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美元霸主難撼動 人民幣挑戰是認知戰
【大紀元2023年04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宋唐、易如採訪報導)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不但成為政治的轉折點,金融市場也成為戰場,中俄一直都想擺脫美元。媒體在討論去美元化、人民幣取代美元的說法。
但專家們表示,這種新聞可能是被製造出來的,人民幣現不存在任何挑戰美元的條件,可能只是對美元不滿的一種表達,大內宣、大外宣成分都有。
「人民幣國際化」屬於自我推銷
中共央行(中國人民銀行)2021年報中,稱「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包括推動「人民幣國際貨幣」(投融資、儲備、計價)和「人民幣跨境使用」(跨境貨物貿易與投資、離岸人民幣市場、人民幣國際化基礎設施)。
中共二十大報告中提到「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中共央行官員經常聲稱「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是以「以市場驅動、企業自主選擇為基礎」。
不過,台灣國立東華大學新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松興對大紀元表示,「其它貨幣的國際化,主要還是需求方用來做支付、貿易結算、投資標的、儲備貨幣,基本上是有需求而醞釀出來的。人民幣是倒著來的,基本上是由供給端,也就是說中國(中共)政府主動地基於地緣政治戰略考慮,希望能夠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
人民幣國際化一般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全球貿易用人民幣計價、結算,如石油、天然氣、澳洲礦砂、非洲特殊金屬、巴西的礦砂、農作物等。第二個層次是作為一個投資貨幣,人民幣是否能夠避險,能不能維持樂觀的一種匯率。第三個層次是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
大陸專家認為,「貨幣國際化的三個功能:支付、計價和投資的功能,最根本的還是投資的功能,原因在於非居民有信心、有能力、有可能持有人民幣資產、貨幣,這樣的人民幣國際化才是可持續的。如果只是因為做交易用一下人民幣,這種人民幣國際化不太穩定。」
按照大陸政策專家的看法,人民幣國際化的最高層次,是使人民幣成為其它國家的儲備貨幣。這樣人民幣可以利用這個地位,通過開借條取得外國的實際資源。
陳松興認為,在全球市場裡面,更多的是以市場為導向,不管是基於交易、投資的需要,還是作為儲備的需要,這是勉強不了的。貿易用人民幣計價、結算,這個可以做到,但一種國際貨幣最大的需求在於債券市場。
「我拿了中國方面給付的人民幣之後,對機構、政府來講,其實是一種比較短期的利用,我能不能投資在人民幣計價的債券,這個情況就比較麻煩了。因為中國的債券市場目前受到控制,雖然規模很大,但是流動性不好。」陳松興說。
加拿大約克大學教授沈榮欽(Jung-Chin Shen)對大紀元表示,「它(中共)推動國際貿易,一方面促進用人民幣的交易,另外一方面是在很多交易市場內,可以用人民幣來購買債券,或用人民幣來投資。的確在很多國際市場上讓人民幣變成國際貨幣的一種選擇,但人民幣因為本身就受到高度管制,不是可以自由交換的貨幣,在這種情況之下,人民幣還是沒有辦法真正達到國際化。」
陳松興表示,「以人民銀行的態度,絕對不可能讓人民幣可以完全自由轉換,符合國際定義裡面的convertibility(互換)。它利用香港作為離岸市場,本幣市場則完全管制。因此,國際社會儘管認定中國在全球經濟裡面的重要性,可是要以人民幣作為投資的標的,或作為儲備貨幣應該還是有保留。」
「尤其是中國經濟不管是跟美國脫鉤,供應鏈重組,或者歐盟主席馮德萊恩所講的去風險,其實是同一件事情,那麼基本上都會影響到對人民幣的需求。」陳松興說。
