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3年09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原彰台灣台北報導)2023台灣人工智慧(AI)年會在15日登場,代工廠廣達董事長林百里談到對AI的展望時指出,AI新時代才剛開始,往後5到10年,每年都會有很大的成長,「AI需求很大,感覺上不會受到景氣影響。」
林百里說,AI還在起步,然而相較於其他國家,台灣發展AI還是比較慢,而AI也帶來龐大的需求,很多新的投資都往AI。
由於近期因輝達(NVIDIA)AI晶片供不應求,但供應鏈卻面臨缺料問題,林百里坦言,對廣達而言,他們有很多做機器設備,但現在面臨的問題是,供應鏈的速度趕不上,「供應鏈的問題還要調整,幸好供應鏈就在台灣,台灣廠商有優勢。」
他說,廣達並不愁訂單,但他們是煮飯的角色,沒有米也無法煮飯,意即供應鏈的問題仍是核心。
不過,隨著繪圖處理器(GPU)超級算力崛起,林百里認為,台灣未來很有競爭力,因為超級電腦革命需要非常大的算力,台灣擁有獨特地位,能提供硬體且熟悉供應鏈,勢必會有自己的角色。
至於政府將推出AI規範,林百里認為,這是個很大的議題,還有很多的討論空間。很多人會擔心新的應用,就像是過去的飛機、自駕車一樣,而AI還在黎明時刻,未來人性與AI如何取得平衡,也是重要議題。
廣達內部作業已在結合AI技術,他說,廣達內部設有專案小組,研究如何使用GPT(生成式預訓練模型)、AI技術,效果慢慢顯現,也用AI防堵資安問題,由資訊長與資安長一起合作。
媒體提問,AI能否成為台灣下一座「護國神山」,林百里指出,護國神山的源頭就是晶圓代工廠台積電,有台積電做出來的晶片,才能夠有接下來的AI產品。
林百里強調,AI算力革命,已經加速超越摩爾定律。摩爾定律指出每18個月運算能力會翻倍,AI發展曲線從2000年開始與摩爾定律曲線交叉,需求一路往上,現在AI算力每3個月就翻倍。
台灣人工智慧年會今年邁入第6年,是台灣人工智慧生態圈最具影響力的活動之一,與會者預估將近1,000人次,依照往年統計,七成來自產官學研創各界,三成是博碩士及大學生。今年年會主題為「生成式AI開啟的技術與產業革新」。
責任編輯:林勤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