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傑,字懷英,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在唐朝武則天時代,他政績顯著,身居當朝宰相。
狄仁傑在我們中國人心目中印象最深的,就是他那高超、神奇的斷案故事,叫觀眾看後拍手稱絕。可是,狄仁傑還有一門高超的技能,卻鮮為人知,那就是他精通醫學,尤其針灸術更為高明。然而,由於狄仁傑傑出不凡的政績,從而遮掩了他醫學方面的才華。
在唐朝薛用弱《集異記》和明朝徐應秋《玉芝堂談薈》中都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唐朝顯慶(西元656─661年)年間,狄仁傑赴京應考,路過華州(今陝西華縣),看到街道旁雲集的眾人很多,把路幾乎都堵死了。
狄仁傑只得牽著馬擠過去觀看,只見路邊豎著一個大牌子,上面寫道「能療此兒,酬絹千匹」。 狄仁傑走近再一看,原來在此牌處側躺著一位年約十四五歲的富家子弟,鼻端生有一個腫瘤,大如拳,一端連著鼻子,其根部像細長的筷子。一觸碰瘤子,就會酸痛刺骨。兩眼被瘤子所擠壓,使這位少年痛苦萬分,生命也受到了威脅。
狄仁傑看到此場景,頓生慈悲之心,上前仔仔細細打量了這位少年後,就跟其父母說:「此病我能治。」患兒父母聽後喜出望外,連忙叩頭祈請。狄仁傑囑咐將患兒扶起,然後取出銀針在患兒腦後的一個穴位處扎了進去,過了片刻把銀針拔了出來。這時神跡出現了,腫瘤竟從鼻子上自動地掉落下來,兩眼也恢復了正常,病痛全部消失。
如此高明的醫療神跡,圍觀的百姓是聞所未聞,更別說親眼所見。此時圍觀的百姓和患者的家人被震驚得目瞪口呆,瞬間似乎空氣都凝固了,一片的寂靜。等他們清醒過來後,頃刻間響起了熱烈的歡呼與掌聲。患兒的父母和親眷們真是感激涕零,不知說什麼才好,馬上將承諾的酬絹奉上,但此時的狄仁傑只是頭也不回地上馬而去。
也許朋友會問:狄仁傑的醫技是從哪學的呢?他的師父又是誰呢?為什麼他就不要孩子家人給他的酬絹呢?……
說到這個問題,我們就得從中華傳統文化說起。我們都知道,在我國五千年的文明史上,有許許多多輔佐開國帝王的文臣武將,或者是那些大醫學家、大文豪等等,他們很多都是修道的,這一點我們從古書中都能得到印證。
這些人在修道的時候,師父會教給他們很多的學問和本事。只是他們每個人的使命不同,比如,在人間有當將軍的,有當宰相的,有當文學家的,有當醫學家的等等,所以所學專業的內容就會不同。
我們舉個例子,我們在上大學或研究生的時候,有人可能是學理科的,也有學文科的,有專攻數學的、物理的、歷史的、或者是文學的等等。但這並不代表學歷史的他就不懂數學、文學等等,只是他哪一門學問比較突出而已。
而狄仁傑的師父在教他如何治國的時候,本身就包含了許多其它本領。這就是為什麼狄仁傑既有傑出的治國才能,又身懷治病的絕技。
但是無論是治病也好,帶兵打仗也好,或者治國也罷,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把人世間的名利錢財看得很淡,我們看到有很多大醫學家,把別人的絕症治好後,家人給再多的錢財都不收。舉個例子,在唐朝時代,名醫孫思邈把長孫皇后的病治好後,太宗李世民特別高興,要封孫思邈做高官以及賞賜他許多的財寶,然而卻都被孫思邈婉言謝絕了。再舉個例子:我們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在執政前,在他的身邊有許多能征慣戰的大將,其中有一位叫尉遲敬德的大將更是了得。當時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合謀企圖瓦解和加害李世民,首先就從他身邊的大將尉遲敬德下手,於是就用了許許多多的金銀財寶拉尉遲敬德下水,這些金銀財寶可以說是能讓尉遲敬德全家一輩子都享受不盡的,可是卻被尉遲敬德斷然拒絕了。
現在有很多人可能會說這些人傻了,腦子都有毛病,放著榮華富貴不要,真是不可思議!
修行之人是要淡薄名利的。為什麼要看淡?在我國幾千年來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叫「德不配位,必有災殃」。意思是說,你有多高的道德修養,才配有多大的能耐,它們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係。有精湛的技能配上高尚的品德,才能在人世間留下他們的英名神跡,最終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
——轉自,有刪節。
責任編輯: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