根據IMF官方數據,目前人民幣作為(全球)外匯儲備的實際占比,在2022年第一季度達到最高值,之後不斷下降。2022第四季度的最新數據是2.69%,比最高點跌去7%左右。
大陸行業人士也對人民幣國際化前景感到悲觀,要成為一個國際化貨幣所需的三個條件,第一,有一個比較強大的經濟,但開放度要非常高;第二,得有一個非常活躍的,開放的、有流動性的、有很多豐富金融產品的市場;第三,得具有一個相當完備的法律、金融等制度體系。人民幣目前可能只達到半個條件。
俄烏戰後 中共推動人民幣國際化背後的企圖
俄烏戰爭後歐美凍結了俄羅斯央行的外匯儲備,北京與俄羅斯、沙特、巴西等國達成協議,雙邊交易中去美元化。尤其是俄羅斯,人民幣已取代美元成為交易量最大的貨幣。
巴西政府3月底宣布,已與北京達成協議,不再使用美元作為中間貨幣,而是以本幣進行貿易結算。沙特阿拉伯3月初表示,對以美元之外的貨幣結算石油出口持開放態度。
沈榮欽表示,「中國開始去天然氣用人民幣結算的交易,或是在很多離岸國家開始設置人民幣交易所,或者是說跟巴西這些國家簽訂用人民幣來作為交易的條件,背後動機不完全是經濟性的,很大一部分是看到俄羅斯在俄烏戰爭後,在金融市場上被美國嚴重製裁,非常擔心美國把美元武器化。」
北京也正在致力於使其外匯儲備多樣化,創建數字人民幣,鼓勵更多的人民幣交易,並通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改革來改革全球貨幣體系,進一步支持了俄羅斯的戰略。
中共外管局近日發布數據顯示,從2019年9月到2022年10月之間,中國的黃金儲備量一直保持不變。但從去年10月底到今年3月底的5個月中,中國儲備黃金規模連續擴大,累計增加386萬盎司(約合120噸)。
陳松興說,「有沒有可能是在國際組織之下去協調一個新貨幣,比如說在IMF底下要求各個國家拿出黃金作為儲備,以黃金作為儲備來認定說你在SDR裡面占的份額,然後再以SDR虛擬,虛擬之後就是國際貨幣的一個概念,這個已經有討論了。所以也可以看得出來,為什麼中國(中共)政府在這兩三年加大力道在全球市場間買進黃金,顯然是有這方面戰略的考慮。」
沈榮欽表示,「中國(中共)在做這些事情,很大一部分其實在降低美元的風險,它擔心未來比如入侵台灣的時候,美國會不會把美元武器化用來制裁中國(中共),這才是它擔心的事情。」
陳松興表示,「中國是一個對外貿易依賴度很高的經濟體,如果要維持對外貿易,必須要有替代貨幣,而歐美是盟邦,不可能依賴歐元,也不可能依賴英鎊。」
「如果人民幣的結算體系、支付體系沒有建立的話,一旦有熱戰,美國以制裁俄羅斯的方式制裁中國(中共)的時候,中國經濟就會陷入一個困境,雖然不會使經濟停滯,但可以讓中國(中共)沒有辦法打了太久。」 陳松興說。
人民幣對美元不構成挑戰 專家:或是認知戰
專家們表示,從理論上講,有四種方式可以取代美元:私人貨幣(如比特幣);商品貨幣(如黃金);全球法定貨幣(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特別提款權);或另一種國家貨幣,包括人民幣。
第一種情況是不可想像的:目前所有加密貨幣的市場價值為2萬億美元,僅占世界外匯儲備的16%,而直接用加密貨幣進行交易繁瑣到不可能。黃金可以成為一種儲備資產,但在進行交易時卻毫無希望。也沒有機會就一種具有足夠分量的全球貨幣達成一致,甚至可以取代儲備,更不用說成為全球交易工具。一些人著眼於人民幣。
沈榮欽表示,「以現在來講,美元的強勢地位也許會下降,可是美元並沒有真的受到挑戰,因為世界上並不存在一個可以取代美元的貨幣,而且即使要取代最接近的也是歐元,也絕對不會是人民幣。」
「人民幣基本上是不可能在任何一個地方去取代美元,任何人民幣會取代美元霸權的說法,都完全不切實際。另外一個原因在於,一個貨幣要變成國際通用的貨幣,必須是低度管制的,必須可以自由兌換,人民幣在高度管制的情況之下,它是不可能變成一個國際貨幣的。」 沈榮欽說。
