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在自家後院「遨遊天際」:康斯特勃的雲彩畫

YVONNE MARCOTTE撰文/吳約翰編譯
約翰‧康斯特勃(John Constable)的作品《白馬》(The White Horse),1819年創作。油彩、畫布;51 3/4英寸×74 1/8英寸。紐約弗里克收藏博物館(The Frick Collection)。(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354
【字號】    
   標籤: tags: , , , ,

積雲、層雲、卷雲、雨雲。

上述這些有點陌生的名詞其實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就像一個桶子裝了太多水溢出後化成雨滴或冰雪;伴隨著風就會形成龍捲風或颶風;晴空萬里時,又變換成各種造型裝扮。它就像母親的雙臂,用愛環抱和保護這片土地。我們叫它「雲」。

藝術家在作品中向我們展示雲彩之美。約翰‧康斯特勃(John Constable)(1776—1837年)畢生致力於研究雲,以近乎科學的準確度描繪變化多端的雲。他稱自己對雲的研究為「遨遊天際」(skying)。

戶外寫生專用工具和技法

康斯特勃喜歡描繪他在英格蘭薩福克郡地區(Suff olk region)看到的雲彩和大自然。他經常在戶外寫生,捕捉各種形狀和不同天候條件下形成的雲。完善的工具和技巧讓他隨時可以準備好畫雲。

在戶外寫生時,他會隨身攜帶四個調色盤與一個木製畫箱,裡頭有畫筆、粉筆套、調色刀和玻璃小瓶顏料等。在方便擠出顏料的錫管發明以前,顏料都裝在玻璃小瓶裡。他還帶一塊白石膏(註),除了在紙上製造粗糙面還可以用來作畫。

康斯特勃將三張紙粘貼一起,然後先上一層有顏色的「底色」,讓畫紙具備些許防水性。為了捕捉不斷變化的光線與移動的畫面,他通常直接在畫紙上調色,而不是一般先在調色盤上調好色後再畫在畫紙上。

康斯特勃畫了五十多幅各種雲層變化的油畫草圖。在戶外創作時,他使用厚塗技法(impasto technique),一種粗獷而自然的筆觸來捕捉瞬息萬變的天氣。他偏好接近真實風景的大地色調,這與過去風景畫使用「咖啡色」的慣例截然不同。

為了記住某個場景,康斯特勃經常在草稿的背面加備註,例如:「非常美的夜晚、望向東邊─懸崖與沒有光線暗灰色的天空─效果─背景─非常的白還有金色的光線。」

油畫草圖捕捉光影和變化

康斯特勃的草圖呈現一整日天氣的變化。他畫的卷雲草圖彷彿看到風在雲周圍吹來吹去。背景天空的顏色從各種明暗的藍色過渡到灰色。絲縷狀的卷雲還不足以下雨,但足夠累積成上方更大塊的卷層雲。

一些較大朵的雲層底部帶點灰色,表示快要形成會下雨的雨雲了。在畫面較低處,康斯特勃以微微的光線襯托遠方的雲朵。雖然整個天空都是白色的雲,卻變化多端。

約翰‧康斯特勃的作品「卷雲的研習」(Study of Cirrus Clouds),1822年創作。油彩、紙;4 1/2英寸×7英寸。維多利亞和艾伯特博物館(The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公有領域)

康斯特勃的「雲的研習」(Cloud Study)讓我們看到非常熱鬧的天空,不像一般「多雲」的印象。天空原來這麼多彩多姿:有白色、灰色、藍色,甚至陽光照射到的地方還有金色。

約翰‧康斯特勃的作品「雲的研習」,1822年創作。1952年泰德美術館(Tate)匿名展出。(公有領域)

康斯特勃的油畫草圖「布萊頓海灘」(Brighton Beach)試圖展示暴風雨是如何形成的。遭強風吹亂的雲朵集結成情緒暴躁的龐然大物。滾滾烏雲下起了滿天的雨。很快地,烏雲就會將天空最後一絲光線完全遮擋。一些較小朵的烏雲反射出暴風雨前微弱的光影,以棕色調呈現於畫面底部。

約翰‧康斯特勃的作品「布萊頓海灘」,1824年創作。油彩、紙;4.72英寸x11.69英寸。維多利亞和艾伯特博物館。(公有領域)

1822年,康斯特勃在布萊頓海灘創作的另一幅油畫草圖《雨雲的海景研習》(Seascape Study with Rain Cloud),右邊深灰色的滂沱大雨從畫面上方看不見的雲層高處傾瀉至大海。左邊藍黑色的烏雲也在醞釀著一場即將傾瀉而下的大雨。不過,這只是一場局部的降雨,因為後方依稀可見稀薄的雲層。儘管密密麻麻的烏雲會下大雨,但很快就會雨過天晴。

