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販口述:走線新移民大增 失業轉擺攤謀生
【大紀元2024年01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蔡溶紐約報導)在布碌崙八大道這個華人社區的熱鬧商圈,街頭小販是社區的一道風景線。他們賣的東西從水果蔬菜到衣服鞋子,應有盡有,這是許多新移民賴以維生的手段。在大紀元記者對八大道商販的訪談中,許多小販分享了他們擺攤的生存現狀。
許多小販都表示,由於走線過來的新人太多,而不需要語言技能的工作崗位有限,因此工作競爭激烈,一些人失業或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而轉向擺攤。儘管有人認為在現今的美國,不可能出現不擺攤就餓死的可能性,紐約提供了福利,但一些小販指出,由於各種原因,他們無法領取福利。
張先生是一位農場工人,冬天沒有農活時就會來到八大道街頭,用一臺小推車賣烤紅薯和烤板栗。他形容這是一種過渡性的工作,只能幹兩三個月,等到春天回去農場繼續種菜。
他說經常被清潔局的執法人員檢查,因為他沒有擺攤的許可證,一旦被抓到就要罰50塊錢。他估算每個月扣除成本,能賺兩千多塊錢。他住在附近的一間合租房裡,和另一個人共用一個小房間。
張先生說,自從疫情爆發後,他就失去了原來在餐館的工作。他說,以前在餐館工作的時候,工資還可以,但是現在餐館生意不好,工資也降低了,最重要的是因為走線客湧入,導致現在的有限工作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尤其是對於語言不通的新移民來說。
其他新移民有時候會去做一些臨時工,比如搞裝修,但是那種工作不穩定,有時候幹一天兩天就沒了。他說,現在農場的工作賺錢也不容易,成本升高,以前一噸菜的肥料成本五六百,現在漲到一千多,漲幅差不多一倍,柴油也是這樣,所以農場也不好幹。
談到小販影響了市容和交通,張先生認為這不公平,認為小販是文化和賺錢方式,不讓他們擺攤可能導致更多問題,如違法活動(更多人去偷去搶)和失去八大道的活力及特色,小販對經濟繁榮也有貢獻。
他主張市議員與小販溝通協商,而非一味禁止和驅趕。同時他認為小販應該自己注意衛生和秩序,盡力不影響市容和交通。他說,他也想找到一份穩定和合適的工作,但目前只能如此。
另外一位擺賣醬肉、醬雞蛋(有密封包裝)的楊姓小商販也說,他曾在餐館做炒鍋的工作,但由於崗位競爭激烈,餐館的生意也不好,2022年他失去了工作。他中學未畢業來美,沒有其它技能,一家三口難以維持生計,只能轉向擺攤生意,「老婆大肚子,還有個小孩,那我怎麼辦?不做就全家餓死。現在一個月也賺了兩千多元。」
對於社區治安問題,他強調失業者的困境,指出社區中存在著大量失業的人,而現行的法規對他們來說似乎過於嚴苛,如果沒有工作,一些人可能被迫走上偷竊搶劫的犯罪道路,導致治安問題加劇,還不如讓人擺攤。
他說,他基本上是一年365天,無論天寒地凍、風雨無阻的擺攤,「我們福州人這麼勤勞還要抓我們,這是不行的。你沒辦法說不給擺攤,美國講民主吧,要給人生存的道。」
他說,他沒有選最擁擠的人行道擺攤,也很注意「不去阻擋人走路」,但針對賣熟食的違規問題,他不以為然:「可以賣吃的,滿大街都是啊,商店門口都是啊。」
不過他也說,市清潔局的執法頻繁,執法人員一次沒收他的全部貨物,令他損失1500美元,對於生計已經困難的他來說,這是一種沉重的打擊。
雖然紐約有各種福利,楊先生說,「很多人不工作都沒辦法領」,另外一些人則是其它原因,「比如說以後你想買房子了,領了這個福利你以後就不好做了。」
街頭擺攤的還有正在讀書的年輕人。林同學在八大道街頭擺攤賣塑料拖鞋,每雙55美元,從網上訂購,一週能賺幾百美元。他告訴記者,他有兩個弟弟,一個12歲,一個才4歲多,家庭開銷很大,所以他們想盡辦法賺錢,以幫補家裡。他每天放學後就來到這裡賣鞋,直到天黑才回家做功課。
林同學沒有營業執照,因為很難申請到,他希望政府能增加許可證的數量,讓他們合法經營。他說,他賣的拖鞋很舒服,也不占用人行道,不影響別人。
一位躲在街角賣水果和便宜蔬菜的張女士說,她也想拿正規的牌照,但知道數量有限申請不下來,也沒有去申請。只能見一步是一步,「他來執法,就擺旁邊一點,擺(巷子)裡面一點,不要把交通堵塞了。衛生我們有掃地的,我們自己有掃的。
責任編輯:鄭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