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來首次 韓國對美出口量超過對華出口
【大紀元2023年06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夏雨綜合報導)去年,韓國對美國的商品出口量近二十年來首次超過對中國的出口量,突顯美國在推動全球供應鏈變化上的進展。韓國貿易模式正在發生變化,在經貿上更加靠向美國,進一步擺脫對中國市場的依賴。
韓國央行本週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2年間,韓國對中國的商品出口下降近10%,至1,220億美元。相比之下,同期對美國商品出口增長了22%以上,達到1,390億美元。
韓國是全球第十大經濟體,三星等企業是全球貿易的領頭羊,這是韓國自2004年以來,首次向美國出口的商品超過向中國出口的商品。
這些數據反映出美國對韓國汽車的需求激增,而由於全球存儲芯片市場放緩,韓國半導體對中國的出口大幅下滑。
過去五年 韓國對美國出口增長
美國是韓國十大出口夥伴中唯一一個在過去五年中出口增長的國家。在電池製造商LG Energy Solution、SK On和三星SDI,以及太陽能公司Hanwha Q-Cells的帶領下,韓國公司也是美國半導體和清潔技術領域最大的外國投資者之一。
相比之下,中國的重要性正在下降。韓國國際貿易協會本月發布一項研究顯示,自2021年以來,韓國對中國的出口份額在石油產品、石化產品、鋼鐵、汽車零部件和顯示器等領域有所下降。其中,石油產品對中國出口的依賴度從2021年的17.9%,減少到今年第一季度的7.6%。同期,顯示器對中國出口的依賴度也從36%減少到26.1%。
該貿易協會的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個月,韓國對華出口占總量的比例自2005年以來首次降至20%以下。從今年第一季度的充電電池出口增減率來看,與去年第一季度相比,對中國的出口減少了38.7%,但對美國的出口卻增加了51.2%。同期,石油化工產品對中國減少了26.2%,但對印度卻增加了4.5%,石油產品對中國減少了20.6%,但對澳洲卻增加了38.3%。
韓國對華出口結構性下降的原因
《金融時報》6月22日報導,韓國國際金融中心的分析師將韓國對華出口結構性下降,歸因於中共「中國製造2025」戰略,即利用補貼來促進中國機械和精密工具等產業。
「許多中國企業正在生產中間產品,而我們主要出口這些產品。」韓國央行行長李昌鏞上個月對議員們表示,「十年來由中國經濟繁榮帶來的(貿易)支撐已經消失。」
去年,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通商交涉本部長安德根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表示,北京「任意干預企業」的政策,以及「雙循環」進口替代政策,是促使外國企業減少中國風險敞口的最重要因素。
他補充說,在未來十年中,韓國和中國之間的「貿易結構」將「發生變化」,隨著敏感技術交換受到越來越多控制,貿易將向價值鏈下游移動。
《金融時報》6月22日報導,渣打銀行韓國研究主管朴充勛(Chong Hoon Park)表示:「近年來,隨著中國企業在北京支持下向技術價值鏈上游邁進,韓中經濟關係正在發生結構性變化。」
台海危機對全球貿易的影響
美國及其盟國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對俄羅斯發起的制裁風暴引發一個問題:類似的經濟壓力是否有助於阻止中共入侵台灣。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答案可能是「是」,但也存在困難。
大西洋理事會和榮鼎諮詢(Rhodium Group)週四聯合發表的這項研究顯示,美國認為,對俄羅斯實施的制裁為七國集團提供了一個經濟措施模板,這些國家可以利用這些經濟措施來防止台灣周邊的危機演變成戰爭。
但研究稱,鑒於中國對全球經濟的重要性遠高於俄羅斯,這些工具應用到中國會更加棘手,這使得通過懲罰性經濟措施威懾北京的努力變得更加複雜。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