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龍文鞭影》四支(4):寅陳七策 光進五規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北宋司馬光認為正言直諫是一種美德,他的「三言」「五規」在當時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106
【字號】    
   標籤: tags: , , ,

【原文】

yín chén qī cè ,guāng jìn wǔ guī 。
寅陳七策,光進五規。

ㄧㄣˊㄔㄣˊㄑㄧ ㄘㄜˋ,ㄍㄨㄤ ㄐㄧㄣˋㄨˇㄍㄨㄟ。
寅陳七策,光進五規。

【註釋】

(1)寅:宋朝胡寅,字明仲,建寧崇安(今屬福建)人。北宋欽宗靖康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任司門員外郎。金人攻陷京師,胡寅逃入太學中。北宋亡,金人立張邦昌為大楚皇帝, 棄官歸隱。南宋高宗建炎三年,被張浚推薦任駕部郎官,後又任起居郎、中書舍人、禮部侍郎等。力主抗金而得罪秦檜,被以譏訕朝政的罪名貶至新州。享年五十九,卒諡文忠,學者稱致堂先生。
(2)陳:陳述、述說。
(3)策:策略、方法。
(4)光:北宋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叟。陝州夏縣涑水鄉(今屬山西)人,世稱涑(sù,ㄙㄨˋ)水先生。司馬光為人溫良儉樸、清廉正直,歷任四朝(仁宗、英宗、神宗、哲宗)重臣。神宗時反對王安石變法,辭官退居洛陽十五年。哲宗時任宰相,盡廢新法。享年六十八,卒諡文正,封溫國公。主編《資治通鑑》,歷時十九年完成,為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
(5)進:進獻、奉上。
(6)規:法則、規則。

【語譯】

胡寅為南宋高宗直陳振興國家的七條計策,司馬光向北宋仁宗進獻安定家邦的五個法則。

【人物故事】

胡寅

宋高宗建炎三年,胡寅擔任起居郎,曾向高宗呈上奏章,為皇上謀劃了振興國家的七個策略:一是罷和議而修戰略(反對和議,力主抗金)、二是置行台以區別緩急之務(除總台之外,隨軍設置行台,作為在外的中央政務機構,皇上周旋軍旅之間,不需固定住所)、三是務實效而去虛文(留意治軍的實效,避免不切實際的形式)、四是大起天下之兵(以京師強盛的天子之軍充實外地軍營,中國的危難變故自會消除)、五是定根本(鞏固荊州、襄陽防線,作為根本之地,)、六是選宗室之賢才者封建任使之(選任皇族趙氏中賢能之人,以杜絕逆謀者)、七是存紀綱以立國體(力行孝弟之道、喜歡賢良而遠離巧言奉承的人、讚賞清廉、崇尚義行、表揚實際、注重忠厚,以正道立穩國體)。宰相呂頤浩厭惡他言詞懇切正直,乞上罷其職。

司馬光

宋仁宗嘉佑六年,司馬光主管諫院,曾向仁宗呈上《進五規狀》,為仁宗進獻五個治國規範:一為保業(國君兢兢業業,不生驕傲怠惰之心,才能永保國家基業),二為惜時(珍惜此太平之時,加強打造國家基礎),三為遠謀(深謀遠慮,居安思危),四為重微(防微杜漸,注重小惡小禍的杜絕),五為務實(注重實際,不重形式)。這一年司馬光曾多次上書勸諫,奏章中還有「上仁宗論致治之道有三」,他告訴仁宗政治之道沒有別的,只有三個重點而已:一是任官(善於用人),二是信賞(有功必賞),三是必罰(有罪必罰)。

胡寅曾上萬言書,認為高宗應集合義師,北伐金國,迎請二帝,不該急忙登上王位,但不被採納。徽宗、欽宗二帝被金人擄走後,都慘死在北方。徽宗(高宗生父)死後,為了迎回韋賢妃(高宗生母顯仁太后),高宗向金國求和。紹興十一年除夕,南宋朝廷殺了岳飛。紹興十二年,宋金簽訂「紹興和議」,徽宗靈柩和韋賢妃歸回宋朝。離開時,欽宗(高宗之兄)求韋賢妃轉告高宗,請高宗設法讓他回宋,就算當個太乙宮主也足夠了。韋賢妃說,如果忘了他的託付,就讓自己瞎了眼睛。南歸後的韋氏了解高宗的隱憂,擔心欽宗回來繼承帝位,韋氏再不敢重提那時的承諾。不久韋氏果真失明,宮庭御醫無法治癒,遍尋天下名醫。紹興十九年,有位道士皇甫坦為她針灸,立刻治好一隻眼睛,韋氏請求再治另一眼而被拒絕,皇甫坦請她用這隻眼睛履行當年的誓言,韋氏非常驚訝,也只好作罷。或許胡寅這位忠臣才真正了解欽宗在金國受辱的痛苦吧!

