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EQ小學霸的卓越學習法(4)遊戲的無限影響力
在幼兒教育中,玩遊戲被定義為既是「最棒的教育教具」,同時也是「發展心理特徵基礎的最佳教育方法」。眾所皆知,玩遊戲並不只侷限於情緒發展,很多研究顯示,4至7歲玩遊戲的經驗都與學習有很緊密的關係。
但要注意的是,如果只是表面上跟孩子玩遊戲,卻以玩遊戲之名強迫孩子學習的話,反而會適得其反。此外,玩遊戲還會幫助4至7歲的孩子自然而然地學會扮演社會腳色。接下來,讓我們來了解各種遊戲的價值和效果,與能夠增進情緒和認知效果的遊戲。
遊戲的價值與效果
發展作用
‧在與父母玩遊戲的過程中,發展出安全依附和社會相互作用能力。
‧透過各種感情表達和主導性的嘗試,培養孩子調節情緒的能力。
‧透過愉快且持續的遊戲,讓孩子感受到自我價值,增進自信心。
教育作用
‧透過玩遊戲探索環境,學習知識和概念。
‧在玩遊戲的過程中,掌握數字、分類、排序、空間、時間和保存的概念。
‧透過自由解決問題的經驗,促進想像力和創造力。
治療作用
‧透過玩遊戲發洩情緒,治癒心靈創傷。
‧理解自己與他人,產生共鳴。
‧透過共鳴與接受的經驗,培養健康的自我意識和自尊心。
一個孩子和媽媽玩扮家家酒。孩子扮演媽媽,媽媽扮演孩子。媽媽模仿孩子平時愛發牢騷,遲遲不肯做事的樣子說:「媽媽,幫我!」。孩子透過平時觀察媽媽的一言一行十分投入的扮演媽媽的角色。孩子扮演媽媽的角色會說:
「吃完飯,要刷牙。」
「我不要,我討厭刷牙。」
「不行,要刷牙,不然會長蛀牙。」
「我不要。媽媽小時候不是也討厭刷牙。我也不要刷牙。」
「媽媽有乖乖刷牙,所以妳也要乖乖刷牙。」
孩子在扮演媽媽的角色時,融入了媽媽平時教育孩子時講的話。像這樣玩扮演角色遊戲,會對孩子產生怎樣的影響呢?孩子透過這種遊戲可以學到什麼呢?玩扮家家酒的那天晚上,孩子吃完飯後竟然主動刷牙了。透過扮演媽媽的角色,孩子明白了媽媽的想法,知道自己該做的事情。之前吃飯完都要叫孩子刷牙,自從玩過扮家家酒後,孩子就會主動刷牙了。
在父母的舊有觀念中,教育就是一直說明。但4至7歲的孩子卻不是這樣學習的,他們需要邊玩邊學,玩遊戲就是學習。對孩子而言,真正的教育是盡情地玩耍,「體驗」過程。在玩角色扮演遊戲時,會體驗豐富的感情和想法,有所領悟並且成長。所以遊戲應該填滿4至7歲孩子的生活,讓遊戲自然而然地成為教育。
在玩遊戲時,必須注意:不能把玩遊戲和教育相結合視為問題,也不能把玩遊戲看成是解決問題的萬能鑰匙,認為只要玩遊戲孩子就可以順利地成長。健康的遊戲才會對情緒和認知發展產生作用,而且遊戲的主人翁不是父母或老師,而是孩子。正因為這樣,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自發、主導玩遊戲。父母的角色只限於尊重孩子的意見,並且為了幫助孩子提供輔助的意見。
此外還要強調的一點是,孩子不會自然而然地玩遊戲,玩遊戲也需要教與學的過程。大家想一想自己小時候玩過的遊戲吧,我們也是透過看別人玩遊戲來學習怎麼玩,從失誤和違反遊戲規則中,慢慢學會遵守遊戲規則。玩遊戲的每一個瞬間都是學習怎麼玩的過程。父母應該先了解這一點,然後再教孩子如何玩遊戲,並以此為基礎培養孩子的綜合知識,做一個健康玩遊戲的人。但這絕不代表可以對孩子一一下達指示,學會邊玩邊學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新冠病毒帶來的環境變化,對孩子造成致命性的影響,以往戶外和室內遊戲環境幾乎都消失了,所以現在需要父母來引導孩子到戶外玩遊戲、在家裡玩遊戲、跟朋友玩遊戲,以及自己一個人玩。雖然帶孩子玩遊戲已經成為父母的責任,但也無需覺得太有負擔。因為只要孩子學會怎麼玩,知道玩遊戲的樂趣,且能自發地主導玩遊戲之後,就算環境改變,沒有大人的介入也可以持續下去。不僅如此,即使是在改變的環境中,孩子也能根據環境自創遊戲。培養孩子具備這種玩遊戲的能力,正是4至7歲孩子的父母應該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摘自:《高EQ小學霸的卓越學習法:啟蒙4~7歲孩子黃金成長期的75種實踐法》大樹林出版提供@
責任編輯: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