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30歲得了五十肩?小心!你的頸椎正在提早退化

作者: 林頌凱 繪者: 郭侑菱

經常滑手機容易造成頸部僵硬疲勞,引起「簡訊頸」症狀。(Shutterstock)
人氣: 944
【字號】    
   標籤: tags: , , ,
編者按:你的身體常有一些查不明、治不好,一再反覆發作疼痛小症狀,這樣小毛病真的很惱人,想治療卻又搞不清該掛哪一科才好。神經內科、神經外科、骨科、復健科,還是乾脆找個中醫調身體?或許這一切都很簡單,只要檢查一下你的頸椎,答案可能就會浮現――原來一切都是頸椎病症候群惹得禍。在台灣,每五人中,就有三人有頸椎問題,頸椎病成了全民新疾病!十幾歲就有頸椎骨刺、不到三十便得五十肩……,這些難醫治的肩頸疾病都在告訴你,你的頸椎正在退化喔!

頸椎退化不再是年長者的專利,你知道頸椎每天承受多少重量嗎?

人的一生當中,或多或少都有過肩頸痠痛的經驗,然而對更多長期受頸椎病所苦的患者而言,宛如是在修羅場的困境中奮鬥。有人狀況一下好一下壞,有人則是吃止痛消炎藥吃到無感,在我的臨床經驗中甚至有骨骼發育未完全的小六生,因為頸椎長骨刺引起脖子痠痛來看診。為什麼頸椎病會攀升成為全球十大頑症之一?從分析頸椎結構,可以瞭解到其實頂著一顆腦袋的頸椎,正分分秒秒的上演退化進行式。

沒有特別提醒的話,在身體尚未發出警訊前,一般人顯然很難感受到:一個再平常不過的低頭動作,竟在無形中損害頸椎?正確的頭頸位置,是不論人體在坐著或站立時,身體側面的鉛垂線會通過耳垂、肩峰直到骨盆最上緣,此乃最不會造成頸椎壓力的姿勢。而睡覺時能讓肩頸覺得舒服的姿勢,則是仰睡正躺,並以枕頭支撐倒C型的頸椎生理曲度,且耳朵與肩膀的夾角最好呈15度,此時下巴、顳顎關節將會處於放鬆狀態,有助於呼吸順暢。

所以當人們因看手機而低頭、視力不佳造成習慣前傾看事物,又或緊張性格常無意識聳肩,原本應維持的人體姿態就會偏離鉛錘線。正常情況,頸部所承受來自頭部重量的受力相當於5公斤;在力學作用下,頭部前傾的彎曲角度每增加15度,頸椎所承受的壓力就會跟著增加5到7公斤,也就是說當低頭角度達到60度時,頸椎所承受的壓力增加5倍之多,相當於一個小學四年級學生坐在肩膀上。但重度使用智慧型手機的人,幾乎每隔幾分鐘就習慣看一次手機,一天下來,低頭確認手機的次數可能累積高達幾十次。久而久之,頸椎勢必因過度勞損而退化,有些人還會覺得頭重到扛不住,經常得用手撐住腮幫子。

(出色文化提供)

根據SOGACOT骨外科和創傷學會(La Sociedad Gallega de Cirugía Ortopédica y Traumatología,簡稱SOGACOT)於2021年所發布的一項調查報告,回應了「不同年齡層的頸椎退化狀況」。接受觀察的受試者涵蓋18到97歲,共計評估1581名的X光片。此一囊括上千名對象且年齡層廣泛的頸椎病研究,極有價值,與我多年的臨床觀察不謀而合。

重點發現一、年紀越大,加劇頸椎退化速度。從左圖的分析圖表顯示,18至29歲的受試者,近9成人的頸椎是健康的,僅13%的受試者出現第1級的頸椎退化。但到了30至39歲階段,已有將近一半的人出現第1級頸椎退化,在40到49歲階段的健康頸椎占比已經不到30%,有些人還步入了第2級退化。50到59歲階段保有健康頸椎的人只剩下10%,且出現第2、3級頸椎退化之比例增加,甚至70歲以上受試者的頸椎X光片都有不同程度的退化現象。整體而言,1581名的受試者當中,有53.9%的人皆有頸椎退化現象。

重點發現二、頸椎第5、6節最常出現異常。分析1581名受試者的X光片,數據統計顯示頸椎最常出現異常的地方是第5、6節,因每當脖子前傾時,第5、6節是受力最大的區域,屬靜態承重;其次常出現退化症狀的是第6、7節,主要負責頸椎轉動的角度,屬旋轉時的受力負擔。一旦頸椎出現退化性病變,諸如:骨刺、椎間盤突出、頸椎滑脫和錯位都有可能隨之發生,然而,不見得人人都會產生「有感」症狀。另一個警訊是,所有受試者裡有852例出現椎間盤病變,其中有34%的人僅有1節病變,但有逾65%的人出現多節段的病變,足見頸椎退化問題影響之大。

(出色文化提供)

