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紐約新聞

150塊台灣俚語石刻 即將在紐約協和山莊完工

陳秋貴親自挑選和排列石頭 四位臺灣石雕家依照北美書法家的書法作品雕刻
北美台裔企業家陳秋貴的協和山莊把台灣俚語刻於山莊內的石頭上,打造一個台灣俚語石刻群,世界首創。圖為部分石刻。(林丹/大紀元)

【大紀元2023年08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林丹紐約報導)紐約著名台裔企業家、協和門窗創辦人陳秋貴一年多前向社會公開徵集150幅台灣俚語書法作品,以刻於他所購置的紐約上州「協和山莊」(Crystal Park)的山石上。今年夏天,四位台灣石匠按照北美書法家的書法,在山莊內精雕細刻100多座台灣俚語石刻,並即將在本月底完工。

陳秋貴和屏東鄉親合影。(林丹/大紀元)
陳秋貴問候鄉親。(林丹/大紀元)

把台灣俚語刻在石頭上,並打造為一個書法石刻群,可謂世界首創。

8月20日,北美台灣屏東鄉親會組織近100位鄉親,到屏東鄉親會董事長陳秋貴的協和山莊參觀、遊玩和烤肉。陳秋貴是台灣屏東人,這些屏東鄉親「近水樓臺先得月」,有幸率先欣賞了台灣俚語石刻群——上面鐫刻了屏東人祖祖輩輩口耳相傳的俚語。

俚語通俗易懂、在民間廣泛流傳,語言簡練而寓意深刻,細嚼有味,雅俗共賞,反映了勞動大眾的智慧、生活經驗和如何做人的教化。現在陳秋貴把這些哲理之言融於萬年石頭上。

四名台灣石匠花45天時間雕刻

協和山莊藝術顧問林世寶(左一)和四位從台灣專程來雕刻俚語的石雕家。(林丹/大紀元)

四名專程從台灣來的專業石雕家——王標、葉權賢、陳哲偉、段宇,從7月14日開始,在陳秋貴親自挑選和排列的石頭上,把北美100多位書法家書寫的100多幅台灣俚語書法(一人一幅)鐫刻在上面,現已完成大部分工程,即將於8月底完工,前後45天;加上協和山莊先前已完成的小部分石刻,一共是150座台灣俚語石刻。他們說,之前他們是在工作室內工作,在協和山莊內是在山林間工作,日曬雨淋,這些石刻共有1500字左右,字的數量比較大;而且石頭形態不同,硬度不同,他們克服了諸多的挑戰和困難。

「協和山莊」創辦人陳秋貴來自台灣屏東純樸的農村,他事業有成後,在紐約上州Pawling購置山林,面積已從原來的近200畝擴大到350畝,山清水秀,擁有茂密的樹林、湖泊、池塘、泉水以及形態各異的石頭等天然資源。不過,在陳秋貴11年前來到這裡開疆拓土之前,整座山林都是處於原始狀態。

經過陳秋貴11年親力親為篳路藍縷、披荊斬棘的打造,這座當初如璞石的山林,已有部分變為藝術景觀公園,有平整的步道、通向湖邊的「溯水梯」石階、山間亭子以及來自世界多國和台灣的藝術家們創作的雕塑作品,錯落有致地在山林間點綴,展現台灣元素和協和門窗的企業文化。就連山門的設計也是台灣島側影的形狀,台灣最高峰玉山的線條也可辨識出來。當然,山莊仍有相當部分的山林保持著原始風貌。

陳秋貴親自挑選和排列石頭

陳秋貴(右)和藝術顧問林世寶(左)來自台灣屏東同一村莊。林世寶說,當藝術家遇到了喜歡藝術的企業家,讓很多藝術的創意能夠實現。(林丹/大紀元)
陳秋貴在台灣屏東的鄉村長大,特別愛山;他說,山給了他很多創意和靈感。這是他在協和山莊設計和改造的一口泉眼,泉水汩汩地從大石頭上冒出。(林丹/大紀元)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喜歡藝術的陳秋貴說,他一個人在山林間,有時徒步跋山涉水,有時為節省時間就開著越野車或騎馬,這時會有很多的設計靈感冒出來,「石頭怎麼排、擺設、藝術品放在哪裡,路要開在哪裡,一邊走一邊就有很多的想法出來。」

