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3年10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黃芸芸香港報導)《華爾街日報》報導,香港作為商業中心,與大陸的聯繫曾經被跨國企業視為資產,但如今成為一種負擔,外國企業正加速撤出香港。
外媒表示,跨國企業因對中港的聯繫⽇益緊密感到不安,從最初少量的離開,到現在變成銀⾏、投資公司和科技公司的⼤規模撤出香港。
根據統計,在港經營的美企數量2022年6⽉降⾄1,258家,為2004年以來最少。然而,在香港設⽴地區總部的大陸企業數量更是30年來第一次超過美企。
《華爾街日報》指,在香港回歸後幾年,香港憑藉與大陸的密切關係吸引外企,因當時香港仍擁有獨⽴的法律體系、獨⽴的司法系統和對西式⾃由的承諾,使中港之間仍有一點距離。然而,隨著香港更嚴格的國家安全限制、北京對外企的打壓、大陸經濟放緩以及中美⽇益緊張的局勢,這種考慮發⽣了變化。
報導引述靜遠資本(Serendipity Capital)創辦人Rod Jesudason表示,香港現已被視為大陸的延伸,中港之間的界線越來越模糊,靜遠資本於2019年遷到新加坡。
此外,遷離香港的外企名單正在增加,如澳洲西太平洋銀⾏於今年六月撤走,澳洲國⺠銀⾏也打算傚法。此外,美英國三家盡職調查公司,迅達科技等都已撤走。
外媒提到,今年大陸對外企的嚴厲對待,以及針對銀⾏家和⾼階主管的出境禁令,使跨國企業感到不安。上個週末,上海警⽅拘留英國廣告公司WPP旗下⼦公司三名高層員工,指控收受賄賂。
今年稍早,⼤陸突襲搜查盡職調查公司Mintz Group的辦公室,對諮詢公司⾙恩的員⼯進⾏詢問等案例,引發外企考量哪些類型的商業盡職調查會被視為敏感、⾮法或等同於間諜活動。
前美國駐香港總領事唐偉康表⽰,香港已很難像以往一樣與大陸官方收緊對外政策撇清關係,「問題是香港已不可以再聲稱,『我們與中國不一樣,我們的情況比中國好』。」
Dealogic數據顯⽰,去年香港⾸次公開招股規模降⾄134億美元,較2021年下降約七成。今年迄今的交易量更低,到10月18⽇僅35億美元。本⽉由私⼈財富管理協會和畢⾺威中國發布調查指,2022年香港私⼈銀⾏和財富管理機構管理的資產較上年降約15%,資⾦淨流⼊降約80%。
作家兼出版商卡特利奇在談到香港經濟停滯時說道,「香港陷⼊了困境」,但他還說「這座城市,仍然有能力帶來驚喜。這裏仍然有偉大的人,而且這可能會讓這個地方的活力被重新發現。」@
責任編輯:陳玟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