頸椎病年輕化,學齡孩童該當心

1歲以前的新生兒脊椎是逐步發育到位,如同老一輩的俗諺:「一視二聽三抬頭,四握五抓六翻身,七坐八爬九發牙,十捏周歲獨站穩」。白話來說,3個月的新生兒已能挺頸,同時頸部肌肉開始有力、神經方面正常發育。因為開始學會抬頭,其頸椎彎曲角度也會朝向與成人相仿的前凸(倒C型)發展,直到7歲曲度固定。由於頸椎弧度會隨著成長改變,所以要讓新生兒的頸椎肌肉發育得更加有力,在3個月到1歲前,可讓孩子多練習腹部貼地並趴著抬頭,將有助於頸椎發育,但此一練習必須有照顧者在旁看護。

近年學齡階段的孩子課業相對繁重,缺乏固定的運動習慣,導致核心肌群支撐力不足,加上3C產品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環,只要照顧者疏於注意姿勢,或用手機當作育兒方式之一,一連串的效應都促使許多孩子可能在7到13歲就出現頸椎退化跡象,迫使頸椎提早進入初老階段,現況已有別以往認為頸椎病是年長者的專利。另外,過重的書包常使孩子走路上學時不自覺的重心前傾,很容易造成胸椎側彎問題,連帶影響頸椎功能。照顧者的身教言教,是學齡孩童的模仿對象,應多加費心。

(視頻截圖)

中壯年患者逐年上升,男女症狀表現大不同

健保署曾做過2017到2019年的頸部椎間盤病變統計,除患者數增加年破20萬人、年齡層下降的兩大趨勢以外,中壯年患者人數亦逐年上升。尤以50到59歲中壯年族群最多,就診人數年超過5萬人,40到49歲、30到39歲的族群分別占兩成及一成五,60至69歲族群平均年就診人數也有3.7萬人,不算少。

頸椎病所引起的常見痠痛部位,脖子為首占53%,其次是肩膀38%、手腕33%;有人是肩頸都有問題,有人則是脖子與手腕痠痛,沒有一定,但好發的痠痛部位多與個人姿勢習慣、職業性質有高度關聯性,在本書第二部會有進一步說明。然而,男女性別上的差異在頸椎病的表現也有很大的分別。一是先天的生理構造不同,所以有些頸椎症候群好發於男性或女性,譬如:女性罹患頸因性頭痛的機率遠高於男性4倍,與其頸椎肌肉質量與張力不比男性有相當大的關係。二是性別上對待症狀感受的差異,通常男性的頸椎問題經常拖到退化第3階段才被發現,我遇過不少男性病患來就診時病況已經相當嚴重,只能勸他們趕緊手術。原因在於男性對症狀的感受較不明顯、習慣壓抑情緒,生活重心聚焦在事業與外在活動,以至於容易忽視病情,錯過可逆的治療時機。反之,女性對身體方面的細微反應較為敏感,症狀表現相較於男性更為多元,常見失眠、頭暈、頭痛,多屬「椎動脈型」和「交感神經型」會有的症狀。 

骨鬆、肌少症,加重年長者頸椎問題

老化、骨質疏鬆症、肌少症,是加重年長者患有頸椎病的三大風險因子。骨質疏鬆症是一種沉默疾病,因不會產生痛感,大多沒有明顯症狀,患者很難察覺它的存在。正常人的骨質密度約在30歲左右達到一生高峰,之後每年便以1%的速度流失骨質,更年期女性每年流失的速度更可能達到2%至3%。

造成骨質疏鬆的原因,除了荷爾蒙不足、年紀漸增,其實和身體的活動量不足有很大的關係。嚴重的骨質疏鬆症患者通常伴隨「肌少症」,這是由於骨頭本身的硬支撐已經不夠,其周邊的肌肉和韌帶等軟組織強度、品質必然隨之降低,以至於中高齡患者的頸椎整體結構變得更鬆散了,也間接影響到日常活動的活動力與平衡感。尤其是長時間坐輪椅或臥床、失智的年長者,在其X光片很常出現嚴重骨質疏鬆症。遇到這類日常生活方面需要照護者的患者,我都會提醒照護者在協助患者移動身體、穿脫衣物、盥洗與按摩時,對於頸椎的保護要非常小心,因為一個跌倒造成頸椎骨折的話,下場往往是四肢癱瘓。

因為骨質流失到後期,嚴重者整支骨頭會變得像枯乾的樹枝一般脆弱,頸椎結構亦是如此,倘若再來個突如其來的外傷、跌倒、不正常的推拿或按摩,即可能讓椎體受到壓迫,造成壓迫性骨折。不管有沒有開刀,單單疼痛就讓原本不太活動的年長者更不敢動,惡性循環下各種後遺症接踵而來。故對於尚具活動力、能自理生活的年長者,第一要注意的是預防跌倒;先從清除家中障礙物開始,維持流暢的生活動線,保持燈光明亮、採光充足,並在衛浴空間注意地板防滑、加裝扶手,提供友善、無障礙的生活環境。第二要點是培養正確的運動習慣,像是走路、慢跑和球類運動等「負重運動」,一方面能提升平衡感,另一方面能刺激骨骼生長。最後的手段才是藥物治療,目前有許多骨質疏鬆症新藥問世,由醫師依據患者狀況用藥。⊙◇

.神奇中醫正骨 瞬間恢復頸椎錯位 心慌心跳、呼吸困難都變好
.【Amber健康訪】頸背痠痛?教你三招緩解法
.偏頭痛多是頸椎惹的禍 按摩頭頸穴位可改善

責任編輯:王曉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