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台國科會推人體微生物相研究 有助疾病診斷與治療

國科會28日在亞洲生技大展舉辦成果發表會,聚焦開發人體微生物相研究。(侯駿霖/大紀元)
人氣: 462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23年07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侯駿霖台灣台北報導)全球近年陸續投入經費支持大型微生物相研究計畫,探究微生物與人體在健康與疾病的相互影響。國科會28日在亞洲生技大展舉辦成果發表會,聚焦開發以微生物相的臨床應用,將有助於疾病診斷與預防。

國科會副主委陳儀莊表示,國科會持續推動人體微生物相的科研計畫,希望發展與國人重大疾病相關的微生物相疾病管理產品,並建構相關基因組資料庫,推動疾病預測及分析的精準健康管理,以促進臺灣創新技術研發與產業發展。

陳儀莊說,此次成果發表會整合臺大、陽明交大、成大、長庚等4所頂尖大學科研學者,在新創區展示的研究含兩大方面,一是疾病預測與分析,主要開發以微生物相進行疾病診斷與預防的生物標記或技術;二是疾病診斷與治療,探討微生物相對疾病的治療反應,例如脂肪肝、困難梭菌腸炎及嬰兒異位性皮膚炎等。

臺大醫學院教授吳明賢研究團隊,分享開發改善脂肪肝次世代益生菌與後生元的經驗。針對減重手術病患的腸道菌發現一種AKK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可能是改善代謝性脂肪肝的次世代益生菌,未來將進一步與國內生技公司合作。

另也研發出益菌大豆發酵液(後生元),經動物實驗發現可以顯著改善脂肪肝,未來將選殖分離自健康人的本土AKK菌株,將朝向臨床應用邁進。

成大醫學院教授楊燿榮研究團隊則針對母嬰族群長期追蹤,發現哺育嬰幼兒的母乳中,母乳寡糖及母乳微菌會影響腸道內的加氏乳酸桿菌、龍根雙歧桿菌,研究發現這兩株菌株與嬰兒腸絞痛及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生有顯著相關性。

國科會表示,目前各團隊持續將研究成果逐漸邁向產品化,希望透過專案方式持續累積臺灣科研能量,並整合經濟部、衛福部等相關部會協接產業上下游,協助國民提升健康。

責任編輯:鄭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