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3年05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侯駿霖台灣台北報導)臺灣半導體發展更進一步!國研院半導體中心9日啟動「客製化系統晶片設計平臺」做學術界後盾,平臺包含ASIC(特定應用積體電路)、FPGA(現場可程式化邏輯閘陣列)兩項功能,預估可降低每個先進製程設計案30%成本,驗證時間更是過去1/50。學者表示,平臺可使單一晶片研究省下千萬元。
隨著各種新興應用對運算硬體效能的要求越來越高,逐漸掀起自行研發客製化系統晶片的趨勢。國研院半導體中心研究員蔡維昌指出,蘋果Mac系列產品使用的M1及M2晶片即是一例;Google自行設計Tensor晶片使用於Pixel系列手機;亞馬遜則開發Graviton晶片強化AWS雲端運算服務;特斯拉研發的Dojo晶片,使用在雲端的訓練資料中心與終端的汽車自動駕駛。
蔡維昌表示,客製化晶片研發過程,除了針對需求提出創意發想、制定晶片規格外,還必須有電路系統規劃、設計、驗證、除錯及調整等工序,涉及眾多複雜的專業技術,容易墊高設計門檻,同時延宕開發速度。
蔡維昌說,這次開發的「客製化系統晶片設計平臺」,包含ASIC、FPGA兩項功能,補足學研界缺乏晶片後端實作經驗的困擾,並由半導體中心工程師參與晶片設計與除錯。他說,每個設計案成本約可節省30%,驗證時間縮短為40分鐘,是過去的1/50。
臺灣大學電機系教授楊家驤指出,國外學界要設計系統晶片,下線製作動輒數十萬至數百萬元,與美國、日本、韓國等學者交流,他們都羨慕臺灣擁有研發平臺資源,有助未來國內產出更好的研究能量。
國研院半導體中心主任侯拓宏認為,該平臺可與政府推動的關鍵領域結合,目前與臺大、陽明交大等合作,9日正式開放學研界申請,未來有機會幫助新創公司投入IC設計行列。
責任編輯:鄭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