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3年05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Amber Yang 、Jojo香港報導)是否覺得上下樓梯、從久坐變站起來時膝蓋會痛?如果早上起床關節僵硬,晚上疼痛加重,膝關節活動時出現響聲,有可能是膝關節炎找上你啦!加拿大康美中醫診所院長Jonathan Liu在《健康1+1》節目中講解,如何透過中藥、食療、針灸緩解關節疼痛,以及分享日常運動保養關節的方法。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數據,骨關節炎是最常見的關節炎類型,最常發生在手、臀部和膝蓋,影響超過3,250萬美國成年人。Jonathan表示,由於膝關節是承重關節,膝關節炎尤為常見,他觀察到在門診就醫的有一半都是膝關節炎患者。
Jonathan表示,骨關節炎早期會出現關節痠痛僵硬,之後發展成會出現一種叫「晨僵」的症狀,表現為早上起來後不能立即下床,或下床後走不了路,關節感覺被鎖住了,必須要坐在床邊慢慢活動約30分鐘,才有解鎖的感覺,然後就可以走動了。
他提醒,如果僵硬感超過30分鐘,有可能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如果情況繼續惡化,就會出現活動時疼痛、活動受限制等狀況,最嚴重時可能需要做關節置換手術。
影響骨關節炎的因素
為甚麼會出現骨關節炎呢?Jonathan列出了下列幾點影響因素:
1.年齡增長:隨著年齡每增加5歲,膝關節退化的發生率增加20%。
2.女性患病風險較高:女性因更年期雌激素減少,比男性發生膝骨關節炎的比率更高。
3.體重:體重指數(BMI)和膝骨關節炎首發症狀出現的年齡呈正相關,指的是體重指數越高,出現症狀的時間相對越早。另外,通過減重,也可以降低膝骨關節炎發生率。
4.活動和勞損:專業運動員經常有運動損傷,也容易讓膝關節受到傷害,例如美式足球運動員經常碰撞,以及舉重、體操選手等會更常使用關節。勞損方面,比如裝修人員經常要跪或蹲在地板上,也容易加重膝關節的退化。
5.骨密度:骨質疏鬆和膝骨關節炎的發病有相關性,因此適當補鈣能夠保護膝關節健康。
中醫如何醫治骨關節炎?
2019年發表在Medicine(Baltimore)期刊上的一項研究,追蹤了台灣健保資料庫的數據發現,膝骨關節炎患者經過中醫治療,能夠降低全膝關節置換的風險。
這項研究分析了34,231名1997年至2003年間被診斷為膝骨關節炎的患者,將他們分為兩組,一組採用中醫療法(包括中藥及針灸),一組為非中醫療法。結果發現中醫療法組當中有7.3%的患者接受了全膝關節置換手術,非中醫療法組則有8.2%的患者接受了手術。
另外,在膝骨關節炎患者累計住院天數方面,中醫療法組患者的住院天數平為30.5天,而非中醫療法組患者的住院天數平均為43.5天。這些發現為中醫治療關節炎的效果,提供了有力的證明。
Jonathan表示,在中醫理論中,肝和腎與關節疾病是密切相關的。中醫認為肝主筋,筋包括肌肉、肌腱、韌帶及關節囊;腎主骨,腎的功能下降也會導致骨質脆弱。因此,中醫一般從調補肝腎入手,來預防關節疼痛。
中醫的治療包含穴位、中藥及食療。2021年一項發表在Arthritis & Rheumatology期刊上的研究表明,針灸治療能緩解膝關節疼痛及改善關節功能。
中醫發現,人體有一個「經絡」系統,是能量運行的通道,內臟通過經絡與身體各個部位相連。經絡上一些有特殊作用的點稱為穴位,通過針灸、推拿等刺激相應的穴位,就能夠治療相應部位的疾病。
那麼哪些穴位可以舒緩膝關節炎的疼痛呢?
Jonathan建議,可以選取膝關節穴位,如膝眼穴、陽陵泉穴、陰陵泉穴、血海穴、梁丘穴,同時搭配調補肝腎的穴位,如肝俞穴、腎俞穴、太溪穴。他表示,針灸這些穴位可以快速止痛,以及治療膝骨關節炎的急性發作。
在中藥部分,Jonathan表示,在臨床治療中常使用中醫經典方劑,例如獨活寄生湯及三痹湯,具有補腎、有益關節的作用。
食療部分,Jonathan也推薦兩款食療藥膳:
1.三七丹參粥
材料:三七15克、丹參20克、雞血藤30克、大米300克
做法:三味藥加水600毫升煎煮,藥汁熬到剩一半後備用。用大米加適量清水煮粥,將粥與藥汁混合即可。每日服用一劑。
Jonathan表示,三七、丹參可以活血、化瘀、止痛,雞血藤可以補血活血、通經活絡。這款藥膳適合喜歡運動、經常有關節創傷、年紀不大且沒有其它慢性病的患者。
2.杜仲寄生茶
材料:杜仲、獨活、淫羊藿各15克、桑寄生5克,秦艽12克,當歸、川芎各10克。
做法:杜仲等中藥淘洗淨,將全部中藥放入砂鍋加水煎煮,大火煮沸後加入料酒15克,再小火煎20分鐘,濾出藥液,藥渣再加水煎煮如前法。合併兩藥液。一劑可分上、下午空腹吃完,連吃1週以上。
杜仲寄生茶有補肝腎、強筋骨、除寒濕、活血止痛的功效。適合年紀大且伴有腰酸腿痛的患者使用。
Jonathan提醒,早期的骨關節炎適合這類藥膳、藥茶治療,但如果到了嚴重階段,就需要諮詢專業醫師進行診治。
骨關節炎如何運動?
運動是維護關節健康的另一個重點。Jonathan強調,骨關節炎患者要避免劇烈、高強度的運動,如登山、爬樓梯等,容易對關節造成負擔,損傷膝關節,而推薦的運動有游泳、自行車、快走等。他建議應定期鍛鍊,進行強度偏低或中等強度的運動,每週2-3次,堅持8-11週,症狀可以得到緩解。
Jonathan提醒,平日注重骨關節保健,應遵守四原則:
1.適當的運動,避免高強度的運動。
2.保護膝關節:寒和濕最容易傷關節,非必要不要穿短褲或露膝蓋的褲子。
3.健康飲食,控制體重:肥胖對膝關節來說是最大殺手,保持良好體態有助於維持關節健康。
4.補充維他命C、D:除了均衡飲食,多補充維他命C和D,曬些太陽,對維持筋骨健康也有好處。
以上提到的草藥中的一些可能聽起來很陌生,但很多都可以在保健食品店、亞洲雜貨店買到。但因每個人體質不同,請同專業醫師諮詢具體治療方案。
責任編輯:陳玟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