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3年04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周行多倫多報導)哈利法克斯達爾豪斯大學農業食品分析實驗室週二發布的一份報告稱,許多加拿大人希望,食品雜貨行為標準能保護他們免受高價影響。不過,該標準的效果如何有待觀察。
據CBC報導,雖然行業標準在壓低價格方面的有效性仍不確定,但相關的經濟學專家表示,消費者可以通過了解零售商用來最大化其利潤的策略,對抗食品通脹。
雙重價格系統
這是零售商和服務提供商長期使用的一種做法,也被稱爲「價格歧視」,就是對不同的人,採用不同的價格,以便獲取最大的利潤。
「目標是增加銷售額和利潤。」安省滑鐵盧大學經濟學副教授讓-保羅·林(Jean-Paul Lam)說,該做法是「向顧客收取他們願意支付的價格」,從而「可以通過獲取更多的消費者盈餘,來增加利潤」。
很多人以爲,零售雜貨店的定價,是根據其供應商收取的費用,加上一定的比例以支付他們自己的成本。但是,事實並非如此。
相反,零售商使用他們不同品牌的商店,所定的零售價格,從略高於供應商的價格到高出該價格很多,具體取決於他們認為消費者會支付多少。
價格差異很大
新斯科舍省居民泰德·基(Ted Keay)在4家不同的商店購買了同樣250克裝的帕瑪森(parmesan)芝士。他說,價格差別很大,從Sobeys的最高價10.29元到Giant Tiger的最低價6.97元。
安省密西沙加市居民瑪麗·布里格斯(Mary Briggs)知道,她會在Loblaw Companies Ltd.旗下的連鎖藥店Shoppers DrugMart享受20%的老年人折扣。但她發現,即使在折扣之後,藥店的Tide Pods價格為15.99元,這比Loblaw旗下的Independent Grocery的10.99元,仍高出很多。
遇到這種事的人可能會認爲,他們被騙了。但是,對於使用雙重價格系統的雜貨連鎖店來說,該巨大的價格差異並不是錯誤,而是利潤最大化的策略。
不管做任何生意,老練的賣家知道有些人願意支付比其他人更高的價格。經濟理論中的一個傳統例子是,醫生向當地紳士收取最高的費用,但在農村地區,有更多的貧困農民負擔不起這些價格,醫生就會收較低的費用。
商家希望儘量多賺
溫哥華卑詩大學尚德(Sauder)商學院市場營銷學副教授大衛·哈迪斯蒂(David Hardisty)研究商品定價的行為經濟學。他說,零售商決定收取多少費用的方式,比購物者意識到的要復雜得多,甚至比所稱的雙重價格系統還要複雜。他們的最終目的,就是使利潤最大化。
「他們希望儘可能多收費用,但仍能完成銷售任務。」哈迪斯蒂說,價格對不同的人不同,「因為一些消費者對價格非常敏感,而另一些人則不是」。
他説,這就是為什麼收集信用卡和其它數據如此有價值的原因。當零售商了解你的購物習慣和價格敏感度後,就會知道你可以接受什麽樣的價格。
責任編輯: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