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3年11月11日訊】(大紀元專題部記者趙彬採訪報導)在房地產業接連爆雷、泡沫開始破裂之際,中共宣布新一輪「房改」政策稱,樓市將實施保障性住房主導的雙軌制。不過,有分析認為,新房改將搶走房地產開發商的剛需人群,導致岌岌可危的房地產市場崩盤;同時壓制住房投資屬性,會使過去二十多年中國人積累在房地產上的財富大幅度縮水。
這項影響巨大的住房政策叫「關於規劃建設保障性住宅的指導意見」,早在今年8月25日已由中共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命名為14號文件,9月1日已由國務院正式印發,傳達到各地方政府,要求中共住建部會同發改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理總局等多部門配合協調。據悉,廣州已開始推進新型住房類型的制度設計。但是,相關消息直到10月26日才由經濟觀察網首次披露出來,引發廣泛熱議。
新房改政策稱「確立房地產業轉型新模式」
這一輪的房改稱有兩大目標:一、 在大城市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提高保障性住房的總供給比例。二、讓改善性住房,即所謂的商品住房回歸商品屬性,限制其金融投資性。
其中改善性住房的市場占比約為40%,屬於小眾市場;而保障性住房、公租房、廉價房的市場占比為60%,將主導住房市場。
根據14號文件,保障房主要涵蓋了剛需人群,主要包括三類,一是中低收入的工薪階層,二是新就業的大學生和各類創業人群,三是政府引進人才。無房者都可申請,只能購買一套。同時禁止保障房變更為商品房流入市場。如果辭職、離職等原因離開企業或政府機關事業單位,保障房將由各地政府依規定回購。
保障房的運作方式按「保本微利」原則,其配售價格由三部分決定,即劃撥士地的成本、修建成本及適度合理的利潤測算確定。為了保障用地供給,14號文件規定,保障房以劃撥方式供應土地,僅支付相應的土地成本。同時,利用依法收回的已批未建土地,其中包括破產房地產企業的處置土地及商品住房等。
此外,14號文件提出,對商品房庫存大的城市,適當改建或收購作為保障房的房源,盤活閒置土地和庫存房等。
中共這一輪房改政策將在300萬以上人口的城市推行實施,符合這項條件城市共35個,幾乎覆蓋了大陸一、二線主要城市。包括上海、北京、深圳、重慶、廣州、成都、天津、武漢、東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瀋陽、青島、濟南、長沙、哈爾濱、鄭州、昆明、大連、南寧、石家莊、廈門、太原、蘇州、貴陽、合肥、烏魯木齊、寧波、無錫、福州、長春、南昌、常州。
分析:或將加速房企倒閉 中國人財富大縮水
14號文件內容看似為了解決居住需求和高房價的矛盾,但有分析認為,新房改提出的口號很美好,但盲目且脫離現實,在當前中國房地產市場岌岌可危之際被推出,將導致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全面崩潰。
時事評論人士文昭在其中表示,新房改政策將帶來一系列嚴重後果。文昭說:「在整個房地產市場蕭條的當下,開發商期待,房地產債務波及到銀行金融系統之際,政府能夠放開限價控制,開發商因此可以自由打折銷售,吸引剛需者入市購房,消化庫存,實現現金回籠,逃過當前的房地產危機。」
他認為,如果政府將破產開發商的庫存房徵收後,作為保障房低價賣給剛需者,在當前房地產市場供大於求的現實之下,廉價保障房將搶走大量剛需者,相當於切斷了開發商的唯一生路。最終房地產會全面爆雷,引爆中國的金融危機。
值得一提的是,14號文件早在8月25日被中共正式敲定,但一直沒有對外公開,然而就在正式敲定之後,中共又在9至10月份推出一系列所謂的樓市鬆綁政策。比如,廣州和深圳8月31日率先推出「認房不認貸」政策,對限價與限購做出一定程度鬆綁。之後,北京、上海等城市跟進,在以往的「金九銀十」房地產促銷旺季吸引民眾購房。
然而隨著14號文件的登台亮相,在「認房不認貸」的政策下的購房者都是高位接盤,被認為是遭當局愚弄、收割的最後一批韭菜。
北美投資顧問Mike Sun對大紀元表示,「正常的房地產市場需要具備居住和投資雙重屬性,但是新房改政策限制投資,這就失去了正常的市場投資和買賣環境,住房就是一堆堆的鋼筋水泥。」
Mike Sun認為,過去二十多年,中國人的財富大都來自房地產,新房改意味著,今後這種財富累積方式不會再有,曾經積累的財富也面臨大幅度縮水,甚至崩塌。
Mike Sun還質疑修建龐大保障房的資金來源,他說:「承建市場占比六成的保障性住房,目前地方財政困難重重,負債累累,其資金來源是個大問題。」
目前,中共地方財政高度依賴房地產,地方政府通過掛牌拍賣土地,獲取大量土地出讓金,這成為中共地方政府重要的財政收入,已占據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30%,甚至40%。還有觀點認為,失去這筆主要收入,對當前債台高築的地方政府的財政猶如釜底抽薪,可能會加速地方財政的崩潰。
責任編輯:連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