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挪威奧斯陸王宮:展現新古典主義建築之美

ARIANE TRIEBSWETTER撰文/吳約翰編譯
挪威奧斯陸王宮(The Royal Palace of Oslo)高居宮殿廣場的盡頭。這座新古典主義建築樓高三層,外觀呈簡潔的U字形,包括左右兩側翼樓、平屋頂、灰泥磚外牆。禮拜堂立面可見一整排六根柱子的裝飾,無疑就是參考新古典主義建築。(Oivind Moller Bakken/The Royal Court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159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奧斯陸王宮(the Royal Palace of Oslo)位於挪威首都奧斯陸市中心的貝爾維尤(Bellevue)高地上,不僅是挪威歷史的象徵,也體現了新古典主義建築之美。

1824年,挪威國王卡爾三世‧約翰(King Carl III Johan of Norway)委託建築師漢斯‧林斯托(Hans Linstow)建造一座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宮殿。這位丹麥建築師原本設計的是兩層樓建築加上兩側翼樓,但因造價太高,於是將翼樓移除,改為三層樓。宮殿於1849年竣工。

國王卡爾‧約翰(1818─1844年)來不及住進宮殿。他的兒子國王奧斯卡一世(King Oscar I)才是宮殿的首位居民。他修改過宮殿多次,包括增建面向前花園的翼樓,以及將原來陡峭的屋頂改造成優雅的平屋頂。

宮殿內部裝潢反映出25年建造期間流行的風格。最明顯的是新古典主義,屬古典建築的復興,特色為簡單的幾何圖案、希臘或羅馬式裝飾細節、空白牆面、石柱的使用、雄偉的規模等。這些風格呈現在王宮宴會廳(The Banqueting Hall)裡的龐貝壁畫、壯觀的大廳(The Great Hall)裡色調柔和的牆壁,以及充滿挪威古典主義建築的前廳(the Vestibule)等處。王宮公園(The Royal Palace Park)綠樹成蔭,小池塘和雕塑相映成趣。王后公園(The Queen’s Park)以美麗的洛可可花園著稱。

至今,奧斯陸王宮仍是挪威王室的主要住所。

大廳(The Great Hall)又稱舞廳(The Ballroom)是整座宮殿最美的地方。建築師漢斯‧林斯托不惜成本打造寬敞空間,靈感來自柏林音樂廳。大廳樓高兩層,天花板高35.1英尺,拼花木地板(parquet floor)覆蓋面積約3,875平方英尺。藍色鑽石造型格子天花板,以木材和鍍金混凝紙漿(gilded papier-mâché)製成,下方由12根白色灰泥大理石柱和24根木柱支撐。

(Jan Haug/The Royal Court提供)

宴會廳(The Banqueting Hall)大小超過3,229平方英尺。藝術家佩德‧韋格曼(Peder Wergmann)以龐貝風格(Pompeian style)裝飾牆壁和天花板,在淺色系牆面上繪製玫瑰花、藤蔓和棕櫚樹等圖樣。受到意大利龐貝城和古城赫庫蘭(Herculaneum)出土文物的啟發而發展出來的龐貝裝飾品在當時的歐洲非常流行。另外,牆上還有希臘男、女神祉的圖像,顯見19世紀的歐洲對古代的著迷。王宮於2009年再次局部整修,新添了一些古典風格的桌椅。

宴會廳以龐貝風格裝飾牆壁和天花板,淺色系牆上可見玫瑰花、藤蔓和棕櫚樹、希臘神祉等圖案。(Simen Sund/The Royal Court提供)

家庭餐廳(The Family Dining Room)不像宴會廳那麼寬敞,而是用在非正式的午餐和晚餐。建築師漢斯‧林斯托希望家庭餐廳簡單有活力,藝術家佩德‧韋格曼也以龐貝風格繪製這個房間的牆壁和天花板。另一位畫家奧古斯特·湯姆森(August Thomsen)則在牆上添加藍色面板,上面繪製男女圖像。喬納斯‧希德爾(Jonas Hidle)設計的吊燈呼應牆上的裝飾,造型水晶正好與彩繪花環的線條相呼應。

家庭餐廳氣氛簡單有活力,房間的牆壁和天花板也是龐貝風格。藍色面板上繪有男女圖像。水晶吊燈的設計與彩繪花環的線條完美搭配。(The Royal Court提供)

王宮禮拜堂(The chapel)也以新古典主義設計著稱。禮拜堂有兩層樓高,特色為側廊以石膏浮雕裝飾;廊台有12根木柱支撐;以及由佩德‧韋格曼繪製的天花板壁畫。遊客來到禮拜堂中央時,可欣賞到白色大理石灰泥祭壇,還有後方的粉紅色灰泥大理石牆環繞著使徒彼得和保羅的大理石雕像。