分析人士指出,美元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主導地位,在充滿活力的美國市場和無可比擬的美國軍事力量支持下,沒有其他貨幣,包括歐元和人民幣能搶奪美元的王者地位。美元是世界上最廣泛持有的儲備貨幣,國際貿易中的主要開票貨幣,也是全球金融機構的主要貨幣。主導著全球股票市場、商品市場、發展融資、銀行存款和全球企業借貸。在危機時期,世界各地的人們將美元作為他們首選的避險貨幣。
分析人士指出,美元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主導地位,在充滿活力的美國市場和無可比擬的美國軍事力量支持下,沒有其他貨幣,包括歐元和人民幣能搶奪美元的王者地位。美元是世界上最廣泛持有的儲備貨幣,國際貿易中的主要開票貨幣,也是全球金融機構的主要貨幣。主導著全球股票市場、商品市場、發展融資、銀行存款和全球企業借貸。在危機時期,世界各地的人們將美元作為他們首選的避險貨幣。
沈榮欽表示,「在經濟越不景氣的時候,經濟風險越高的時候,大家反而去買美元,為什麼?因為大家對美元有很大信心,可能僅次於黃金等貴重金屬,就是說相信美國政府不會倒,或是相信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的確可以實現他對美元的承諾。」
沈榮欽說,儘管中國(中共)就說要降低美債、賣美元,希望能夠降低美元霸權,可是賣了這麼久,到目前為止中國還是持有美債第二高的國家。為什麼會這樣呢?就是說它雖然努力去排除,可是美元帶裡的經濟利益還是很大,你現在賣了美元資產,你要買哪一個貨幣的資產,會比美元資產更可靠?就算中國(中共)賣美債的時候,日本或其他國家可能就接手了,就說美債在債券市場上不是這麼不受歡迎的。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DAVY J.Wong)對大紀元表示,「人民幣替代美元是完全不切合實際的一個假說。起碼在中短線來看,5年、10年之內可能性是非常低的。首要原因美元代表的是國家實力,軟硬實力疊加在一起,貨幣代表了承兌責任的聯邦政府能力。中國要取代美元,或者中國(中共)要改變世界格局,目前沒有看到任何一個大的變化。」
媒體上另外有一種說法是,北京也在和莫斯科聯手,推動擺脫以美元結算石油,並試圖在「金磚國家」中發行一種新的儲備貨幣,這可能會對美元霸權地位構成威脅。
但由於美國及其盟國共占全球貨幣儲備的90%以上,占全球投資的80%左右,占世界貿易和世界經濟產出的60%。即使每個拒絕制裁俄羅斯的國家,都支持金磚國家反美元聯盟,也很難動搖美元的主導地位。
而且印度從一開始就不願意加入金磚國家的去美元化聯盟,而是傾向於採取更溫和的方法,如增加IMF的SDR。印度與中共的對立,也阻止了印度支持中共取代美元的企圖,意味著印度不會支持金磚國家明確動員起來推翻美元的地位。
沈榮欽表示,「如果巴西要進行國際貿易,最後還是會回到美元去進行國際貿易。當然中國(中共)可能說,我們金磚五國這幾個國家,規定說用人民幣當成交易貨幣的一種,比如說中國商品我們是可以用人民幣交易的,可是簡而言之,當這些國家要跟世界進行投資或者是國際貿易的時候,他們最後有很大一部分還是會回到美元。在這種情況之下,表面上看起來的確會增加人民幣的一些占比,減少美元的一些占比,可是對整個局勢的影響,是非常非常有限的。」
專家們認為,人民幣取代美元的說法,可能只是對美元不滿的一種表達,是製造出來的新聞,大內宣大外宣成分都有。
陳松興表示,「中國(中共)一方面是對外的認知作戰,全球的廣泛宣傳,藉以讓更多國家相信我們應該這樣做。另外一個是大內宣,也是有必要的讓大家解釋,人民幣還是很強的,不用怕美國,大內宣大外宣成分都有。」
沈榮欽表示,「人民幣現在不存在任何挑戰美元的條件,這個新聞是被製造出來的,不是說真有這個趨勢。什麼人民幣挑戰美元,這個新聞根本就不應該是個新聞,是根本不可能發生的。搞得大家緊張兮兮,其實完全不存在事實,我也非常驚訝,覺得這是宣傳。」
「但它可能也反映出有些國家,對於美國在美元霸權上獲得過多利益,內心有些不滿,看到美國制裁俄羅斯這麼嚴重,會擔心美國把美元武器化,當然背後有一些動機,可是這是動機它跟事實是兩回事。」他說。◇
責任編輯: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