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3年12月13日訊】已過半百,開始有「想當年」的傾向,但又怕年代久遠,很多記憶已經矇糊不清。很高興《大紀元特刋》給我機會,讓我能夠書寫自己的過去;同時藉著還留在身邊的舊照片或舊物品,以圖像深化讀者的認知。
上兩期的文章曾提及我在高小到中學的時候,對中國歷史科及歷史科產生興趣,當其他同學讀歷史等於「食屎」咁痛苦的時候,我就可以唔洗點苦讀就可以記入腦,然後取得高分。
能夠成為大中華膠,中學時期的中國歷史科擔當重要的角色,因為:
(一)中華文化及歷史超過五千年,是人類歷史上最早少數有文明的地方之一,值得自豪。
(二)中國歷史的版圖不斷擴大,其中漢、唐、元及清四朝的幅員廣闊:今日新疆、朝鮮半島及中南半島曾經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元朝橫跨歐亞,成吉思汗東征西討的故事,實在能夠滿足民族/愛國的虛榮心。
(三)中國歷史經歷由商到清的傳統皇朝,其中秦朝成功統一六國,漢武帝的文治武功、唐太宗的天可(音克)汗、元朝的四大汗國、明朝的鄭成功下西洋到過今日沙特阿拉伯、非洲東岸的地方、清朝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的盛世,由皇朝興盛的歷史引申中國人管治能力卓越,又有賢臣輔助,等同於「名車配美人」一樣的畫面。
(四)上述三點與中國歷史光明面有關,但我對中國歷史的黑暗面更有興趣;換言之,「大中華膠」並不是一味擁抱國家強大、興盛及繁榮的部分;反之,政變、民變、革命、分裂及滅亡的原因更是我最喜歡的部分。由商朝紂王到秦朝的秦始皇至二世;秦朝十五年的國祚由於秦代的暴政、與元代對漢人及南人的高壓政策同中一轍。
而皇朝晚期因朝政腐敗,在中國不外乎有五種狀況:
甲、外戚干政或皇室成員內鬥,但成功的案例只有王莽篡西漢而建立新朝,還有西晉時期的「八王之亂」。
乙、宦官亂政,唐明兩朝由服侍皇帝的閹官,因取得皇帝的信任(更貼的可能是感情)而拿著雞毛當令箭一樣在朝庭呼風喚雨。
丙、外族入侵,由西晉被匈奴人入侵而做成「五胡亂華」;唐代中衰引致突厥佔據河北等地;宋朝被遼、夏、金迫到成為偏安弱國,最後更被蒙古消滅。晚明受到滿清在東北地區的入侵,最後滿清入關,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身亡。
丁、內部分裂:由西周到東周時期的春秋戰國;東漢被曹操篡權後各地群雄逐鹿而形成魏、蜀、吳三國;唐朝中葉至滅亡時的藩鎮割據;唐宋時期中間的五代十國。
戊、民變與革命:由周武王推翻商紂、陳勝吳廣起義最終推翻暴秦、漢末黃巾之亂、唐末黃巢之亂、北宋末民變成為小說《水滸傳》、元末高壓統治引發民變,最後朱元璋擊敗元帝建立明朝及明末時期李自成及張獻忠的民變。
(五)至於清朝至1949年歷史,在我成長的時代影響我最深的部分,我印象中的大中華膠(也包括自己),由1842年到1949年之間的歷史,中國由二次外族統治,到中葉的內憂外患,然後變法革命。對我而言,情感的部分說真沒有很大的感覺(或可能是優勢,因為沒有情感的包袱,更能夠發揮批判及整全的思考),反而是歸納出一個國家/皇朝興盛衰亡的循環。孫中山的革命傳奇,後來成為國父,但在軍閥割據期間離世,可算是悲劇人物。
(六)當然中共的歷史,由1921年建黨、1924-49年間國共合作及分裂、1949年建政、1966年文化大革命,到1978年鄧小平的改革開放;但對我而言,中學時期的中共歷史,對我沒有產生任何「無產階級革命先鋒」的感覺。更直接的是,我媽的家人因為1960年代國內糧食短缺,試過用食剩的雞或豬肉煮湯,甚至見過有人將食客食剩的粉及湯,等他離開後撿回家等狀況。當然小時候走過中資銀行,櫥窗掛上中共政治洗腦宣傳的圖片,不知為何產生作嘔的感覺等。
(七)在中六暑假期間,我和幾個同班同學走去青少年中心學普通話,在當年只能靠聽台灣的國語流行曲才能自學的時代,加上當時社會不太重視普通話。當然,單靠初級班業餘的課很難做到能夠聽講讀寫拼音的基本能力,但起碼不抗拒。到了升讀大學之後,因為普通話是必修課,所以利用大學兩年時間苦練,最終聽講讀都沒有很大問題,當然漢語拼音字母就要多加練習一點。
20世紀70年代出生香港土生土長的大中華膠,經歷1980年代中英香港前途談判,制定及頒布《基本法》及1989年的天安門學生民主運動,我會定義自己當年的大中華膠是「文化和歷史中國」,絕對不是「政治(權)中國」。當然只憑一句中共是「謊言治國」無疑是正確,但又太簡化對整件事情的認知;但是肯定「中共信得住,豬乸會上樹」——無論是香港前途談判的中方代表、新華社的張俊生及周南、然後舔英變做舔共,到現在仍然陰質事做盡不怕報應降臨的譚惠珠、范徐麗泰等。
最後,我想把我在面書回應朋友的留言作結。作為過去的大中華膠,時刻保持清醒最重要,否則死咗唔知乜咩事:
① 香港今日搞成咁賽果十分正常,毫無驚訝的感覺;過去23年 (1997 – 2020) 只是「借來的時間,借來的地方」。
② (當一個地方的)人人做無謂野(即不務正業齊扮工),咪齊齊等一個大海嘯,大時代巨浪將所有人吞噬,無人能夠逃避,無人可以生存。
文|黃偉國
責任編輯:陳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