禮拜堂(The chapel)以新古典主義風格著稱。樓高兩層,室內特色為側廊有石膏浮雕裝飾,廊台由12根木柱支撐,以及天花板壁畫。祭壇為白色大理石灰泥,後方的粉紅色灰泥大理石牆有使徒彼得和保羅的大理石雕像。(Oivind Moller Bakken/The Royal Court提供)

上層前廳(The Upper Vestibule)採挪威古典主義風格設計,有20根乳白色灰泥大理石柱、淡粉色牆壁、白色格子天花板等裝飾。

上層前廳採挪威古典主義風格設計,有乳白色灰泥大理石柱、淡粉色牆壁、白色格子天花板等裝飾。(Jan Haug/The Royal Court提供)

鳥室(The Bird Room)的裝飾獨樹一格,1843年由畫家約翰尼斯‧弗林托(Johannes Flintoe)完成。鳥室顧名思義,想營造一個開放式的花園涼亭,棲息著各種挪威的鳥類。牆壁和天花板上的繪畫展現挪威美麗的風景,反映了19世紀人們對挪威歷史和大自然的愛好。室內的橡木家具可追溯自1846年,屬新文藝復興風格。

鳥室的設計猶如一個開放式的花園涼亭,裡頭棲息著各種挪威鳥類。挪威的美麗風景繪製在牆壁和天花板上。橡木家具呈新文藝復興風格。(The Royal Court提供)

原文: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艾莉安‧翠布斯維特(Ariane Triebswetter)是位國際自由記者,擁有現代文學和古典音樂背景。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責任編輯:茉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在博德博物館(Bode Museum)莊嚴的寧靜中,我幾乎能聽到樂聲,伴著安東尼奧‧卡諾瓦(Antonio Canova)的等身雕塑作品《舞鈸的少女》(Dancing Girl With Cymbals)在我面前輕鬆地以單腳旋轉。她的舞步輕盈如飛翔般曼妙,戲劇化般地高舉雙手平衡著姿態,敲響著手中的鈸。精緻古典的洋裝隨著她的身軀飄揚,勾勒出她舞動的每個瞬間。
  • 自2019年以來,一支由國際專家組成的考古團隊在伊特魯里亞-羅馬浴場聖堂(Etruscan-Roman bath sanctuary)進行挖掘,出土了20多尊古代青銅雕像和其它物品,以及5000枚金幣、銀幣與青銅幣──這是意大利迄今為止發現最大宗的伊特魯里亞和古羅馬青銅雕像。
  • 馬賽大教堂(又譯:馬賽主教座堂,the Marseille Cathedral)可謂新拜占庭式建築(Neo-Byzantine architecture)的奇蹟,更是法國中世紀以來所建造最大又最古老的教堂。它是19世紀崇尚歷史主義(Historicism)的典範,著重在復興過去的建築風格。
  • 法國艾克斯大教堂(Aix Cathedral)主要是哥特式建築,但也有古羅馬、羅馬式和巴洛克風格等設計元素。教堂西側立面是哥特式設計,有精緻的雕刻和華麗的裝飾細節。整個外觀融合多種建築風格,包括羅馬式石牆、頂部有裝飾尖塔的淡黃色扁平矩形扶壁等,皆與正門中央的建築結構形成鮮明對比。
  • 1805年,維拉諾宮成為波蘭一座公共博物館開幕,三間房合併為一個藝廊,有著龐貝粉紅色的牆面和古典的裝飾主題。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雕塑家和建築師從天花板上的肖像獎章(portrait medallions)中向外望去,同時也可欣賞他們的傑出作品。博物館每週四供所有人免費參觀,這項傳統延續至今。
  • 比爾特摩莊園奢華建築的內部有250間房間,其中臥室35間,浴室43間,還有65座壁爐。莊園擁有相當先進的科技,安裝了室內管道和電力(這在1800年代末期可是奢侈的享受)。此外,莊園還有室內游泳池、健身房和保齡球館;甚至還有足以容納一個人的升降機。圖書室和宴會廳後面有一個「秘密」通道系統,直達主臥室的壁櫥區域。這些通道主要由范德比爾的僕人使用。
  • 路德維希堡宮(Schloss Ludwigsburg)位於德國斯圖加特(Stuttgart)北部,是歐洲數一數二的大型巴洛克建築群。路德維希堡宮不論在規模、歷史上的重要性、建築風格等方面皆與法國的凡爾賽宮有諸多相似之處。因位居德國西南部施瓦本(Swabia)地區,而有「施瓦本的凡爾賽宮」(Swabian Versailles)之稱。
  • 巴斯修道院教堂(Bath Abbey)矗立在英格蘭西南區域古羅馬城市巴斯(Bath )的中心,是公認的英國建築瑰寶,以中世紀晚期建築聞名。
  • 漢普頓宮(Hampton Court Palace)位於倫敦里奇蒙區(Richmond),因曾是亨利八世的寓所而聞名。漢普頓宮擁有豐富的歷史,歷經不同時代的主人,使其成為少有的融合多種建築風格的展示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