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唐詩】跟著白居易 賞初春西湖之美
你去過西湖嗎?你知道遊覽西湖的最佳視角和路線嗎?中唐時期的大詩人白居易,送來了一份來自一千多年前的遊湖攻略。
五十多歲的白居易擔任杭州刺史,在不到兩年多的時間裡,他多次漫步西湖,並感嘆:「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他熱愛西湖,更擅於發掘西湖之美。在一次出遊中,他沿著西湖北岸,從孤山以北、賈公亭西北的某個地點出發,一路向東,信步閒遊。
白居易牽著駿馬在這一帶賞玩,初春典型的物候在他眼前次第展開。春水初漲,白雲相連;黃鸝初唱,飛燕銜泥;春花繽紛,春草青嫩;驀然眺望,隔水相對的白沙堤正在碧綠的樹蔭中若隱若現,讓人忍不住陶醉在這朦朧的美景中。
這次出遊,他用一首七律《錢塘湖春行》記錄,也留下了欣賞西湖的理想路線: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詩境賞析
初春時節,冰雪消融,草長鶯飛,在一個美好明媚的春日,詩人開啟西湖之行。「孤山寺北賈亭西」,詩歌的起筆由錢塘湖(西湖)特有的兩處地點與方位組成,直切精準地定位了旅行的起始地。正是「橫看成嶺側成峰」,詩人站在最恰當的位置,才能欣賞到最美的風景,因而他以此句統率全篇,為下文描寫獨特的西湖景色做鋪墊。而兩個地點連用,在行文中表現出進行中的動感,詩人輕快的步履和心情也躍然紙上。
既是遊湖,詩人關心的首先是開春後湖水的變化。他站在岸邊,驚喜地發現,由於冰雪消融、春雨綿綿,西湖水漲,水面幾乎與堤岸齊平。湖上煙水茫茫,雲幕低低垂落,他向廣闊的湖面極目眺望,遠處的水與雲模糊了界線,似斷似連。首聯的下句,巧妙暗示了遊湖時節,更精練地描繪出水雲相接、水天一色的壯麗風光。
詩人邊行邊賞,忽然被清脆婉轉的鳥鳴聲吸引。他的目光從遠處拉回,集中筆墨展現西湖周邊的局部景物。幾隻黃鶯早早出巢,爭相在向陽的花樹上棲息;誰家燕子飛來作客,也忙著在樹上銜泥築巢。在詩歌的頷聯部分,詩人選取早鶯、新燕兩個主體,描繪出一幅鶯歌燕舞的花鳥圖,生氣勃勃、聲色並茂,表現了早春的靈動和活力。
在寫作手法上,詩人用字也是反覆推敲、別具匠心的。他用幾處、誰家來形容鶯燕數量,而非處處、家家,意味著氣候初暖,萬物初生,含蓄而準確地傳遞出早春的訊息。詩句中的早、暖、新、春等字,也是點明時令的關鍵詞,共同烘托出溫暖和煦的氛圍。
詩人繼續攬轡緩行,又發現了西湖另一重春景。嬌嫩的花苞逐漸顯露奼紫嫣紅的色彩,嫩綠的芳草剛剛沒過走走停停的馬蹄。花開未繁,草生未濃,正是最單純、美好的早春氣象。
詩人看在眼裡,喜在心間。在這一聯中,他欣賞湖畔清新可愛的的景色,通過迷人眼、沒馬蹄等詞彙融入個人獨特的賞景感受,豐富詩作內容。同時,他對西湖的喜愛之心,從隱到顯,更把這場春日遊湖之旅的情感推向高潮。
西湖美如畫卷,詩人移步換景,領略西湖不同勝景,不知不覺走到西湖東部,這場旅途也接近尾聲了。他在詩歌尾聯,延續頷聯的喜春之情,直抒胸臆:「最愛湖東行不足」,湖光山色美不勝收,如寶藏般觀之無窮,詩人唯有用最直接最有力的「最愛」一詞表達真切情感,「行不足」則傳神地刻畫出他依依難捨的身影。