司馬光認為正言直諫是一種美德,他的「三言」「五規」在當時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他的盡忠職守還表現在編撰《資治通鑑》,希望「使觀者自擇其善惡得失」,讓皇上從歷史成敗中得到借鑑,對治國的善惡得失,能自我要求。當司馬光去世時,京師的人們都停止營業,前去祭弔,有的甚至賣掉衣服以進獻祭品,千萬人為他哭泣,有如自己親人去世一樣哀傷,從四方來送葬的百姓有數萬人。可見忠君愛民的仁者是深得民心的。

──轉自

(點閱【龍文鞭影】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錢若水是北宋大臣,為人正直,有膽識,後被提拔為樞密院副使。北宋司馬光在《涑水紀聞》和李元綱在《厚德錄》中,都記載了錢若水於宋太宗時期因仗義執言而救了三個官員的事情。
  • 在唐中宗、睿宗之時,武則天奪嫡之謀得逞,肆行不義之威,大唐的國祚差點脈斷武則天之手。然而就在睿宗被誣告「謀反」、命在危急存亡之秋,有一位忠臣義士捨命護主,忠義的魄力震懾奸逆,改變了逆亂之勢。
  • 中國山水畫
    山東寧陽縣有兩個古老的地名:「東疏」「西疏」(現西疏併入了東疏鎮)。這兩個地名是怎麼來的?是為了紀念西漢名臣疏廣、疏受叔侄而設的,其背後有一段真實感人的歷史故事。
  •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他的《勸學詩》激勵了一代代的莘莘學子;他的書法豐厚雄渾,雍容正大,法度謹嚴又氣勢磅礴;他為官清廉,正直敢言,凜然赴難,視死如歸,其忠義大節,光風霽月,高山仰止。他就是字如其人的不朽典範——大唐書魂顏真卿。
  • 岳陽樓
    《岳陽樓記》就像一個巨大的文學磁場,吸引、感染著接觸到這篇文章的讀者。現在想來,如果沒有巴陵郡守滕子京獨具慧眼地對范仲淹的約請,後人就讀不到這篇繪聲繪色描寫浩渺的洞庭湖變幻無窮的風光、遷客騷人對洞庭湖的不同感受、最後又轉化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浩歎的美文。
  • 民間過大年前有祭灶神的風俗,祈求福祿臨門。在東漢時,「天下無雙,江夏黃童」的孝子黃香卻「不祭灶」,到底是怎回事?而且,他從一介貧民轉身為得皇上賞識尊重的賢臣,掌管國家樞機要務。這樣的福分從何而來呢?
  • 明孝宗弘治二年追贈于謙為「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賜諡「肅愍」。明神宗萬曆十八年改諡「忠肅」。于謙蒙冤於一時,卻萬世不泯,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
  • 《書經‧大禹謨》有句話:「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意思是說,自滿會招致失敗,謙虛會得到益處,這是自然的規律,普遍的真理。而耿直敢言的伯宗,卻無法遵從。不過伯宗的妻子卻深知此理,後人稱讚伯宗妻子知「天道」,從而保全了兒子的性命。
  • 明孝宗弘治二年,朝廷追贈于謙為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諡號「肅愍」。浙江巡撫傅孟春認為「肅」之一字,未足以盡于公之良惠忠貞,為此具疏。
  • 一日,浙江鹽台姚舒因歷吳山,見行人伍公,即春秋時伍子胥也。復過褚堂見僕射褚公,即唐時褚遂良也。來至棲霞嶺見武穆王岳公,即宋岳飛也。特謁三台山贍于肅愍公祠。姚舒觀四王公之忠節,皆祠於杭。欲共建一坊,一可以共播休烈,一可以勵後觀瞻。後坊成,名曰「忠節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