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3年07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賴玟茹台灣台北報導)外食族想控制體重,刻意吃得少,體重卻不如預期下降,甚至進入停滯期,營養師分享,很多時候是落入高熱量陷阱「糖油疊加效應」,也就是澱粉食物,若加入大量飽和油脂,反而會讓血糖上升的波動會彈得更高,除刺激胰島素分泌外,更多油脂也更容易被身體儲存,常見包括,炒飯、蔥抓餅都屬此類食物。
營養師顏元瀅發文表示,體重出現停滯期,最常見是因為「糖油疊加效應」,此處所提的糖,指的是「葡萄糖」,食物下肚後,消化過程會懸浮在血液裡,等著被分配吸收或代謝,也就是血糖,負責偵測的物質稱為胰島素。
顏元瀅指出,胰島素經由快速上升的血糖刺激後,會「抑制」身體原有的脂肪釋出,讓身體儲存的脂肪難以被拿出來做利用,並分配血糖轉化成三酸甘油脂或肝糖儲存。而葡萄糖通常藏在澱粉類食物,如三餐必吃的米食、麵食、麵粉製品,原型澱粉如玉米、地瓜或芋頭等。
此外,葡萄糖也會存在蔗糖跟乳糖,顏元瀅說,因此水果類和奶類對血糖也有相當量的衝擊,但只要適量攝取,就不用太擔心對身體造成過多的負擔,或過量的脂肪儲存。
顏元瀅也說,比起單純吃澱粉食物,大量飽和油脂的加入,會讓血糖上升的波動會彈得更高,高血糖延續2倍以上時間,因此除了更容易刺激胰島素分泌作用外,還可能刺激更多的油脂被儲存進身體裡。且若單以糖油疊加食物為正餐,快速上升的血糖,也會容易產生飽足感的假象。
顏元瀅進一步列舉常見糖油疊加食物,像是蔥抓餅、蛋塔、可頌等層酥類型食物,油脂來源為豬油、奶油或棕櫚油,又或是炒飯、炒麵、排骨湯麵、粽子,來源通常只有大量飯跟炒菜油,就是澱粉跟油脂疊加的經典案例。
另包括油條、泡麵,因澱粉在油炸過程中會吸入大量的油脂,為求穩定性,通常也會以飽和油脂為主,及鮮奶油蛋糕、奶蓋、奶精奶茶,因鮮奶油跟奶精也是純的油脂,當配上飲料中的糖分,就容易造成糖油疊加效應。
「吃飯速度過快」,因而有無意識進食的狀態,也可能是導致體脂進入停滯期的原因,顏元瀅說,適量澱粉可穩定血糖波動、幫助減少飲食衝動,而正念飲食更可減少焦慮感,並維持腸道益生菌成為優勢菌種。
責任編輯:陳玟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