約翰‧康斯特勃的作品《雨雲的海景研習》,1824─28年創作。油彩、紙;8 3/4英寸×12 3/16英寸。英國倫敦王家藝術學院(Royal Academy of Arts (RA),London)。(公有領域)

作品《風景上方的積雲》(Cumulus Clouds Over a Landscape)中,暴風雨來得快,去得也快。當暴風雨從畫面的左上角離去時,烏雲也漸漸散去,大塊大塊的積雲占滿了天空。向右邊望去,雲朵上點綴著不知是日出還是日落的陽光,跟隨著它的夥伴風快速地移動著。

約翰‧康斯特勃的作品《風景上方的積雲》,1822年創作。油彩、紙、帆布、板材。英國國民信託組織芬頓莊園(National Trust, Fenton House)。(公有領域)

「六英尺巨作」

康斯特勃繪製平流層草圖不是目的,是為了大型風景畫做準備。他創作一系列描繪薩福克郡各地的巨幅風景畫,稱「六英尺巨作」(six-footers)。在這些畫作中,他描繪的天空特別出眾。

《白馬》(The White Horse)是這些大型作品中的第一幅。根據當代藝術家查爾斯‧羅伯特‧萊斯利(Charles Robert Leslie)的說法,「無論如何,《白馬》算是康斯特勃畫過最重要的作品,因為該作品讓他得以獲得財務自由,畫自己想畫的東西。」1819年創作的《白馬》更讓他在英國王家藝術學院贏得一席之地。

約翰‧康斯特勃的作品《白馬》,1819年創作。油彩、畫布;51 3/4英寸×74 1/8英寸。紐約弗里克收藏博物館(The Frick Collection)。(公有領域)

作品的構圖並沒有吸引我們看向畫面左下方的白馬,反而是籠罩大地的壯麗雲彩。場景描繪的是一艘泊船載著一匹馬到對岸,但觀眾看到的卻是滿天壯麗的雲彩。平靜的河面上空,白雲正在上演著熱鬧的活動,而地面上的樹木彷彿受到上空的影響開始騷動起來,以此回應白雲。藍天極力想擺脫白雲的覆蓋,我們看到一些呈灰色、粉紅色與白色斑駁的雲彩。

倍受青睞的風景畫

康斯特勃看似簡單的風景畫,現正倍受推崇。2021年11月,紐約藝術雜誌《ArtNews》報導一幅名為「格勒貝農場」(The Glebe Farm)的畫作,當時以為只是複製品,今已證實為原作。去年以5萬4千美元的價格在辛辛那提售出;這幅風景畫即將在蘇富比拍賣,預估最低起標價為403萬美元!

康斯特勃的故居英國薩福克郡,當地一個畫廊最近剛結束一個名為「造就康斯特勃」(Creating Constable)的展覽。由於展覽適逢他著名風景畫《乾草車》(The Hay Wain)完成200周年,倫敦國家美術館(London’s National Gallery)將《乾草車》出借給該畫廊展覽。

屬於自己的雲彩

風景畫家的作品能使人們沉思、關心及反思這個世界。許多看過康斯特勃風景畫的人回頭看自家後院時,無不感受到沐浴在寧靜和喜悅之中。

約翰‧康斯特勃的作品《多雲的天空研習》(Study of a Cloudy Sky),1825年創作。油彩、紙、硬紙板;10 3/8英寸×13英寸。耶魯大學英國藝術中心(Yale Center for British Art),保羅‧梅隆收藏(Paul Mellon Collection)。(公有領域)

而有些人只是在散步時偶然瞥見美麗的雲彩,立刻就能感到振奮不已。知名博主米歇爾‧莫奈(Michelle Monet)說:「現在每當我外出,尤其是在每年這個時候,我幾乎都會不由自主地抬頭觀看雲層,感覺超凡脫俗、觸及心靈、無拘無束,很神奇吧?!或許覺得自己和宇宙有某種聯繫。我不太清楚,只是覺得雲彩很有意思!令我感到快樂和平靜」!

