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dù jī guó shì ,guō tài rén shī 。
杜畿國士,郭泰人師。
ㄉㄨˋㄐㄧ ㄍㄨㄛˊ ㄕˋ,ㄍㄨㄛ ㄊㄞˋㄖㄣˊ ㄕ。
杜畿國士,郭泰人師。
【注釋】
(1)杜畿:字伯侯,東漢末年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人。以孝聞名,且很有才能。三國時代任魏國河東太守,寬厚仁慈,深受百姓愛戴。魏文帝(曹丕)時官至尚書僕射,封豐樂亭侯。
(2)國士:全國所推崇景仰的人。
(3)郭泰:字林宗,東漢太原介休(今屬山西)人。高雅不凡,博學聰穎,生性淡泊,重視提攜後進,對犯錯之人勸其從善。桓帝、靈帝之際,朝野混亂,郭泰閉門講學,弟子有數千人。一生影響頗大,為世人所敬仰。
(4)人師:品德高超,可為人師表的人。
【語譯】
杜畿是三國時讓人民推崇景仰的人,郭泰是位德行可為人表率的人。
【人物故事】
杜畿
東漢末年,杜畿被推舉為孝廉,擔任漢中府丞。遇天下紛亂(董卓之亂),棄官避難荊州,漢獻帝建安年間才回來。《傅子》記載,杜畿從荊州回來,到許昌(今屬河南)見到侍中耿紀,兩人整夜長談。尚書令荀彧(yù,ㄩˋ)住在耿紀隔壁,夜間聽到杜畿之言,感到驚異,天亮派人告訴耿紀:「有才能優秀的國士卻不推薦,你如何位居侍中之位呢?」等見到杜畿,荀彧相知有如舊識老友,於是向朝廷推薦他。荀彧稱讚杜畿智勇雙全,曹操因此任命他為河東太守,鎮守天下要地。當時天下郡縣都殘破不堪,只有河東郡最先平定,杜畿崇尚寬厚仁慈,無為而治。人民要訴訟告狀,杜畿就親自跟他們講道理,讓他回去仔細想想,如果不行可以再來。鄉里父老互相怒責說:「有這麼好的太守,為何不聽他的教誨?」自此少有訴訟。
杜畿並推舉孝子、貞婦、孝孫,隨時慰勞勉勵,又鼓勵人民畜養牛馬等家畜和家禽。等到百姓勤於農事,家家豐衣足食,杜畿就說:「人民富足,不可不教了。」又開設學校,親自手持經書教授,郡中因此受到教化。河東郡雖然與叛賊相鄰,但人民無反叛之心。曹操西征至蒲阪,軍食全仰賴河東郡,攻破叛賊時,剩餘的軍糧還有二十多萬斛。曹操下令:「河東太守杜畿,正如孔子所說『對於禹,我實在找不出他的缺點了。』為他增加俸祿二千石糧食。」曹操征討漢中,派河東五千人運糧,運糧的人自相勸勉說:「人生都有一死,不可辜負我們太守。」始終無一人逃亡,杜畿就是如此得人心。他在河東十六年,史書評價其政績「常為天下最」。
魏文帝即王位,徵杜畿為尚書。《魏略》記載,起初杜畿在河東郡,被要求選錄寡婦送到婦女少的地方婚配生育。當時其它郡有些寡婦已自行婚嫁,仍被強行帶走,在路上啼哭。杜畿只選取真正的寡婦,所以送得少;趙儼代替杜畿擔任郡守後,所送又多了。魏文帝問杜畿:「之前你送的寡婦為何比較少,現在為何就多了呢?」杜畿回答:「我之前選錄的都是亡者之妻,今天趙儼送走的是生人之婦啊!」文帝和左右的人都相顧失色。後來杜畿奉命造御樓船,試船時遇風浪而淹沒,文帝流淚說:「杜畿至忠而因公殉職,真讓我哀痛啊!」
(據西晉陳壽《三國志‧魏書‧杜畿傳》,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國志》引《傅子》、《魏略》)
郭泰
東漢末年,郭泰二十歲時,為縣裡衙門的差役,他想再找老師學習,又到成皋跟隨屈伯彥刻苦求學三年。後來到京師見到有知人之明的韓卓,韓卓對人說:「郭泰這人神情平和,言語正派,才能高超且見識深遠,非常罕見。」
郭泰曾停留在陳國(今天的河南省周口市淮陽區),有個叫魏昭的小孩要求到他房間幫他打掃,郭泰說:「年少時應當精研經書的義理,為何要跑到我這兒來呢?」魏昭說:「經師(傳授知識的老師)易遇,人師難遭,所以我這素絲之質,想親近純正的朱藍之色。」郭泰稱讚他說的話,就讓他一起住下來。
有一次郭泰身體欠佳,入夜後命魏昭煮粥,煮好拿給他時,郭泰呵斥說:「為長輩煮粥,沒有敬意,我不能吃。」把杯子丟到地上。魏昭重新煮粥再送,郭泰又呵斥他。一連三次,魏昭態度不變,神情依然愉悅。郭泰說:「我開始只見到你的表面,現在已知道你的心意了。」於是從今以後一直和善對待他。(據晉代袁宏《後漢紀‧靈帝紀》)
——轉自#
(點閱【龍文鞭影】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