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大陸政治

習近平三連任 美中關係走向何方?

圖為2022年11月14日,拜登與習近平在巴厘島進行面對面會晤。(Saul Loeb/AFP via Getty Images)

【大紀元2023年03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宋唐、易如採訪報導)今年2月初的氣球事件後,美中關係呈螺旋下降趨勢。在中共兩會期間,習近平罕見點名批評美國,而中共新外長秦剛再度扮演戰狼。專家表示,習近平、秦剛的反美言論,可能只是拔高政治姿態的對內宣傳,中共為了發展需要與美國維持穩定關係。習近平第三任期的美中關係走向何方,成為各界關注焦點。

習近平點名美國 專家:對內宣傳 秀政治姿態

中共的最高領導人通常避免在公開場合直接攻擊美國,即使雙邊關係急劇惡化也是如此。習在對華盛頓發表批評意見時,一般只提到 「西方國家」或「一些發達國家」。

但3月6日,習近平在中共政協會議的民建、工商聯界委員會議上,卻罕見點名批評美國,稱「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中國「實施了全方位的遏制、圍堵、打壓」。

習近平將自己打扮成一個受害者,但原因卻是自己造成的。二十大已經讓中國變成一個高度意識形態化的國家,北京企圖讓已經被歷史證明完全失敗、過時了的馬列主義模式,替代美國主導的基於自由和規範的全球體系。

「簡而言之,中共代表了對美國國家安全和全球領導地位的主要且最嚴重威脅。」在3月8日國會公布情報界的年度評估報告時,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艾薇兒‧海因斯(Avril Haines)說,「然而,為了實現習(近平)的願景,中共越來越相信,它只能以犧牲美國的權力和影響力為代價。」

對習近平來說,一年一度的人大會議不是示弱的時候,今年尤其敏感。僅僅幾個月前,中國各大城市同時發生罕見的抗議活動,要求結束嚴格的清零政策,一些示威者甚至要求習近平和共產黨下台。

2023年3月10日,習近平在主席台上看文件。(NOEL CELIS/AFP via Getty Images)

兩岸政策協會理事長、美國布魯金斯研究院前客座研究員譚耀南對大紀元表示,「我想最主要還是對內宣傳,因為開人大政協兩會的時候,除了政策、人事、組織改造以外,其實還起到對內政治宣示的作用,就是民族主義的情感,還有對中共和習近平的領導權威的擁護等等。」

「這個時候對外調子當然拉高,不是在處理國際關係,包括兩會的宣言、秦剛外長的記者會、習近平的講話,不是講給外國聽的。中國(中共)對外怎麼說,接下來你要看王毅對外怎麼說,秦剛對外怎麼說,這個才是接下來要觀察的重點。」 譚耀南說。

媒體注意到,中共新華社對外報導的習近平講話的英文版本裡,並沒有提到「遏制」和「美國」一詞,引用習所說的話是「面對國際國內環境發生的深刻複雜變化」,要「敢於鬥爭」。

「習以民族主義做訴求 轉移經濟不利焦點」

中國經濟仍面臨著一系列結構性問題,包括不斷增加的債務、人口老齡化以及過度依賴房地產和投資來促進增長,習近平還需要尋找技術上的突破,繞過美國更嚴厲的出口管制。

去年11月,習近平發動了一系列外交攻勢,意圖改善嚴重惡化的外交關係,尤其是與一些西方國家的關係。儘管中共仍不放棄對美國的攻擊,繼續鼓動民族主義、轉移高層政策失誤帶來的挫敗,但同時又需要與美國保持穩定關係,獲取發展利益。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戰略與資源所所長蘇紫雲對大紀元表示,「習近平第三任要面對嚴重的挑戰,首先就是經濟上的,中國的經濟成長只有3%,都是他自己造成的,他要繼續以民族主義來做訴求,轉移經濟不利的焦點。」

「習政權在面對內部強大不穩定性的時候,對外的可能就會更為極端,但是這種極端我判斷只是停留在言辭上,因為他如果真的停止(美中)周旋、使用武力,那就是中國共產黨的最後一戰了。」

蘇紫雲說,「實際上我們看到中共的一些行為模式,它們現在知道,經濟上不得不更加開放,也擺出這種開放的姿態。這樣我們就可以知道,秦剛在兩會間,還有習近平對於軍方武警的談話,都是以政治姿態為主。」

海因斯也認為, 「儘管(習當局)有這種更加公開和直接的批評言論,但我們評估認為,北京仍然認為,通過防止緊張局勢的升級和保持與美國關係的穩定,它能獲得最大的利益。」「他(習近平)希望有一段相對平靜的時期,給中國(中共)提供它所需要的時間和穩定,以解決日益嚴重的國內困難。」

蘇紫雲表示,「中共是以宣傳起家,這種外在言語,可能會強於內在行動的強度,我們如果可以經常看這樣的現象,就比較不會跟著北京起舞,有更大的戰略時間與空間。」

習當局對美方「護欄」說改口 台灣問題是核心

中共最高領導人直接抨擊美國後,中共整個官僚系統隨即緊跟。一天後,習近平的新任外交部長秦剛,在他履新後的第一次新聞發布會上,公開抨擊美國提出的「護欄」概念。

秦剛指責說,「如果美方不踩剎車,繼續沿著錯誤道路狂飆下去,再多的護欄也擋不住脫軌翻車,必然陷入衝突對抗。」他還說:「美方所謂要給中美關係『加裝護欄』『不衝突』,實際上就是要中國打不還手,罵不還口,但這辦不到!」

3月7日,中共外交部長秦剛在北京全國人大(NPC)媒體中心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讀中國憲法副本。(NOEL CELIS/AFP via Getty Images)

