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台7月起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口服標靶納健保

2023年7月起,新一代口服標靶BTK抑制劑首獲健保給付,作為慢性淋巴性白血病17p染色體缺陷患者的1線用藥,及其他2類患者的2線用藥,預計149人受惠。(中央社)
人氣: 150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23年07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賴玟茹台灣台北報導)血癌(白血病)又稱為「沉默殺手」,當中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傳統第一線僅能選擇化學治療,其中僅占整體患者近1成的當中高風險族群,屬於17p染色體缺陷病患,不僅對化學治療反應不佳,且預後難治,現今有新的治療選擇,今年7月起,新一代口服標靶抑制劑首獲健保給付,副作用較化療低,也能進一步提升患者生活品質。

血癌(白血病)指的是白血球失去了正常血球細胞,應有的分化能力及老化死亡現象,造成這些不正常的白血球不斷增生,逐漸取代骨髓內的正常造血細胞,於是整個被骨髓佔據,並偏佈於血液中。

白血病的分類眾多,其中的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好發於60歲以上銀髮族,因初期無明顯症狀,可能出現的症狀,如體重急速減輕、疲勞等,也容易與老化混淆而被忽略,因而被稱為「沉默殺手」。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是歐美國家最常見的白血病,但在亞洲的發生率很低。根據國健署109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CLL患者共計241人,占白血病發生人數約9%,即使病人數相對少確有逐年緩慢增加的趨勢。

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理事姚明表示,對於慢性淋巴性白血病高危險患者來說,目前唯一可能根治方式為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但患者確診時大都已經60至70歲,且超過九成都有合併一種以上的共病,身體難以負荷副作用極大的移植治療,因此治療上以「無症狀者定期追蹤;有症狀者介入治療」為基準,希望以維持患者生活品質、延長病人存活期為主。

臺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說,基於上述理由,CLL治療第一線僅有化療選擇,當中又有一個特殊、罕見的高風險族群,屬於17p染色體缺陷患者,僅占整體患者近1成(約5%至9%),常面臨化療反應不佳、預後較差等兩困境。

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秘書長蔡承宏表示,研究顯示,國內有約10% 的患者具有17p染色體缺陷,中位數存活期僅3至4年,顯著低於沒有基因變異的患者,而這樣的結果也與過往可選擇的治療方式有關。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治療指引(NCCN Guidelines)建議,具有17p染色體缺陷的患者,第一線應使用標靶藥物治療。

賴基銘表示,今年7月迎來新突破,新一代口服標靶抑制劑首獲健保給付,作為慢性淋巴性白血病高風險族群,屬於17p染色體缺陷病患的一線用藥,讓更多高風險族群病人受惠,治療再翻新篇。

責任編輯:陳玟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