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3年09月02日訊】即將邁入第17年的溫哥華台灣電影節將再度回歸,自9月8日至10日舉行。觀眾將能回到翻新後的VIFF Centre享受劇院聲光震撼。()
溫哥華台灣電影節由溫哥華台灣電影協會主辦,中華民國文化部、僑委會及駐溫哥華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指導贊助,秉持以電影為窗口,向加拿大推廣台灣的藝術文化。除致力台灣電影的推廣,以及藝術、文化、歷史、觀光等各方面的交流外,同時也伴隨無數觀眾體驗每部電影帶來的感動。
年度主題「洄家」帶觀眾回家
近年來「游牧」的生活型態在疫情過後的世界成為其中一個選項,許多人踏上旅程,離開舒適的家園,前往未知的遠方追尋美好的人生。在加拿大,來自不同族裔背景的人亦在世界各地旅遊解禁後,利用這個機會返回久違的故鄉。
除了透過旅遊的方式回家外,另外有些人則是透過參與各種與自己家鄉相關的藝文活動,藉此強化自己與家鄉的精神連結,同時向其他人展現自身文化特色,並且提供各方交流機會。溫哥華台灣電影節創始的初衷便是源自這樣的文化「回家」。
溫哥華國際電影中心是溫哥華台灣電影節每年登場的地方,就像鮭魚洄游一般,活動結束後經過一年的沉澱與成長,我們總會回到劇院,再次讓觀眾透過電影認識台灣珍貴的文化資產以及它與世界之間的共鳴。
2023年溫哥華台灣電影節以此概念發想延伸,以「洄家」為題,以14部深刻動人的電影與講座,讓觀眾透過電影探索「家」對彼此的意義,透過鏡頭跟隨主角踏上旅途,在過程中發現「家」的美好。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得獎作品聚焦家庭百態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而家庭則由形形色色的人組成,於是也就有了各式各樣的家庭。溫哥華台灣電影節將透過以下6部作品,讓觀眾看見家庭的幾種樣貌,從中勾勒出自己心中家的形狀。
已故台灣導演楊德昌的經典劇情片《一一》以一戶居住在台北的中年夫婦為中心,透過他們的親人和社會關係展開多條線索進行敘事。這個住在台北的中產階級家庭看似和諧,但家人之間卻莫名地疏離。電影深刻探討家庭、愛情、親情和生命等人生課題的真實意義。該片《一一》於第53屆坎城影展正式競賽單元中首映,並獲得最佳導演獎,還獲得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外語片,以及國家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影片等重要獎項。更被認為是21世紀最偉大的電影之一。
2022年金馬獎最佳劇情長片《一家子兒咕咕叫》,講述一個家庭因一隻失蹤七年的賽鴿突然⾶回來而產生的變化。賽鴿043在七年後突然飛返家宅,卻喚起一家子關於兒子失蹤的傷痛回憶。導演詹京霖,集齊金鐘視帝游安順、視后楊麗音與影壇新秀胡智強、李夢苡樺,以寫實為基,摻入魔幻意象,有條不紊的內斂敘事,洞悉環伺的社會暗流,探掘人物身後的歷史縱深,更細梳養鴿人家錯綜難解的家庭習題。該片入圍2022年第59屆金馬獎13項大獎,並榮獲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最佳劇情長片、最佳新演員等大獎。
劇情片《徘徊年代》,講述越南女子文慧在風起雲湧的九〇年代,遠嫁繁榮的台灣。原以為迎接她的是幸福與機會,卻被荒郊磚房裡的現實壓迫得幾乎窒息。隨著台灣的社會變動,她的婚姻逐漸成為夢魘,而她也必須在異鄉困境之中重新出發。另一方面,千禧年後的台灣都會裡,一名擔任徵信探員的神祕越南女子,在文慧的故事中看見自己的理想,進而追尋起文慧的過去。該片入選 2021 台北電影節,2021 釜山國際影展亞洲之窗單元,2021聖地牙哥亞洲電影節,及2022 德國漢堡影展、2022大阪亞洲電影節。榮獲優良電影劇本獎、金馬創投會議–曼迦紀念獎。
劇情片《本日公休》聚焦在一間小小的家庭理髮店,這裡收藏了各種人間的生老病死、聚散離合。面對生活的煩擾,老闆阿蕊總是以她台灣歐巴桑的精神,毫不認輸的面對人生。時間一天天過去,她的客人老了。有天阿蕊接到一通電話,搬到遠方的老客人生病無法出門剪頭髮,拜託阿蕊到府服務。面對各種反對,阿蕊想起師傅教她「這一行要服務客人到底。」掛上「本日公休」的牌子,她要出發上路,去做一件所有人都認為不值得的事。飾演理髮廳老闆的陸小芬憑藉著精湛的演技榮獲第25屆台北電影獎最佳女主角獎。