自拜登大約兩年前上任以來,「護欄」幾乎已經成為華盛頓對華政策的一個關鍵詞。至少從2021年中期開始,美國高級官員就將這一短語作為以「負責任」的方式管理美中關係的簡稱,以防止緊張局勢演變成衝突。

譚耀南表示,「護欄很簡單,美中雙方都同意,就是增加高級別的互動跟溝通,減少誤判,避免不必要的衝突。秦剛那段談話說,並沒有說不要護欄,他只是刻意地把調子放硬放高。」

蘇紫雲認為,秦剛的指責純粹是情緒性的,主要還是作為一個姿態上的表達而已。護欄只是一個防火牆、緩衝區的概念,並沒有任何強制性,屬於一種雙方的共識或者默契。

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宋國誠對大紀元表示,「護欄就是所謂的紅線理論,就是彼此表明核心利益是什麼,你不要輕易侵犯我的核心利益。」「焦點中的焦點,核心中的核心就是台灣問題。」

俄烏戰爭爆發使美國的台灣政策發生了逆轉,保護台灣民主而繁榮的安全成為全球焦點。2月下旬,布林肯明確說台灣問題「不是如中國(中共)聲稱的基於主權的內政問題,而是確確實實的全球性議題。」

秦剛在答記者問中,似乎矛頭直指布林肯的言論,說台灣問題處理不好,美中關係地動山搖。還說,解決台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任何外國都無權干涉。

中華民國國防部長邱國正2023年3月6日表示,共機越過台海中線,已經打破默契,共軍再往前進逼,就逼得國軍要做自衛的反擊。今年共軍恐更逼近;若突入24海里、進入12海里領海線內,國軍就射擊。(中央社檔案照片)

宋國誠反駁道,「你說台灣是中國內政問題,當然不是,至少中華民國政府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所屬的一部分。台灣人民每年的所得稅也不交到北京的財政部,大陸清零、上海封城,台灣也沒有封台北吧。」

「所謂台灣是中國內政的一部分,這種說法既不能夠成立,也不被台灣人民和美國接受。什麼祖國統一大業是兩岸人民共同的一種神聖責任,台灣人民基本上也不買這個帳。台灣人民的神聖責任,就是維護自己的民主體制。」

蘇紫雲表示,「(秦剛的話)第一個是完全沒道理的,因為中共才是破壞兩岸關係的始作俑者,中共才是用武力分裂中國的元凶,事實上中華民國1911年就成立了,PRC是1949年才成立的,這個事實中共再怎麼洗刷也沒用。」

「第二個就是說台灣的存在,因為台灣實行民主主義,對中國共產黨的政權是一個致命的挑戰,永遠會變成說華人國家的中華民國為什麼可以民主,那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是一黨專政,現在變成一人獨裁了。」

「第三個是地緣政治上的,也就是中共要從一個陸權走向海權,它勢必要把影響力擴張到第一島鏈,甚至到第二島鏈,它把台灣當成一個轉移焦點的藉口。」

蘇紫雲認為,中共會刻意把台灣問題拉高,把責任推到台灣這裡來。現在美國的對華政策基本上已經是板上釘釘,所以北京方面用這種老套的話術,對外部已經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力了。

宋國誠認為,中共兩會之間的各種言論,會給台灣政府和人民一個非常重要的警示,台灣未來一定要走三個板塊:一個就是美台之間一定要進行實質的軍事合作,二是台灣內部一定要有一種敵我之別的共同意識的凝聚,三是台灣一定要在軍事上,維持一個絕對的自衛能力,而且要有一定程度的反擊能力,只有這三塊才能夠保護台灣的安全。

習近平三連任 美中關係前景趨於黯淡

根據3月7日發布的蓋洛普民意調查,在2023年,有15%的美國人對中國持好感,比去年下降了5%,自2018年以來下降了38%,創歷史新低。

習當局高調批美,是否會進一步加劇美中緊張局勢?3月10日,隨著習近平「當選」第三任國家主席,美中關係未來走向如何?

譚耀南說,「這樣的一個罕見(點名批評美國)的談話,會不會變成一個常態,這個意義還是不一樣的。」

譚耀南認為,短期之內美中關係不好是事實,但美中關係的基本架構沒有改變,真正能引起改變的引爆點,是中共是否向俄羅斯提供軍事援助。如果中共沒有這樣做,美中關係還不至於進一步惡化。

圖為2021年11月15日,美國總統拜登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視訊會談。(MANDEL NGAN/AFP)

宋國誠表示,「中共這樣的表態,也不是第一次,阿拉斯加的二對二會談的時候,楊潔篪不是也說,中國(中共)不吃你美國這一套,所以中共這種強硬的嘴臉、恫嚇手法,美國早已經習以為常了。美國不會因為這些說法而改變它的政策,美國還是維護印太的安全,保障台灣的安全。」

3月10日,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在人大會議舉行的象徵性「投票」中,成功獲得第三任期,成為自1949年以來在位時間最長的中共國家元首。

美國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政府學教授裴敏欣(Minxin Pei)告訴《金融時報》,習近平的第一個十年搞砸了美中關係,隨著中國經濟的下行,習近平未來最大的一個挑戰是在抨擊美國的同時,如何重新點燃人們的信心。

《華日》報導說,據熟悉習近平想法的知情人士說,習近平對中美關係的看法越來越悲觀,他認為,美國方面有關這兩個超級大國之間潛在衝突的言論,最終可能被證明是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

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中國研究項目高級研究員卡爾‧明茨納(Carl Minzner)表示,真正的風險在於,隨著中國逐步滑向帶有毛澤東主義色彩的一人專權制度,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中共)政治的一些特徵,例如精英政治失穩和政策災難,也將開始出現。◇

責任編輯: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