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後疫情時代來臨 提升自我療癒良方

桃療臨床心理師賴亭薇強化民眾疫後強韌心理。(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提供)
人氣: 37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23年02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徐乃義台灣桃園報導)隨著年假的結束,台灣人的生活漸漸回歸日常,且隨著疫情常態化,「確診了!」的意義與三年前剛爆發時已有所不同。初期無論是傳染、罹病、隔離、學校停課、在家工作、避外出而減少人際互動等生活變動的擔憂都較為強烈,而如今的後疫情時代,民眾對於確診的焦慮雖較為緩解,卻仍在適應持續不斷的變化,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臨床心理師賴亭薇提供促進個人心理韌性與自我療癒良方,讓台灣社會能快速的反應並提升民眾的復原力。

根據一項使用全球64個疫情下心理健康的縱貫性研究之統合分析,民眾的各項心理不適感在2020年3月後明顯增加,其中焦慮、憂鬱情緒以及孤獨感等心理不適可能受到第一波疫情高峰、相應的染疫及死亡人數攀升、工作民生劇烈震盪等因素影響,更在2020年5月達到高峰。研究更顯示,隨著疫情的進展至今,焦慮憂鬱感受已有所緩解,但大眾的其他心理不適(如:創傷後壓力症狀、孤獨感、自殺意念等)盛行率以及程度,都仍顯著高於疫情發生之前。

提升疫災下心理韌性之道。(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提供)

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賴亭薇臨床心理師表示,在疫災中適應生活的能力與每個人的心理韌性(又稱復原力)息息相關,心理韌性越好,越能夠從挫折、壓力、失敗的經驗中恢復、療癒,甚至成長。這段時間,多數人能活用「安靜能繫望」五原則,包含:帶口罩勤洗手、減少群聚、施打疫苗等方法保護自己與他人(促進安全),學習在疫情下調適情緒、減少焦慮(促進平靜),在變化的生活中維持家庭工作學業功能(維持效能感)以及人際關係(維持聯繫),並相信疫情與相關限制終會緩解(保持希望),不僅促進了個人心理韌性與自我療癒,更讓台灣社會能快速的反應並恢復。

進入後疫情時代,防疫相關政策趨於開放,民眾對於確診的焦慮亦較為緩解。但逐步開放的過程中,我們仍然在適應持續不斷的變化,如:在家工作的狀況減少導致上班塞車潮再現、疫情中常見的視訊課程逐步改回實體課程、觀光復甦各地人潮湧現、防疫政策的調整等。

賴亭薇鼓勵民眾能夠回顧過去三年,自己如何幫助自己和身邊的人度過每一個疫情中的難關,並在過程中自我療癒、成長得更為強韌,每一個復原與調適的經驗都能夠成為面對下一個挑戰的基石。後疫情時代中,鼓勵民眾持續透過「安靜能繫望」等原則來安穩自己,並在需要時向精神科、身心科、心理治療所等專業資源尋求協助。

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臨床心理科諮詢專線:03-3698553 #2301-2308。◇

責任編輯:杜文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