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3年12月31日訊】(英文大紀元專欄作家Mike Fredenburg撰文/原泉編譯)《空軍雜誌》前資深編輯羅伯特‧S‧杜德尼(Robert S. Dudney)曾說過:「擁有多少架飛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讓多少架飛機在天上飛,它們能做些什麼,以及能飛多久。」
軍迷們喜歡爭論、討論這樣的統計數據,如:最大速度、航向變化率、有效載荷、攻角、雷達散射截面、滾轉率等。很少有人討論戰機最重要的一個性能:出動架次率(SGR)。
在軍事航空領域,出動架次是指一架飛機執行任務,從起飛開始到降落結束。例如,一次任務有六架飛機參與,就有六架次。更具體地說,如果一架F-16起飛的目的是攻擊敵人的地面目標,然後返回基地,那麼它就完成了一次出擊,即使F-16最終沒有攻擊目標,仍然是一次出動架次。
出動架次率是指在一段時間內能夠連續維持的飛行次數。典型的周期是24小時。當一架飛機能夠在較長一段時間內保持一定的出動架次率,比如一週或一個月,這通常被稱為持續出動架次率。
出動架次率越高戰鬥力越強,簡而言之,一架出動架次率較高的飛機飛行的時間,比一架有相當的滯空時間或作戰半徑但不能經常飛行的飛機多。假設所有其它性能大致相當,出動架次率明顯較高的飛機將有更強的整體戰鬥力,因為它在空中飛行,而另一架飛機則待在停機坪或機庫中。
通常情況下,最新、最先進的戰鬥機可能從理論上講擁有更強的性能,但由於它們擁有的先進/尖端技術不一定能提供實際戰鬥力,它們需要的維護遠多於「不那麼先進」但更可靠的飛機。最終的結果是,最複雜的飛機通常比不那麼複雜而更可靠的飛機的的出動架次率低得多,因此實戰能力也較低。當然,更可靠的飛機每小時的飛行成本通常更低。
出動架次率越高 飛行員技術越嫻熟
由於出動架次率高的飛機的可靠性更高、每飛行小時的成本更低,因此飛行員訓練的時間更長(在駕駛艙的實際時間),導致他們能夠進行更好的訓練,而訓練有素、技術嫻熟的飛行員就意味著飛機/駕駛系統的戰鬥力更強。
假設我們有兩種不同的飛機,它們有同樣的維護,但出動架次率低的飛機從理論上講,戰鬥力比出動架次率高的飛機高20%。此外,假設出動架次率高的飛機的飛行員每月有30小時的飛行時間,足以保持較高的熟練程度,而出動架次率低的飛機的飛行員大約每月有10小時的飛行時間,這僅能保持對飛機的熟悉。我們還可以進一步假設,每個月有30小時飛行時間的飛行員一直在訓練戰術,目的是最大化飛機的優勢,同時抵消對手的優勢。
可以這麼說,每月飛行30小時的飛行員在戰鬥中的優勢之大,足以輕鬆壓倒出動架次率低的飛機在理論上的優勢,後者的飛行員的訓練和技能都遠遠不如前者。
通過出動架次率高的飛機進行更多訓練,從而培養出更多訓練有素的飛行員,其重要性怎麼估計都不為過。在談到訓練的重要性時,擁有3,000多小時飛行時間的退役美國空軍飛行員湯姆‧查克‧諾里斯(Tom Chuck Norris)中校說:「每個月10到15小時讓你熟悉飛機,但不足以讓你保持嫻熟。」
較多的飛行架次與操作熟練的飛行員相結合,是強有力的組合,會對實戰能力產生倍增效應。遺憾的是,五角大樓研製的最新兩款主力戰機F-35和F-22都是出動架次率低的飛機。這意味著它們不僅不能讓飛行員有機會保持高水平的飛行技能,而且低出動架次率意味著,它們將大部分時間花在停機坪或機庫裡,無法具備任何戰鬥力。
這並不是說它們今後的戰鬥力為零,但如果在設計時,將出動架次率作為決定性的關鍵性能參數,那麼它們的表現將更加卓越。
作者簡介:
邁克‧弗雷登堡(Mike Fredenburg)撰寫軍事技術和國防事務方面的文章,重點關注國防改革。他擁有機械工程學士學位和生產運營管理碩士學位。
原文: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責任編輯:高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