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鋒赴美吹暖風 專家:中美對抗大格局不變
【大紀元2023年05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寧海鐘、駱亞報導)中共新任駐美大使謝鋒於當地時間5月23日抵達紐約,稱要「增進中美交流合作」。謝鋒上任正值中美關係持續惡化之際,專家認為,風格相對低調的謝鋒上任,或顯示中方有意緩和中美關係,但兩國對抗的大格局不會變,雙方只會有一些策略上的改變。
專家指中共在壓力下希望緩和中美關係
謝鋒昨天(23日)抵達紐約市的約翰‧肯尼迪國際機場後,對媒體說自己是「為了增進中美交流合作而來」。但他承認,兩國關係面臨「嚴重的困難和挑戰」。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馬修‧米勒(Matthew Miller)說,美國對謝峰的到來表示歡迎。
因貿易、台灣問題和中共間諜氣球等一系列事件上的對抗,中美關係處於50年來最糟糕狀態。自謝鋒上任的消息披露後,外界媒體的報導聚焦在中美關係可能回暖。
台灣政治大學宋國誠教授5月24日對大紀元表示,謝鋒之前已介入溝通協調中美關係,他風格相對低調,應該是屬於中共外交系統內部另一種調和型的外交官,與盧沙野應該是不同的典型。這樣的一種派任,說明中共現在希望能夠緩和與美國的關係。
根據官方簡歷,59歲的謝鋒1993年至2014年間,職務在外交部北美大洋洲司和駐美大使館之間轉換,擔任過駐美使館公使、北美大洋洲司司長等職。2014年,謝鋒出任駐印尼大使。2017年至2021年,謝鋒任外交部駐港公署特派員。2021年2月謝鋒任外交部副部長,分管美大和拉美地區事務。
謝鋒被指處事圓滑。《華爾街日報》此前報導說,謝鋒是前外交高官楊潔篪的門生。據見過謝鋒的人透露,他低調而謹慎。
但謝鋒也有諸多的「戰狼式」強硬外交記錄。在2019年,時任中共外交部駐港公署特派員的謝鋒指控香港反送中運動背後有所謂「外國勢力」。謝鋒在2021年陪同拉美和加勒比國家駐華使節訪問新疆時,也曾表達過強硬的外交立場。
謝鋒還是中共的祕密行事角色。《華爾街日報》報導,佩洛西訪問台灣幾週後,美國總統拜登的顧問們悄悄與謝鋒進行了祕密會談。中美同意恢復一條溝通渠道,用以參與策劃習近平和拜登的線上對話。而2021年華為孟晚舟案的祕密「換囚」涉及美中角力,據指習近平以逾百批示隔海撈孟晚舟,謝鋒是具體執行人。
宋國誠認為,中共現在也知道如果中美衝突再劇烈下去的話,對它是不利的,這次讓謝鋒這樣的外交官擔任駐美大使,也就是一種回應。
「整個印太的北約框架已經越來越成型了,對中共來講構成了一個網狀式的圍堵,中共處於一種國際孤立,或者是一種國際壓力很沉重的狀態。所以中共讓謝鋒這樣一個比較善於折衷、溝通協調的人物來擔任美國的大使。」
美中關係「回暖」?分析:美國對中採取兩手策略
最近,美中高層已恢復、進行了多次互動。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在維也納和中共外事辦主任王毅進行了為期兩天的八個多小時會談;美國駐華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Nicholas Burns)分別和中共商務部長王文濤以及中共外交部長秦剛會面。
另外,為期3天的七國集團(G7)日本廣島峰會21日落幕。美國總統拜登在會後召開的記者會上稱:華盛頓與北京的關係應該很快可以解凍,他暗示可能很快將與習近平對談。
但據《G7峰會聯合公報》,針對各國如何與中共打交道,G7從九個方面發出了團結一致的信息,包括抵禦經濟脅迫,對中國經濟去風險化,台海問題,南中國海問題等。
宋國誠表示,在去風險方面,G7最主要是要逐步地降低對中共的市場依賴,另外就是反對中共用市場或者是經貿武器化,來做經濟上的脅迫。
他認為在選擇性的戰略物資方面,西方國家,主要是美國也是不會鬆手的。「就美國的立場來講的話,當然就是隨時歡迎中共能夠拿出自己的步驟來改善雙方的關係,就是聽其言觀其行。」
宋國誠表示,美國對中共一直採取一手硬一手軟的政策。一方面要構築盟友圈,像這一次G7峰會,也邀請了很多峰會組織之外的其它的國家,像非盟、東盟,還有歐盟、歐洲理事會等等,實際上已經不是G7了,應該是G19了。
「G7已經形成了一種直接進入到印太地區的區域安全,特別是把戰略圍堵的目標和對象很明顯地劍指中共,這是硬的部分。」
至於軟的一手,是美國在擺出非常強大的一個圍堵的姿態的同時,釋出一些善意,看中共是不是能夠懸崖勒馬,能夠有所緩和。一手硬一手軟,這是美國對中共進行的一種全方位的外交戰略。
專家:美中對抗大格局不變 只會戰術微調
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寇健文教授5月24日對大紀元表示,在中共二十大報告裡已經寫得很清楚了,中共認為未來幾年,中美之間的對抗是不會改變的。而美國的國家安全報告也認為中共是最大的戰略競爭者。這是結構性的對抗,所以兩國關係很難做大幅度的調整。
「能夠緩和衝突就不容易了,就是控制對抗的程度。」
寇健文認為美中之間,只是在衝突和對抗的程度上可能會有高有低。
「所謂的回暖,事實上指的就是在對抗、衝突的程度上有所改變。但是大的格局恐怕沒有辦法有根本性的轉變。」他說,比如從競爭轉回到交往,但這不是戰略上的改變,是敵對戰術上的一些調整。
責任編輯:高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