紀錄片《日常對話》透過拍攝看似平常的母女對話,緩緩述說跟著母親的童年、家暴的父親,及對於母愛缺席的疑惑,並詰問情感疏離的母親,相對母親從不掩飾的同性性向,女兒最終道出心中隱埋許久的羞愧祕密。黃惠偵導演曾說「這部作品不僅止於同志議題,更多的是家庭與母女關係。該慶幸這樣的故事發生在自己而非別人的生命中,唯有如此,故事才有機會被記錄下來。」該片榮獲2017柏林影展泰迪熊獎最佳紀錄片,2017台北電影獎最佳紀錄片,2018年第11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台灣競賽首獎。另入圍2016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最佳剪接。
紀錄片《神人之家》描述離家二十年,導演阿良回到偏遠農村的家鄉,當他與家人重新面對彼此時,卻發現當年迫使他逃跑的人事物不曾改變。國小就通靈的哥哥,與十二尊神明讓信仰成為一家人的救贖,也成了詛咒。從沉默到慢慢說出心裡話,阿良日復一日記錄著這一次的重逢,逐漸意識到他的缺席也是這個家難以癒合的傷口。該片得到2022年台北電影獎百萬首獎、最佳紀錄片、最佳剪輯及會外獎項觀眾票選獎等四項大獎,入圍2022年第59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最佳剪輯。
《哈勇家》與《Kulumaha !回家吧!原聲》兩段台灣原民故事 認識台灣原民家庭文化
自2021年起,溫哥華台灣電影節每年都精選台灣原住民相關題材電影,透過相關深度討論,藉此促成加拿大與台灣的連結。今年亦將繼續藉由優質台灣電影,繼續產生文化對話。
入圍2022年第59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等6項大獎的《哈勇家》,英文片名為Gaga,意旨台灣原住民泰雅族的傳統規範,每一個部落,就是一個大家庭。藉由聚焦片中哈勇一家因大家長過世後所發生的劇變,帶出台灣原住民部落家庭因文化失根所遭遇的困境。該片導演陳潔瑤(Laha Mebow)為台灣首位獲金馬獎最佳導演的原住民女性,其多以原住民為題材,憑藉本片得金馬獎、台北電影節等多項大獎。陳潔瑤(Laha Mebow)導演將參與映後座談,分享她藉電影文化尋根的心路歷程!
《kulumaha!回家吧!原聲》紀錄「台灣原聲教育協會」的成立的心力歷程。2008年「台灣原聲童聲合唱團」藉一曲「拍手歌」從台灣唱到維也納大教堂和世界各地。但是,音樂表演團體並不是「台灣原聲教育協會」的成立目的,是長達14年來教育成果的展現。本片從2018年開始拍攝,真實呈現孩子在原聲中珍貴的成長身影,也捕捉到幾位從原聲畢業的學生,到都市讀高中、大學以及準備邁入職場等幾個關鍵的人生階段,從中反映了現況及問題。本片導演陳皓玫導演將參與映後座談,分享她與「原聲」之間的故事!
兩短片:以父親視角看到家庭
今年,溫哥華台灣電影節還精選了兩部優質短片,透過聚焦在片中父親與家人間的關係,希望觀眾能從中到那些無法表明的親情,以及找到與至親家人對話的機會。
獲得2022金馬獎最佳短片的《講話沒有在聽》,主角是一名去世的老兵阿忠,他生前講話沒有人在聽,一覺醒來發現自己死後,太太和子女七嘴八舌討論他的身後事,兒子瞎猜母親誤殺親夫、媽媽硬選醜照當遺照、子女託員警轉介殯葬業,荒誕事盡出,就是沒有家人聽見他的意見。阿忠心裡牽掛多年的遺憾,能否在最後一刻實現?片中找來硬底子演員金士傑、楊貴媚飾演父母,兩人精湛的演技保證讓觀眾笑中帶淚、淚中帶笑。
短片《父親的電影院》則是藉由片中廢棄電影院,除了緬懷遺失的美好外,更透過片中青年凝視在事物間的目光,重溫了一段屬於父子倆的光影時刻。
短片影展呈現優秀台裔影人作品
持續多屆的短片單元,年年吸引眾多台灣及溫哥華作品投稿,成為兩地電影工作者發表作品、學習交流的國際性平台。本年將展出畢業於西門菲沙大學電影製作專業的新銳加拿大台裔電影人韓睿芷(Athena Han)的短片作品《家》、《人中之兔》、《如魚得水》及《Language We Know》。
13歲隨家人移民加拿大的韓睿芷與許多移民第二代一樣,雙親其中一人長期居留台灣,為支撐家庭而辛苦工作著。這樣聚少離多的情形下,家人間的感情難免變得有些陌生。出於這樣的觀察,促使韓睿芷在2013年動身前往台灣並拍下自己的首部作品《家》。自此過後近10年,家庭一直是她作品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同時移民背景也讓她不停用創作思索她的自我定義。
溫哥華台灣電影節將邀請韓睿芷導演擔任主講人,繼續向觀眾介紹年輕台裔導演,也提供場域讓其分享人生故事,鼓勵同樣有興趣的年輕朋友投入影視行業,並加深其他台裔影人與台灣的連結。
透過故事看到家的各種樣貌
透過精心籌備的14部電影及3場講座,2023溫哥華台灣電影節希望讓大家透過電影探索「家」對彼此的意義,透過鏡頭跟隨主角踏上旅途,在過程中發現「家」的美好。並期許藉由自身在本地社區的文化影響力,持續與社區各非營利組織合作,一起成為他人的溫暖依靠。
活動詳情
活動日期:2023年9月8日(週五)— 10日(週日)
門票售價:實體門票 $12加元起。
購票詳情可上網站 www.twff.ca 查詢。
責任編輯:謝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