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3年07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常懷仁台灣台北報導)民眾若想找外籍看護,必須先請醫生開立巴氏量表,但卻引發醫病間的爭執。為此,立委吳怡玎20日舉行公聽會,討論是否引進家事移工、巴氏量表制度等議題。與會者批評,政府以巴氏量表限制移工,卻讓醫療人員面對家屬的憤怒,也有人希望能引進外勞解決照顧小孩的需求。
按照現行規定,家中若有失能者、想要申請外籍看護,必須經醫師評估巴氏量表,若低於35分才具資格,該制度過去常造成醫病關係緊張,甚至引發暴力事件。
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蘇一峰指出,台灣目前醫療缺口越來越大,一個病人生病,平均可拖垮兩到三個家人,未來將進入超高齡社會,越來越多人有照顧需求。但政府過去限制移工,限制手段就是巴氏量表,然而執行人員卻是毫無公權力的醫療人員,結果家屬的目標就是搞定醫生,讓其開出巴氏量表,不然就要照顧家人到累死。
他強調,這問題存在已久,病人、家屬都以為醫療人員在阻擋,殊不知醫療人員沒有國家賦予的公權力,而且還要面對家屬的憤怒,如對醫生罵三字經、暴力相向等,導致大家壓力很大。這巴氏量表就是「功德量表」,醫療人員沒有好處、權力,卻要承擔責任。
蘇一峰指出,政府到底要不要面對人力缺口問題?要不要開放移工?現在的制度根本沒建立好卻一直擋;二、若政府要擋人,請自己跳出來當黑臉,別叫醫療人員當黑臉。
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公衛所兼任教授邱淑媞指出,家中老人不一定需要照顧,但家中小孩一定需要照顧,結果台灣開放外籍勞工照顧失能長輩,卻不能照顧失能小朋友。所以政府應重視家庭需求,寶寶的需求遠高於長輩的需求,這不該被忽略。
吳怡玎表示,現在多數人若要生小孩,需要雙薪才養得起,雖然雙薪家庭在歐美很普遍,但為何在台灣會出問題?原因是工時非常長,她歐美的朋友下午4時就下班,有時間接小孩、準備晚餐,但台灣要加班到晚上8時的人很多,很多人都托嬰拖到最後一刻才去接,然後買外賣,「這是我們要的家庭嗎?」
吳怡玎說,台灣的勞動政策到底是什麼?「假設你的薪資約5萬元,但請得起本勞(一個月至少5萬元)嗎?」但若可以請家事移工(2.5萬~3.5萬),就有選擇權了。
國發會:幼兒照顧要涵蓋家庭教育
對此,國發會認為,若家庭幫傭可以解決照顧問題,這對個案可能有幫助,但幼兒照顧需要涵蓋的是家庭教育,不只是一個人看顧而已,有些思維是希望用好的托育環境,讓小孩不是只有被照顧,而是能正向學習。◇
責任編輯:鄭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