這些形態各異的石頭,都是陳秋貴親自挑選、親自排列的,「大的石頭用大的挖土機,小的用小挖土機,挖下去有很多石頭,不過我只是用了表面的石頭,然後按照自己的審美來排。」

陳秋貴謙虛地說,他要感謝山莊的藝術家林世寶,是林世寶最早提出書法石刻的點子。林世寶則說,他最初是提議做成語的書法石刻,是陳秋貴把他的點子更加完善,陳秋貴提議不如改為刻台灣俚語,因為這前所未有,而且有台灣特色和家鄉特色。兩人一拍即合,一不做二不休,協和山莊發起了徵集150幅台灣俚語書法的倡議,得到了廣大北美書法家的共襄盛舉。

這些形態各異的石頭,排列在「銀源湖」的岸邊:「天公疼憨人」「食人一口,還人一斗」「一樣米飼百樣人」「一支草 一點露」「少年昧曉想 食老不知樣」「生的放一邊 飼的恩情較大天」「有嘴講到無涎」⋯⋯提供書法條幅的書法家包括美國華人書畫藝術家協會會長王懋軒、紐約現當代藝術研究會會長大澤人、美洲中華書法學會董事長朱雲嵐、會長虞文輝及副會長蕭忠正,美國九龍藝術研究院院長方書久、台灣氣道書法共同創始人李清澤、書法藝術家施卿柔、美國華人書畫藝術家協會陳麗英、林阿貴及梁宗智,書法家黃鴻端以及協和山莊藝術顧問林世寶等等。

陳秋貴:俚語教人做人的道理

陳秋貴向本報記者講解這些石頭上的俚語的意思,他說:「比如『天公疼憨人』這句,意思是做人要老實,上天喜歡老實人;俚語有很多做人的道理在裡面,最早是從閩南傳過來的,所以在大陸也有;我小的時候受到這些俚語的影響,經常聽大人講這些俚語;如果從小知道這些俚語,對人的成長是有幫助的。」

台灣俚語書法石刻。(林丹/大紀元)
台灣俚語書法石刻。(林丹/大紀元)
台灣俚語書法石刻。(林丹/大紀元)
台灣俚語書法石刻。(林丹/大紀元)
準備開刻的石頭。(林丹/大紀元)

陳秋貴介紹,石刻全部完成後,在旁邊還將有中英文的說明,介紹俚語的意思;雖然這150位書法家的落款不在石頭上,但是會把他們的書法作品集合成畫冊出版。

有一位屏東鄉親對這些俚語非常喜愛,他獨自一人漫步於湖濱,把這些俚語石頭都用相機拍攝下來。鄉親們也享受烤肉以及家鄉風味——台灣萬巒豬腳,吃得津津有味。候任會長丁作輝博士說,屏東同鄉會有三四年時間沒有組織集體活動了,這次到鄉親會董事長陳秋貴的山莊遊覽,在活絡筋骨的同時加深情誼,共敘鄉情;9月9日該鄉親會將在台灣會館舉辦成立20周年年會,並進行新舊會長交接。

「協和山莊」幾個大字由百歲書法家丁兆麟書寫。(林丹/大紀元)
北美屏東鄉親候任會長丁作輝組織鄉親,到鄉親會董事長陳秋貴的協和山莊觀賞俚語石刻和烤肉。(林丹/大紀元)
在協和山莊山門前合照。(林丹/大紀元)
屏東鄉親烤肉、野炊。(林丹/大紀元)

責任編輯:陳玟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