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中國地產開發商因債務壓力陸續退出澳洲市場

碧桂園(Country Garden)也加入了負債累累的中國開發商退出澳洲房地產市場的行列。圖爲2018年7月16日在悉尼一處的中國房地產開發商碧桂園的標牌。 (AAP Image/Joel Carrett)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大紀元2023年07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夏楚君澳洲悉尼編譯報導 )碧桂園也加入了負債累累的中國開發商退出澳洲房地產市場的行列。此前保利、綠地、玉湖和大連萬達等其他中國主要開發商均退出澳洲房地產市場或在過去幾年裡大幅縮減它們在澳洲的業務。

目前,碧桂園正將其僅存的其中一個澳洲項目、墨爾本西部的一處未開發地產,以2.5億澳元的要價出售。

碧桂園於2017年以創紀錄的4億元購買了墨爾本Windermere莊園尚未開發的150公頃地產。如果Windermere地產找到買家,碧桂園(在澳公司名為 Risland Australia)將只剩下一個在澳項目,即位於悉尼西南區Wollondilly Shire價值20億澳元的Wilton Greens莊園項目。

據《澳洲金融評論》報導, 碧桂園的一位發言人證實,該公司也將在「某個時候」剝離此項資產,儘管尚未任命代理人。

碧桂園還於2017年在Wollondilly Shire收購了Cawdor地區的一塊360公頃的鄉村土地,作為投機性土地儲備,並於2021年9月以4100萬元的價格出售。

在北京不斷收緊對外投資的限制下,去年中共扶持的綠地集團以3.15億澳元的價格將其位於悉尼內城的Erskineville地產出售給Coronation Property公司,而中國國有企業保利集團也於2020年底放棄了從澳洲地產巨頭Lendlease公司購買悉尼西南區Bingara Gorge Estate的交易,隨後又剝離了多項資產。

如果碧桂園為其墨爾本和悉尼地塊找到買家,那麼參與Barangaroo項目的地產開發商Aqualand集團將成為最後一批在澳洲積極開發項目的中國大型開發商。

《澳洲金融評論》去年9月披露,開發商正在開發占地366公頃的Windermere 莊園地產項目,該莊園可容納4,500至5,000套住宅、四所學校和一個零售中心,最終價值約為16億澳元。

隨著約15%的房產交付使用(750套住宅已入住或正在建設中),碧桂園的澳洲公司Risland Australia 證實已任命高緯環球(Cushman & Wakefield)的四位高管於8月3日啓動銷售推廣活動。

碧桂園澳洲公司Risland Australia總裁胡國韜(Guotao Hu)表示:「此次出售使該公司得以重新平衡投資組合,並繼續在重要的澳洲市場尋找新的運營機會。」

此次出售的是兩塊地皮,這兩塊地皮可分割為2200多塊住宅用地,最終價值約為8億澳元。

高緯環球的亞洲資本服務投資銷售主管馬先生(Leon Ma)表示,此次銷售已經引起了本地和海外買家的興趣。 然而,高昂的價格意味著買家數量會較少。

澳洲開發商憂中國開發商擾亂本地市場

資深開發商薩特利 (Nigel Satterley) 將碧桂園和其他中國開發商的退出比作20世紀80年代末日本從澳洲海岸撤退,當時虛高的價格導致資產暴跌。

薩特利表示:「這些(中國)開發商以高於市場的價格購買了大量資產,擾亂了市場,尤其是在墨爾本。」

他說,由於債務成本在過去14個月裡翻了一番,而土建成本上升了30%,他們(中國開發商)的處境變得更加艱難。與此同時,墨爾本的土地銷售量也從每年21,000多塊急劇下降到約7,500塊。

「我們看到,像碧桂園這樣的全球大型企業的資產負債表正承受著壓力。」

碧桂園澳洲公司提交的截至2022年12月的一年帳目顯示,該公司虧損510萬元,比前12個月的1,940萬元虧損有所改善。

截至去年12月,碧桂園澳洲公司的流動資產淨值為5,700萬元,但流動負債高達2.12億元,所有這些負債都是欠母公司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和相關實體的債務。

帳目顯示,「該集團在經濟上依賴於其最終母公司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的資金支持。」

自4月27日帳目簽署之日起,這種財務支持將再延長12個月。

碧桂園計劃出售其剩餘的兩個澳洲地產項目正值中國房地產危機惡化之際,由於對上市開發商償還債券和管理債務能力的擔憂與日俱增,導致上市開發商股價暴跌。

全球負債最多的房地產開發商——中國恆大集團在2021年和2022年合計虧損810億澳元,這凸顯了危機的嚴重性。

碧桂園和其他中國開發商的退出為新一代日本、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開發商在澳洲開發鋪平了道路,這些開發商包括日本Daiwa House、馬來西亞Gamuda Land和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GIC等。

責任編輯:宗敏青

了解更多澳洲即時要聞及生活資訊,請點擊 

(本文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網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