他抬眼四望,回顧整個旅途,驀然望見橫貫西湖的白沙堤。在綠楊樹下,若隱若現的長堤牽動著詩人的心弦,讓他感到意猶未盡。全詩從水雲相連的空濛之境起筆,再到綠蔭白堤的朦朧之影收束,勾勒出一個宛如天堂的西湖,更營造出餘韻綿綿的詩味。時隔千年,我們仍然能透過文字,窺見詩人徘徊不去、行吟感慨的身影。
唐詩背後的故事
白居易,字樂天,是中唐時期的著名詩人。他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強調「歌詩合為事而作」,因而其作品以反映現實、通俗易懂著稱,能夠達到「老嫗能解」的程度。白居易也是位高產作家,存世詩歌近3000首,堪稱唐朝之最。
在唐朝的文人群體中,白居易是比較幸運的,他生於世敦儒業的仕宦家庭,29歲進士及第,晚年官至三品,可說是實現古代文人學而優則仕的理想。然而功成名就的風光背後,是白居易顛沛流離、大起大落的人生際遇。而巧合的是,他因此一生中三次南下,與江南一帶結下不解之緣,這才有了《錢塘湖春行》的問世。
中唐時期,藩鎮割據,白居易在11歲時遭逢戰亂,舉家遷往越中避難。8年來,他發憤讀書、遊歷江南,在越中度過了青蔥歲月。這段時期,白居易留存的詩歌不多,卻留下了千古名篇《賦得古草原送別》,嶄露過人天賦。
金榜題名後,白居易懷著滿腔熱情和理想,初登仕途。他擔任左拾遺時,因文采出眾受到皇帝賞識。備受鼓舞的白居易,在朝堂上直言敢諫,在詩歌中補察時政,甚至無懼龍顏直指皇帝失誤。他的耿介忠心,令皇帝煩惱,遭權貴忌恨,最終為他招來禍患。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被誣以越職言事和有害名教的罪名,貶為江州司馬。
從天子言官到閒置官吏,是白居易在仕途和人生的巨大轉折點。然而經過了遷謫之行的艱辛和悲涼,他卻在江州發現了山水之樂,苦悶與失意找到了紓解和消釋的途徑。「木落天晴山翠開,愛山騎馬入山來」,他遊覽山寺,流連泉石,找到心靈休憩的地方。「泛灩微雨朝,泓澄明月夕」,即使是官舍的一方池塘,都能洗滌塵俗,引發他無限詩心。
他在江州生活三年有餘,留下300多首詩歌。他描寫山水的靈秀風光,記述參禪、結交僧侶的事蹟,也抒發事業沉淪、志向難伸的矛盾和遺憾,他的代表作《琵琶行》就作於此時。「江州司馬青衫濕」,人生的最低谷,卻孕育出絢爛的詩歌繁花,也鍛造了白居易的心志和靈魂。此後,他面對榮辱得失、宦海浮沉,能夠從容應對,人生境界從此更為豁達博大。
之後,白居易重回朝堂,加官至五品。面對朝野內外的局勢,他深感自己難有作為,萌生退隱之意,於是自請外任杭州。作為杭州刺史,白居易首先是個勤勉政務、愛民如子的父母官。他主持疏浚古井,解決飲水問題;修堤蓄水,提高西湖灌溉能力;作《錢塘湖石記》,將治水經驗流傳後世。離任前,他還用自己的俸祿留下一筆政府「基金」。
政事之餘,白居易也走入了杭州山水,尤其鍾愛西湖好景,寫下諸多關於西湖的詩作。「誰開湖寺西南路,草綠裙腰一道斜」,是白堤上煙柳弄晴的嫵媚風致;「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是湖水中月影如珠的空靈境界。
他時常遊賞西湖,不僅「行不足」,更是「勾留」不倦。大概這裡傾注了他報國濟民的理想,也寄託了他閒適達觀的心境,因而白居易用慧眼詩心發掘出最美的西湖,也就有了《錢塘湖春行》這首代表作。
點閱【品讀唐詩】連載文章。
責任編輯:林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