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虐待引發孩童憂鬱、恐慌 影響一生(1)
編者按:情感忽視會演變成情感虐待,但忽視與虐待之間的關係如何界定?父母與孩子之間親子關係是人生中的一門重要課題,這一篇章,讓我們與《欠缺母愛的孩子,你的傷好了嗎?》一書的作者來探討,曾遭受情感虐待的孩子也可能碰到的幾種挑戰。
情感虐待帶來的更多問題
情感虐待的父母極少能與孩子同頻,遑論回應他們的需求,因此情感忽視的影響也經常出現在被母親情感虐待的孩子身上。這些孩子罹患憂鬱症與成癮症的可能性更高,想當然耳,安全感也會需要大量的修復。除了前面提過的十五個問題,曾遭受情感虐待的孩子也可能碰到以下幾種挑戰:
高度焦慮
焦慮是一種覺得事情不對勁的感覺,經常懷疑有壞事要發生。遭受過情感虐待的孩子心中充滿焦慮,原因並不難理解,以我的經驗來說,心中藏著許多未處理的情緒和焦慮之間亦有相關性──情緒不處理只會逐漸累積,製造出這種惶恐不安。
焦慮有很多種呈現形式,例如恐慌症、恐懼症或強迫症。焦慮通常會干擾睡眠,我有些個案不敢睡著,有些則是害怕自己會在睡眠中死去。焦慮也與緊張的行為有關,例如抓頭髮、過度擔憂或謹慎、暴躁易怒和焦躁不安。
焦慮和警戒令人難以放鬆,會使我們的身心失去許多維持健康的必要條件。
根深蒂固的逃避
假使你像許多遭受情感忽視或虐待的人一樣,沒有良好的情緒調節技巧,你就會花很多心力在逃避情緒的釋放上。你可能會因而不敢跨出去體驗人生,同時也逃避探索內在,這會限縮你的情感,使你住在自己的小世界裡。
此外,逃避也可能導致成癮症。
與身體疏離
情感受虐的孩子承受過很多身體上的嘲笑與嚴重忽視,跟受到情感忽視的孩子相比,他們跟身體更加疏離。對身體麻木不仁、羞恥,以及未處理的創傷,導致他們很難感受自己「住在」這副身體裡,這樣的脫節會讓身體感覺起來不太真實,彷彿它是由無生命的零件拼湊而成──你會覺得自己不是完整的人類。
健康惡化
對身體失去真實感,會影響身體的正常發展。身體與給予指令的各種能量脫節,或者從更實際的層面來說,對身體沒有真實感就無法回應身體的需求──如休息、補充水分、進食、運動等等。
沉重的壓力也會損害健康。大規模的負面童年經驗研究發現,童年的負面經驗與成年後的疾病之間有高度的相關性,免疫和神經系統(以及其它生理系統)在發育和需要支持的時候,反而承擔了諸多壓力,由於受到干擾,它們的運作效率大打折扣。
研究身體創傷經驗的人,都知道心理創傷由「身體承擔」[甚至有一本書的書名就叫「身負重擔」,作者是羅伯特‧斯卡爾(RobertScaer)]。我指的是:當我們對身體沒有完整的真實感與同頻,以及當身體在發展初期受到干擾時,重要的生理系統就會受到危害。
另一種情況是身體一邊承受壓力,一邊透過生理症狀顯現心理機制沒有解決的壓力,比如說,心臟疼痛源自沒有解決的悲痛,聲音異常是因為壓抑無法揭露的祕密或「聲音」(個人表達)遭到否定。有時候這些症狀沒有明顯的病因,也找不到生理證據,但是症狀確實存在,並造成實質上的功能障礙(也就是身體症狀障礙症)。
基於上述種種原因,背負著沒有解決的早期人生創傷會導致健康受損。
很難信任他人
童年遭受到情感虐待,成年後的你會在心中預期自己將被傷害、利用、操縱、遺棄。你可能會覺得自己很脆弱,而不願推倒你築起的保護牆;當別人對你展現真誠的興趣時,你很難相信對方的興趣能持久,或是會懷疑對方別有用心;你害怕在你仰賴對方之後,他們會離開⋯⋯對曾經受虐的人來說,人際關係往往意味著痛苦。
你可能會以幾種不一樣的方式,嘗試逃避這種痛苦。舉例來說:不讓別人靠近,或是隨時注意危險,有時也會用批判他人的方式保持距離──你或許會在感到脆弱和害怕自己太過依賴伴侶的時候,給對方列出一長串的缺點。
學習信任他人對你來說,可能會是一條漫漫長路。
在人際關係中被利用且不快樂
親子關係是人生的第一個人際關係,在親子關係中受虐當然會使你更容易與用類似方式對待你或給你類似感受的人打交道。你或許早已習慣用順從來降低他人的攻擊,甚至對攻擊逐漸麻木無感:那些會留在虐待關係中的人,通常都有童年受虐的經歷。
另一種可能的模式則是成為照顧者──像腳踏墊一樣為「被照顧者」過度付出,或是藉由付出一切不求回報使對方成為被照顧者。你犧牲自己滿足他人不合理的需求,永遠把自己的需求放在最低順位,這是因為你已經很習慣獲得極少的回報。你極度渴望人際關係,又不期待平等對待,因此你可能會吸引那些「需要觀眾」的人。
內在限制
延續童年遭受的剝奪感是常見的情況,其中一種情況是「我不被允許」擁有某些情緒、做決定或成功。
曾經有一位女性告訴我,她不被允許感到喜悅(不被允許表達憤怒很常見,但是她連表達喜悅也不被允許);還有一位女性說,她沒有「資格」按照她想要的方式安排居家環境。再能幹的成年人,也可能因為父母不允許而覺得自己無能為力,進而裹足不前,有位女性就告訴我,她不被允許在二十幾歲或三十出頭生孩子,後來她花了很多年的時間、接受許多手術才終於懷孕,而她認為這與那種「不應該」的感覺有關。
此外,許多人很早就知道自己不被允許成功或超越母親。有位女性告訴我,她必須隱瞞自己在課業與事業上的成就,否則母親會打碎這些成就──獲得成就不能慶祝,只能偷偷藏起來,何其哀傷。這位女性的母親傳達的訊息很清楚:「妳永遠不夠好。」儘管她後來接受了高等教育並成為大學教授,母親依然不斷建議她去當祕書。
就算你衝破障礙獲得成功,依然可能受到殘餘的限制影響。一種是你可能覺得自己不夠好,或甚至認為自己只是個「假貨」。至於另一種,則是你會像你母親那樣,剝奪屬於你自己的成功,或許你使用的方式不一樣,可能是隱藏,也可能是微妙的自我破壞;在這種童年創傷的倖存者之中,有很多人比較常記錄自己的失敗而不是成功,因而得不到更有力量的自我形象。
內在加害者
每個人都有一個時不時跳出來的內在批評家,但那些從小到大經常遭受嚴厲批判的人,通常會有一個殘酷得沒道理的內在批評家。有的人認為,內在批評家的動機是保護自己(出發點很正面,但手法拙劣),但曾經受虐的人的內在批評家很瘋狂,甚至身兼加害者,有傷害你的意圖。通常這個內在加害者會用跟施虐的母親一樣的話批判你:「你很沒用、很肥、很懶、很笨,大家都應該知道。」
跟內在加害者或失控的批評家一起生活猶如身處地獄,你會不斷地遭受攻擊。(接下文)⊙◇
●親子疏離?這些情感虐待父母無意間都常做
●情感忽視與虐待傷害很深 極容易毀掉孩子
●童年情感遭父母忽視導致的15大心理影響
責任編輯:曾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