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共燃煤之「疾」或釀債務危機
【大紀元2023年06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吳馨綜合報導)為打造低碳經濟,達到「淨零排放」的《巴黎協議》目標,世界各國都在努力。中共政府曾強推禁煤令,如今又盲目增加煤炭發電,有媒體人分析,此舉或將導致另一場債務危機。
大衛‧菲克林(David Fickling)是彭博社觀點專欄作家,近日,他在彭博社網站發表了分析文章,就中國的煤炭發電問題發表看法。他認為,中國的燃煤發電機制存在巨大隱患,不但不能解決電力危機,反而增加了環境和金融危機的風險。
曾推禁煤令 如今興建燃煤發電廠
中共環保部門曾經因空氣污染而在2017年強推禁煤令,但煤改氣工程並未完成,從而造成華北區域至少超過千萬人在零下氣溫的嚴寒中挨凍。2021年7月開始,中國20個省市又陷入停電供電危機。為了解決此危機,中共又開始投資新的燃煤發電廠。
中共的政策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並沒有完善的計劃。菲克林在文中指出,電力建設要考慮到發電量、財務狀況、市場和能源等選擇,而中共目前只盲目追求發電量。
根據東亞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 East Asia)四月的一項調查,中共在今年前三個月批准了20.45吉瓦的新燃煤發電,比2021年全年都多。再加上2022年批准的90.72吉瓦,在15個月內所批准的燃煤發電量相當於日本、德國和波蘭這世界三大燃料發電國家的所有燃煤發電總量。
燃煤發電不利切換 價格高昂
一個完善的供電網絡能讓各種能源發揮最大效應,並通過儲能系統在用電量隨時波動的情況下「削峰填谷」應變自如。菲克林表示,一天中的電力需求往往會上升和下降。為了適應這種可變性,電力供應通常由基本負載發電和尖峰負載發電兩部分組成,尖峰負載發電只在用電需求提高時才運轉。
雖然燃煤發電可以增加電力,但並不合適用於尖峰負載發電。菲克林指出,燃燒煤炭與燃燒天然氣不同,燃煤發電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達到或降低其工作溫度。中國的問題是,為了應對電力使用高峰而建造燃煤發電廠,那麼會頻繁關停的燃煤發電會因升溫和降溫速度緩慢而得不償失,發電設備也因頻繁關停而縮短使用壽命。
據彭博社新能源財經估計,目前在中國,每千瓦電的建造成本約為505美元,而天然氣為290美元/千瓦。然而中國國內天然氣供應短缺,煤炭過剩。但是燃煤發電越多,成本越高,甚至具有破壞性。菲克林分析認為,每千瓦505美元的建造成本意味著每吉瓦會為中國搖搖欲墜的23萬億美元巨額債務增加5億美元。
環境污染 電廠虧損 燃煤發電得不償失
另一個根本的問題是,如果燃煤發電廠建造後作為基本負載發電,能保證運營率達到60%都是可行的。但菲克林表示,中國的燃煤電廠幾乎從未達到過這一水平。發電成本隨著利用率的下降而上升,因此在基本負載發電中定價為每千瓦時69美元的技術,作為尖峰負載發電時就要貴好幾倍。
但看起來,中國建造燃煤發電廠不是為了解決基本負載問題,也沒想要減輕高峰期的用電問題。菲克林指出,事實上,在許多地方,建造燃煤發電廠是為了獲得資金以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由綠色發展計劃(Green Development Program)的顧問張曉麗(音譯:Zhang Xiaoli)5月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去年廣東開發的25個煤電項目中,有19個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
但是,這樣興建燃煤電廠將得不償失,因為產能過剩不僅會損害電廠的盈利能力,還會損害整個剩餘電網的盈利能力,它們必須向同一個供過於求的市場出售電力。據行業組織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稱,2022年上半年,中國一半以上的燃煤電廠出現虧損。根據官方數據,2021年的虧損達1017億元人民幣(145億美元)。
所以菲克林指出,中共希望增加燃燒過剩的煤炭來幫助解決電力危機問題,但這樣做不但無法解決電力危機,反而帶來了燃燒煤炭的氣候污染問題,以及影響電力市場而最終導致金融危機的可能性。◇
責任編輯: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