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正在考慮奧巴馬醫改的「替代方案」
【大紀元2023年11月28日訊】(英文大紀元記者Jack Phillips報導/秋生編譯)美國前總統唐納德‧川普宣布,他正在考慮對奧巴馬醫改計劃進行修改,並稱共和黨人本應廢除該醫療保健法。
這位前總統週末在「真相社媒」(Truth Social)網站上說,如果他明年當選,他將 「認真考慮」2010年《平價醫療法案》(Affordable Care Act)的「替代方案」。在2017年,他作為總統曾試圖廢除該法,但遭到已故參議員約翰‧麥凱恩(John McCain,亞利桑那州共和黨籍)的阻撓。
他在提到麥凱恩時寫道,「我們有幾位共和黨參議員抗議這項法案抗議了6年,卻舉手反對終止它,這是共和黨的恥辱,但我們絕不能放棄!」
川普總統說,他之所以想要改變,是因為「奧巴馬醫改的成本已經失控,另外,它也不是好的醫療保健」。
他是在回應《華爾街日報》最近的一篇文章,題目是「伊麗莎白‧沃倫對奧巴馬醫保的頓悟」(Elizabeth Warren Has an ObamaCare Epiphany),同時也回應沃倫參議員(馬薩諸塞州民主黨籍)和麥克‧布勞恩參議員(Mike Braun,印第安納州共和黨籍)寫給衛生與公眾服務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的一封信。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這兩位參議員在最近的一封信中寫道,「更糟糕的是,保險公司可以利用他們的PBM(Pharmacy Benefit Managers,藥房福利管理公司)將患者引向自己的藥店,同時以較低的報銷額度和掠奪性收費使競爭藥店處於不利地位。」
參議員們寫道,「就在MLR(Medical Loss Ratio,醫療損失率,指《平價醫療法案》要求醫療保險發行機構提交的有關用於臨床服務和質量改進的保費收入比例的數據)要求實施一年後,聯合健康集團(UnitedHealth Group)成立了Optum公司,該公司目前包括一家PBM公司和一家專科藥房,以及7萬多名醫生。」參議員們補充說,「如今,聯合健康集團將其25%的醫療報銷收入(medical claim revenue)發送給Optum子公司,換句話說,就是發送給自己。」
川普總統於2017年初上任後,支持通過了共和黨支持的稅收改革法案,該法案將不購買(奧巴馬)醫保的「個人強制」罰款降至0美元,該法案在參眾兩院獲得通過後,川普總統於當年12月將其簽署成為法律,並在隨後表示,該法案「將數百萬低收入美國人從懲罰他們不購買自己不想要或買不起的健康保險的稅收中解放出來」。
川普總統在2019年說,「我們取消了奧巴馬醫改中那些可怖、可怕、非常昂貴、非常不公平、不受歡迎的個人強制規定,這完全是一場災難,是一個很重的懲罰,這是一件大事。你為該特惠支付了一大筆錢……卻沒得到醫療保健。」
這位前總統長期以來一直批評奧巴馬醫改,但因無法廢除奧巴馬醫改而遭到一些共和黨人的批評。今年早些時候,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維韋克‧拉馬斯瓦米(Vivek Ramaswamy)罕見地批評川普總統沒有替換或廢除該法律。
拉馬斯瓦米在9月份說,「我從來不是一個會做出虛假承諾的人,我的朋友唐納德‧川普向我們承諾:廢除並取代奧巴馬醫改。八年後,它實現了嗎?沒有。如果它取決於國會,那麼這就是一個虛假的承諾。」
拉馬斯瓦米在俄亥俄州的一次活動中被問及他的稅收政策時,對奧巴馬醫改進行了批評。他說,許多總統都犯了優先關注立法事務的錯誤。幾週以前,同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前新澤西州州長克里斯‧克里斯蒂(Chris Christie)也批評川普總統沒有廢除這項法律。
不過,堪薩斯州前共和黨州長傑夫‧科勒(Jeff Coyler)上週在一篇評論文章中寫道,選民應該在2024年選擇川普總統,因為他能「解決美國的醫療保健問題」。
他寫道,「在保護老年人和其他依賴醫療保險的人的醫療保險方面,川普將是一個變革性的人物,有些人想削減醫療保險福利,這是錯誤的。」他可能指的是一些共和黨人提出的削減醫療保險和社會保障計劃的建議。
他還說,「川普還將降低醫療價格。問問任何一家小企業和大公司吧!奧巴馬醫改的所有承諾都沒有兌現。 免賠額和共付額的上漲遠遠超過了通貨膨脹率,醫療服務的連續性也受到了影響。」
根據拜登政府今年早些時候發布的一份新聞稿,「目前已有超過4000萬人在與奧巴馬醫改相關的市場或醫療補助擴展保險中註冊」,被稱為「有記錄以來的最高總數」。拜登的官員表示,醫療保健價格已經下降,但根據凱澤家庭基金會(Kaiser Family Foundation, KFF)的,2024年的費率「可能會適度上漲」。
該報告稱,「全國範圍內建議的費率漲幅中位數為6%,大多數建議的漲幅在2%到10%之間。該市場的大多數參保者都得到了補貼,無需支付全額保費。然而,保費增長會影響聯邦支出,這些增長背後的驅動因素說明了2024年醫療費用上漲的大趨勢。」
原文: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責任編輯: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