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yǔn zhū dǒng zhuó,jiè shā wáng kuí。
允誅董卓,玠殺王夔。
ㄩㄣˇㄓㄨ ㄉㄨㄥˇㄓㄨㄛˊ,ㄐㄧㄝˋㄕㄚ ㄨㄤˊㄎㄨㄟˊ。
允誅董卓,玠殺王夔。
【註釋】
(1)允:王允,字子師,東漢末年太原祁(今屬山西)人。出身官宦世家,十九歲開始任公職,靈帝時曾任豫州刺史,獻帝時擔任司徒、尚書令。策劃呂布刺殺董卓,後來被董卓餘黨李傕(jué,ㄐㄩㄝˊ)所殺。
(2)誅:殺。
(3)董卓:字仲穎,東漢末年隴西臨洮(今屬甘肅)人。個性粗猛有謀略,靈帝時曾任并州牧,後來領兵入宮,廢掉少帝,改立獻帝,又焚燒洛陽,挾持獻帝遷都長安,自為太師,專橫殘暴,後來被大將呂布所殺。
(4)玠:余玠,字義夫,蘄州(今屬湖北)人,南宋末年抗蒙名將。家境貧困,曾就讀白鹿洞書院。起初投靠淮東制置使趙葵作幕僚,後來因戰功升淮東提點刑獄。宋理宗又授命兵部侍郎、四川宣諭使、四川安撫制置使兼重慶知府,率領軍民修築山城,擊退蒙古軍。後遭誣陷,被理宗召回,或說服毒而死。
(5)王夔:南宋末年任四川利州都統,綽號王夜叉,個性強悍,所到之處被摧殘破壞,四川人民都畏懼王夔。後來被余玠用計斬殺。
【語譯】
王允策劃誅殺叛臣董卓,余玠設計殺掉悍將王夔。
【人物故事】
王允
東漢王允年少時就喜好高尚的節操,有立功的大志,常讀誦聖賢經傳,時刻練習騎馬射箭的技能。漢靈帝時,王允曾討伐黃巾賊,並揭發宦官張讓勾結黃巾軍,因而遭到張讓陷害入獄,出獄後改名換姓,隱居往來於河內、陳留之間。
靈帝過世,大將軍何進計劃誅殺宦官,召見王允共同策劃,並密召董卓帶兵入朝。但董卓還沒到,何進就被張讓暗殺。張讓劫持少帝,被尚書盧植追殺而死。董卓前往迎接少帝,後來脅迫太后廢少帝,另立獻帝(陳留王)。董卓入主洛陽後,盜取漢靈帝之墓,姦污公主,又濫用刑罰,稍有得罪必遭死罪,引起各地州郡的討伐。為了避開關東協軍,董卓毒殺了弘農王(少帝),將獻帝遷到西京長安,並遷移洛陽數百萬人口到長安,沿途遭馬匹踐踏、盜匪搶劫、餓死的人不計其數,造成屍體堆滿道路的慘狀。董卓還燒盡洛陽的宮廟、官府、住家,二百里之內沒有留下任何東西。
到長安後,董卓又讓朝廷封他為太師,位在諸侯王之上,車子、服飾近似天子。任職司徒、尚書令的王允見董卓為禍深重,篡位謀反已出現徵兆,就和司隸校尉黃琬、尚書鄭公業等密謀共同誅殺他。當時董卓的義子呂布與董卓有嫌隙,且與董卓的侍婢往來,內心不安。於是王允串通呂布作為內應,刺殺董卓。董卓被殺後,士兵都高呼萬歲,百姓在街道歡唱起舞。董卓被陳屍於市集,董卓向來肥胖,守屍的小兵在他肚臍上點火,光明照亮了多日。之後被袁氏門生焚屍,把骨灰灑於道路。董卓部下李傕把他的骨灰合斂而葬,殮葬之日,來了大風雨,雷霆擊中墓地,水流入其中,棺木漂流。(據《後漢書》《三國志》)
余玠
南宋余玠曾擔任四川宣諭使、四川安撫制置使,他到四川後,整肅綱紀,依山築城,屯兵聚糧,招選賢能之士,誅殺貪污腐化的將領以肅軍令,使得人心安定,四川因而富實起來。利州都統王夔素來殘暴兇悍,號稱「王夜叉」,仗恃著功勞驕傲放肆,所到之處被搶劫掠奪,四川百姓深以為苦。余玠到了嘉定,王夔率領部下士兵前往迎接拜見,二人相談才一會兒,就見旗幟精明,器械森然,沙灘上士兵林立,無一人敢亂行。船上眾人看了都大驚失色,而余玠依然神色自若,徐緩地命人獎賞。王夔退下後告訴人說:「讀書人中竟有這樣的人!」余玠早就想除掉王夔,只是王夔握有重兵,恐怕危及四川,和親信將領楊成商量此事。楊成說:「王夔有叛逆之心,目無王法,放縱士兵殘害人民,現在若不除去他,等他成了氣候要發兵反叛,那時要除掉他就難了。」余玠於是心意已決,半夜召見王夔議事,暗中讓楊成代替王夔,率領其部眾。王夔才離開自己的軍營,新將楊成已單騎入營,將士都驚慌地瞪大眼睛,眾人互相對視,不知該怎麼辦。楊成告知真相,將為眾人統帥,於是大家向楊成拜賀,王夔一回來,就被斬殺。楊成查出和王夔一起作惡者數人,也依法誅殺。(據《宋史》)
董卓死後,其部下圍攻長安,呂布邀王允一起離開,王允說:「如果國家不能得到神靈護佑,我寧願奉獻生命,以死報效朝廷。皇帝年幼,只能靠我輔助,面臨災難卻自己逃走,我於心不忍。請多勉勵關東眾人,要常以國家為念。」王允個性剛直,疾惡如仇,後來雖然被董卓部下所殺,卻是為了忠義而死。王允去世,天子哀痛,百姓喪氣。遷都許昌後,獻帝思念王允忠貞而有節操,又改用隆重的葬禮安葬王允。並封他的孫子王黑為安樂亭侯,封地三百戶。暴虐無道的董卓被殺時卻是舉國歡騰,甚至死後都不得安寧,打雷也要打進他的墳墓,真可謂人神共憤了。
余玠為了革除軍中的陋習而被陷害,鬱鬱不樂,聽聞皇上召命,更加不安,一夜之間突然去世,或說是吃了毒藥而死。余玠斬殺貪婪殘忍的王夔,大快人心,為四川百姓除去了一大禍患,又秉公革除四川弊政,為人民造福。當四川百姓聽聞他的死訊,無不悲傷得有如失去父母,宋理宗也停止上朝聽政,並特別贈與五官的官位給余玠。余玠的公正無私,天地同鑒。如果官員都能如此凡事為民著想,天下百姓就有福了。
──轉自
(點閱【龍文鞭影】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