「賞雲協會」(The Cloud Appreciation Society)(不開玩笑,真的有)在2016年舉辦了康斯特勃的雲試畫展覽。協會在網站上寫道():康斯特勃描繪的雲彩是大自然賜予人類最好的禮物,他應該也會認同賞雲協會的信念:「請抬頭,讚歎那轉瞬即逝的美麗,別忘了生活要多一點天馬行空!」

尋找完美的雲彩不必環遊世界。英國藝術家約翰‧康斯特勃喜歡在英格蘭薩福克地區自家附近繪製風景。他1821年寫信給好友約翰‧費舍爾(John Fisher)說:「我應當把我熟悉的家鄉畫好。」康斯特勃在試畫和繪畫作品裡呈現的雲彩滋養了我們的身、心、靈;而且,只要在自家後院抬頭就能找到。

註:18世紀之前的畫家大多在紙張、木板或金屬上面作畫。傳統上先打上石膏底料(Gesso),再上一層有顏色的基底(咖啡色),再用白石膏在上面構圖。

原文: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責任編輯:茉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1874年,王家藝術學院(the Royal Academy of Arts)在倫敦舉辦展覽,展出一位新手藝術家的精美畫作。這幅畫的標題是「點名」(The Roll Call),描繪因克曼戰役(the Battle of Inkerman)結束後的細節。展覽還沒結束,《點名》就已經成為英國維多利亞時代評價很高的畫作了。
  • 胡塞佩‧德‧里韋拉(Jusepe de Ribera,1591–1652年)是西班牙17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但人們可能想不到,他的整個藝術生涯是在意大利度過的。他被稱為「洛‧斯帕尼奧雷托」(Lo Spagnoletto),意即「西班牙小子」,是卡拉瓦喬最有才華的追隨者之一。在藝術創作中,里韋拉對卡拉瓦喬強烈戲劇化的明暗對比進行改造,探索出了更明亮的光影效果。里韋拉還融合了威尼斯畫派的色彩、西班牙繪畫的寫實、博洛尼亞的古典主義和羅馬畫派的造型。
  • 「米開朗基羅的西斯廷禮拜堂」(Michelangelo’s Sistine Chapel)展覽已經工業城拉開帷幕,將持續至2025年1月5日。(Jenny Zeng/大紀元)
    「米開朗基羅的西斯廷禮拜堂」(Michelangelo’s Sistine Chapel)展覽已經於10月11日在紐約布碌崙(布魯克林)工業城拉開帷幕,將持續至2025年1月5日,為期約三個月。期間紐約人無需遠赴羅馬,即可近距離體驗文藝復興大師米開朗基羅的藝術精髓。
  • 《埃及農婦與他的孩子》(An Egyptian Peasant Woman and Her Child)是一幅等身大小的畫作,描繪了一位農夫之妻將熟睡的孩子扛在肩膀上。這是在埃及的歷史轉型與擴張階段,由法國畫家萊昂‧博納(Léon Bonnat,1833–1922年)捕捉到的親情滿溢的生活瞬間。
  • 吳道子是唐朝著名畫家,他一生畫了三百多幅壁畫,並有近一百幅卷軸畫被皇宮收藏。民間畫工稱他為「畫祖」,史稱「畫聖吳道子」。
  • 托爾金(J.R.R. Tolkien)的《王者再臨》(The Return of the King)是史詩奇幻三部曲《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的最後一部,內容雖直面黑暗,結局卻充滿光明。這是一部充滿希望的故事,無論有多少黑暗跡象,無論有多大的困難,希望都在。在一切看似無望的時刻,這個故事值得我們做為借鏡。
  • 舞蹈是藝術史上最美、最受人喜愛的繪畫題材之一。一些名畫以不同風格描繪這一主題,其中包括歷史畫、肖像畫和風俗畫;它們展示神話人物、貴族和平民肢體的律動,此乃人性最原始的表達方式。
  • 波寧頓未滿26歲就因肺結核過世,他的整個藝術創作生涯僅10年的時間,且後5年才創作油畫。儘管如此,大眾依舊公認波寧頓是他那個時代重要的藝術家,影響了法國和英國的浪漫主義運動。
  • 這幅作品表現的是傳說中的八仙中漢鍾離度化呂洞賓修道成仙的故事。 《鍾離度呂》局部。(正見網)
    黃粱一夢的故事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但其實它有多個版本,講述的卻是不同的神仙度人的故事,鍾離度呂就是其中之一。
  • 《被俘的安德洛瑪刻》(Captive Andromache,約1888年)由英國學院派畫家弗雷德里克‧萊頓(Frederic Leighton,1830–1896年)構思並創作,動人地展現了母親與孩子、丈夫與妻子之間的情感。在萊頓敏感的筆觸下,這些充滿愛的親緣關係,為安德洛瑪刻在特洛伊戰爭後經歷的國破家亡,提供了修復的解藥。這幅畫也提醒我們,往往透過失去,我們才學會珍惜擁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