,我們就殺進來了。此情此景下,「必須堡」搖起了白旗,華盛頓少校派了兩個文官出去談判,給出的談判條件是,英軍這邊可以暫時放棄「必須堡」,但所有軍士不能被留下成為俘虜,要保障英軍安全離開。

這兩個文官,一人受傷流血,無法正常交流,另外一人是能講些法語的,大夥兒指望著他能和法國人溝通清楚。而這個據稱能講法語的士官,承受了歷代的白眼和指責——就是這個不長眼睛的傢伙,只有天知道他都談了些什麼,末了帶回法國將領要求華盛頓簽署的一份文件。同時,這個不長眼睛的傢伙舌頭也不好使,居然沒對華盛頓少校逐字逐句解釋清楚文件內容,卻一個勁地催促他趕緊簽字——簽了字,大夥兒就都能安全撤退,打馬回家了。可不能磨蹭了,茫茫綠林,豪雨傾盆,外頭被法國人和印地安人團團圍住,每一分鐘都很危險。

版畫《華盛頓和M.聖-皮埃爾》,描繪了 1753 年,年輕的喬治‧華盛頓與法國軍事指揮官雅克‧勒加德‧德‧聖皮埃爾的會面。(公有領域)

談判至午夜時分,華盛頓少校經歷了他人生之中唯一的一次軍事投降,他在一份法文投降書上,代表英軍軍方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投降文件裡寫明了,英軍留下武器,可以在天亮後離開。也就是說,7月4日,天光剛剛透亮,華盛頓帶著他的人馬,作為戰敗方離開必須堡。

等回到弗吉尼亞的軍團,英方好歹看到了由喬治‧華盛頓帶來的英、法各執一份,由法文條款組成的投降書,華盛頓的簽名,表示承認在軍事行動中,暗殺了法國軍方的使臣,那麼,這個軍事性質就不一樣了。聽明白了條款,華盛頓少校表示冤枉,他堅持當時的翻譯絲毫沒有提及「暗殺」,而是將那位法國人的死亡解釋成損失。

就這樣,年僅22歲的毛頭小伙子喬治‧華盛頓成為點燃了七年戰爭的導火索。這次戰爭被史書稱為「法印戰爭」,是法國軍隊和印地安人一起聯合對抗英軍,戰爭在新大陸點燃,自然也燒回了歐洲本土,英、法兩大盟主在歐陸自然各有其忠實盟友國,奧地利、西班牙、俄國、普魯士,也紛紛地拉起軍隊打出旗幟,千軍萬馬地捲入戰場,這場戰爭在歐洲和美洲新大陸打得狼煙四起,炮火連天,連這兩大霸主國在遙遠的東亞、非洲、加勒比群島的殖民地也沒能倖免,在當地也宣戰開打。而這一切的源頭,僅僅是因為22歲的喬治‧華盛頓在一份他看不懂的法文投降書上簽下了他的大名。

在英國,著名作家奧福德伯爵(Horace Walpole,4th Earl of Orford​​)​​幽默地寫下:一個弗吉尼亞的鄉下小伙子在他的後院放了一把火,把整個世界都燒著了(The volley fired by a young Virginian in the backwoods of America set the world on fire)——這是一句精萃的總結。

點閱【華盛頓將軍系列】連載文章

責任編輯:李樂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近日筆者看到一則新聞:美國中央情報局在其多個社交媒體帳號,包括暗網帳號,用中文普通話、波斯語和朝鮮語公開發布招募中國、伊朗和朝鮮線人的信息,並發布了如何安全聯繫中情局的說明。中情局副局長科恩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表示:「中國有很多人能夠獲取信息,並且對習近平政權感到不滿」,「這些人明白,通過與我們合作,他們可以幫助自己的國家.......」,這段話不禁令人想起了過去在冷戰後期的一個經典事件......
  • 對於一位18世紀女性藝術家來說,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1741—1807年)的生平和藝術生涯非同尋常。她出生於瑞士一個貧寒的畫家之家,作為獨生女,她仍接受了廣泛的教育,在十幾歲時就已展現出肖像畫和歌劇演唱的驚人天賦。她很早就掌握了德語、法語、意大利語和英語,這為她日後在國際上取得成功──成為首屈一指的新古典主義藝術家、歐洲上流社會的傑出女性奠定了基礎。
  • 霍爾班以肖像畫聞名於後世,但如同所有的文藝復興畫家,霍爾班是以宗教題材開始他的職業生涯的。霍爾班在巴賽爾的主要作品是宗教畫,這些早期作品顯示出來自丟勒、格呂內瓦爾德和巴爾登格里恩(Hans Baldung Grien)等德國畫家的影響。
  • 小漢斯‧霍爾班生於德國巴伐利亞州的奧格斯堡市(Augsburg),屬於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北方的畫家與版畫家。他被公認為十六世紀時期最偉大的人物肖像畫家之一,除了肖像畫之外,他的作品還包含宗教畫、警世內容的版畫等等。特別是他警世意涵的木刻版畫用於人文思想著作的插畫,在傳播新教思潮的時代裡,起到了有力的作用。
  • 儘管莫札特的生命短暫(1756年─1791年),但他創作了六百多部不同流派和風格的作品; 他創作了交響樂、室內樂、管弦樂作品、歌劇、合唱音樂和歌曲。 他創作的歌曲鮮為人知,經常被大眾忽視,其實他的歌曲有其獨特的美感和音樂趣味。
  • 香港擁有一百年的殖民史,東西文化交匯,曾和很多文人有過千絲萬縷的聯繫。1974年,台灣詩人余光中赴港任教,寫下「姑且叫它做家吧」,其後他有11年時間在港度過,這段時間是他的黃金創作期,沙田山居成為他生命中最愉快的日子。
  • 一貫訥言的傑斐遜先生偶然地去了,同樣偶然地,被約翰‧亞當斯提名,將這位年僅33歲的年輕律師拎出來,加入了以富蘭克林老人為首的寫作小組。這個小組的任務,是要起草一份宣揚議會主旨,且有理有據的文書,代表美國大陸議會向宗主國和全世界宣布:思來想去,美國獨立!
  • 沒有任何托馬斯·傑弗遜夫人的畫像留下來,根據零星的據說,她是一位性情活潑,少女感十足的女性。托瑪斯的妻子瑪莎和他感情甚篤,瑪莎歌聲曼妙,藝術修養極好,身為主婦,她為托瑪斯營造了一個溫馨,美好的家庭氛圍,常常在托瑪斯拉琴的時候,她彈琴唱歌相和。
  • 時光荏苒,滄海桑田,這位人類歷史上的智者,卻在他親自奠基創建,並且為之服務了一生的國家,逐漸地被塑造成一個偽君子,一個言行不一致的種族歧視者,一個具備兩面性人格的複雜的偽君子。後世人還為他找出來一群黑皮膚的子孫後代,並且認為美國有一位黑皮膚的國母。
  • 司各特追溯歷史的文學敘事架起了溝通理解的橋梁,他對南北民族的差異有著極大的慈憫包容,反對任何一方的血腥暴力,前車之鑑,發人深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