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台灣焦點

囤房稅2.0三讀 稅率最高4.8% 採全國歸戶

立法院長游錫堃19日敲槌宣布三讀通過攸關囤房稅2.0的《房屋稅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中央社)

【大紀元2023年12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吳旻洲、張原彰台灣台北報導)趕在休會前最後一天,立法院三讀通過多條稅法相關法案,其中外界最關注攸關「囤房稅2.0」的《房屋稅條例》修正案,未來囤房稅將改採全國歸戶、全數累進制度,稅率將從現行1.5%至3.6%調高為2%至4.8%,新制自明年7月1日施行,2025年5月正式開徵。

立法院19日三讀通過攸關囤房稅2.0的《房屋稅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陳柏州/大紀元)

立法院會19日三讀通過包含《房屋稅條例》的「囤房稅2.0」;以及《所得稅法》修法,包括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刪除排富條款,適用年齡擴大至6歲以下,額度調高至第一胎每年15萬元、第二胎以上每年22.5萬元,另外,租金支出改列特別扣除額,額度由12萬元提高至18萬元,並設有排富。

圖為新北市竹圍地區房屋。(中央社)

強制地方政府訂定差別稅率

外界最關注的《房屋稅條例》,本次修正重點包括,酌降房屋現值在一定金額以下的全國單一自住房屋稅率為1%。針對「非自住」的住家用房屋將採全國歸戶,並調高其法定稅率上下限稅率。

具體內容,是從現行個別縣市歸戶、稅率1.5%至3.6%,調整為全國歸戶、2%至4.8%;各地方政府從現行「可以」改為「必須」在範圍內訂定差別稅率並採「全數累進」,超過一定戶數全部適用較高稅率來課徵。

圖為從台北市士林區山區俯瞰市區建築。(中央社)

修法後的「囤房稅2.0」預計明年(2024年)7月1日施行、2024年5月開始課徵。財政部估計,將影響總戶數445萬戶,其中包含適用單一自住優惠稅率的310萬戶;新增稅收22.7億元至32.7億元。

現行住家用房屋稅率分為兩種:「自住」稅率1.2%,限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持有住家用房屋全國合計三戶以內;持有第四戶以上的房屋則屬「非自住」,稅率為1.5%至3.6%,由地方政府訂定。

圖為高雄市苓雅區。(中央社)

建商公會:新制不利先建後售模式業者

另外,調降出租申報租賃所得達租金標準房屋,以及繼承取得共有住家用房屋的法定稅率為1.5%至2.4%(原為3.6%),以鼓勵空置房屋釋出至租賃市場,及兼顧繼承取得共有住家用房屋,因難達使用共識所致非自願性空置情形。

至於建商持有待銷售房屋,考量購屋者多需一段時間做決定,三讀條文針對持有期間2年以內的房屋,法定稅率調整為2%至3.6%,超過2年的餘屋則適用一般非自住住家用房屋稅率範圍2%至4.8%。

對於新制的衝擊,業界傳出擔憂的聲音,中華民國不動產開發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楊玉全對媒體表示,7月1日上路的《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希望建商先建後售,現在修正《房屋稅條例》卻對先建後售者不利,「政策之間充滿矛盾,建築業不知道要如何配合」,呼籲政府在訂定基準時,應給予建商更長的銷售期。

苦到租屋族?業者憂稅金轉嫁房租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總監郎美囡分析,非自住住家稅率調高,搭配全國總歸戶及全數累進的計算方式,將使多屋持有人稅賦有感增加,由於房東通常不會自行吸收多出來的成本,稅費極有可能轉嫁給租客,拉高租金水準。

郎美囡指出,房屋稅率拉高也使新屋的持有成本變重,為壓低出租成本,房東在投資租屋市場時,可能會優先考量房屋現值低的老屋、老公寓,拉高這類出租產品的比例,因此房客在尋找租屋時,應要更留意物件的公共安全。

時代力量發言人余佳蒨則表示,囤房稅最高稅率從3.6%微幅上升到4.8%,搭配各縣市長期嚴重偏低的稅基,對炒房建商和囤房大戶根本不痛不癢,更難以逼出空餘屋,增加供給和抑制炒房的效果將非常有限。

專家預估:房市將出現五大變化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囤房稅針對非自用住宅,因此一般家庭僅持有三戶以內的自用住宅並不受影響,而修法後稅率拉高,對全臺非自住8戶以上的囤房家庭,以及餘屋量大的建商影響最為鮮明,預料市場將出現五大變化。

她說,第一、「房產重新配置」,由於各組別縣市的戶數適用稅率各異,非自住房屋的多屋族,在節稅前提下,或逐漸減少在高稅率縣市的持有量,降低整體的持有稅賦負擔。

第二、「出租換取降稅」,比起最高4.8%,若房產出租並報稅,適用稅率僅1.5%至2.4%,可望使囤房族將空屋出租;第三、「捨新屋買中古」,房屋稅是以房屋標準單價、屋齡和路段等條件來課稅,所以越新的住宅,房屋稅越高,在稅率調升的情況下,置產族將更明顯轉向中古屋市場。

第四、「傾向預售完銷」,建商為了避免銷售期拉長,導致新成屋被課以重稅,原本以成屋為主要銷售模式的建商,更傾向透過預售快速完銷;第五、「大坪豪宅讓利」,高總價產品因銷售期長且稅基較高,對囤房重稅更加有感,因此建商不排除採取更積極的讓利方案,加快大坪數產品的銷售速度。◇

責任編輯:鄭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