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3年10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陳俊村報導)閃閃生輝的鑽石是深受人們喜愛的珠寶,具有永恆的象徵。這種已知硬度最高的天然物質必須在高溫高壓的條件下才能形成,而這樣的條件在地球深處才有。那麼,在地球內部形成的鑽石是如何出現在地表供人們開採的呢?
英國南安普敦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地球科學副教授傑農(Thomas Gernon)在The Conversation網站撰文說,鑽石在生成後會經由一種稱之為金伯利岩(Kimberlite)的火成岩攜帶到地表,但人們尚不清楚什麼程序導致深藏地底數百萬、甚至數十億年的金伯利岩突然穿透地殼。
傑農寫道,大多數地質學家同意,釋放出鑽石的爆炸式岩漿噴發與超大陸旋迴(supercontinent cycle)同步發生。超大陸旋迴是指地球幾十億年來大陸板塊聚合和分裂的重複出現模式。
然而,構成這種關係的真正機制仍在辯論中。目前有兩種主要的理論。
第一種理論主張說,金伯利岩岩漿利用地殼延伸時或地質板塊分離時所產生的「傷口」穿透地殼。第二種理論涉及地函熱柱(mantle plume),亦即來自核函邊界(core-mantle boundary)的大量岩漿一路上升並噴出地表。核函邊界位於地表以下約2,900公里處。
據生活科學(LiveScience)網站報導,金伯利岩岩漿有容易噴發的傾向,可以每秒30公尺的速度夾帶來自四周岩石中的鑽石噴發到地表。這樣,在地球深處經幾十億年形成的鑽石可以在幾個月甚至幾個小時內出現在地表。
除了美學之外 鑽石也有科學上的價值
鑽石據信都非常古老。有些評估稱,人們現在看到的鑽石可能是35億年前形成的。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礦物學家格羅特(Lee Groat)表示,鑽石的「長壽」可歸因於其化學鍵的強度。
格羅特說,鑽石由碳構成。由於它們在高壓下形成,所以要施加很大的力量才能使其化學鍵斷裂。鑽石在加熱到攝氏900度時會降解為石墨。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University of Arizona)實驗岩石學家馬里克(Ananya Mallik)說,鑽石的天然硬度使其能用於製作刀片、鑽頭和拋光粉等工業用品。而除了這些工業用途與美學上的價值之外,鑽石也含有科學上的珍貴訊息。
馬里克告訴生活科學網站說,在很多案例中,研究人員只能藉由鑽石這個唯一來源來了解地球內部構造,以及那裡正在經歷的過程。
她說:「鑽石因為美麗而有其自身的價值,但除此之外,他們在科學上的重要性也使它們更有價值。」
世界前10大鑽石生產國
聯合國在2002年與世界主要鑽石生產國達成協議,制定了「金伯利進程國際證書制度」,一般簡稱為「金伯利流程」(Kimberley Process)。這項監管制度旨在杜絕鑽石的非法貿易。
世界上只有22個國家從事毛坯鑽石(未經切割或加工的天然鑽石)的生產,亦即從其礦坑中開採出毛坯鑽石。其中,俄羅斯是最大的鑽石生產國,其產量占全球產量的三分之一。
依據「金伯利流程」的資料與南非貴重金屬和鑽石專家達馬路普爾夏德(Ashok Damarupurshad)的估計,以下是2022年世界前10大鑽石生產國與其產量(克拉)和產值(美元):
●以產量(克拉)排名
(1)俄羅斯——41,923,910。
(2)波札那——24,752,967。
(3)加拿大——16,249,218。
(4)剛果民主共和國——9,908,998。
(5)南非——9,660,233。
(6)安哥拉——8,763,309。
(7)辛巴威——4,461,450。
(8)納米比亞——2,054,227。
(9)賴索托——727,737。
(10)獅子山——688,970。
●以產值(美元)排名
(1)波札那——4,975,346,367。
(2)俄羅斯——3,553,798,951。
(3)安哥拉——1,965,247,500。
(4)加拿大——1,877,747,303。
(5)南非——1,538,930,038。
(6)納米比亞——1,234,496,934。
(7)辛巴威——423,612,395。
(8)賴索托——314,358,894。
(9)獅子山——142,907,211。
(10)坦尚尼亞——110,936,768。
若以地區來區分,非洲是世界上最大的鑽石生產地區,其產量占了51%,超過一半;而產值占了66%,相當於三分之二。
非洲國家開採鑽石只有將近200年的歷史。在20世紀初期,鑽石的開採才開始大規模出現。一開始是在南非,接著在隨後的幾十年間才出現在其他非洲國家。事實上,在1889至1959年這段期間,非洲的鑽石產量占了全球的98%。◇
責任編輯: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