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長新冠傷害血管內皮 吃全食有幫助 6習慣可預防

文/王佳宜

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會損害心血管,讓心周細胞容易從血管內皮細胞表面脫落。(健康1+1/大紀元)
人氣: 513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眼睛健康亦可反映身體狀況,最新研究表明,長新冠與眼睛血管的變化存在明顯關係。但不同的研究還發現,長新冠不止傷害血管內皮、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還對身體造成9大影響,改善生活習慣有助於預防這些症狀。

2023年7月《血管生成(Angiogeneis)》雜誌刊登了一項。研究人員對41名長新冠患者進行視網膜血管分析,評估微血管內皮功能。檢測結果發現,與未感染COVID-19的健康對照組相比,長新冠患者表現出持續的內皮功能障礙。當將閃爍的光照射眼睛時,視網膜血管就會擴張。然而長期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這種反應顯著減弱,尤其是小靜脈對光刺激的反應發生了改變。研究人員對長新冠患者視網膜微血管分析也發現,與健康對照組相比,長新冠患者的視網膜小動脈明顯變窄。

研究人員也發現,血管內皮功能變化與發炎有關,參與者血液中測量到的炎症標記物越多,變化就越明顯。

COVID-19患者的特徵之一是血管變化,特別是影響血管內壁,導致身體器官得不到足夠的血液供應。研究人員指出,90%的內皮細胞存在於微小的血管當中,而眼睛裡的血管可以為全身小血管的狀況提供線索,以非侵入的方法檢測血管內皮狀況。

除了血管內壁,新冠病毒變種後對患者的多個系統都有不同影響。台灣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陳玠宇在其中表示,現在Omicron變種病毒株的重症死亡率較低,但其傳播力比以往病毒株強,且有較明顯的免疫逃脫現象,即使在施打疫苗之後仍有感染風險。絕大多數感染者為輕症,但仍有部分感染者會有殘存後遺症(長新冠),涉及各器官、系統或感官病症,常見的包括呼吸、心血管、腦神經、腎臟泌尿、內分泌、骨關節、消化、皮膚以至多系統發炎症候群。

長新冠對身體的9個影響

1. 呼吸系統

一項包括6,770名長新冠患者的系統性回顧表明,大量的COVID-19感染者出現肺部後遺症,如肺功能障礙,肺活量降低,在照CT時34%的患者出現毛玻璃狀斑塊,32%有肺纖維化,並且患病率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下降。

2. 心血管系統

2022年刊登在《自然醫學》上的,通過分析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超過15萬COVID-19患者的資料發現,一年前感染過 COVID-19的患者罹患20種不同心臟和血管疾病的風險顯著增加。即使是沒有住院的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也很明顯。

結果發現,相比起同一時間沒有染疫的退伍軍人組成的對照組,在每一千名COVID-19患者當中,12個月內心血管併發症增加了45.29例,其中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增加了23.48例。另外,心律不整增加了19.86例,心衰增加了11.61例,血栓栓塞增加了9.88例,腦血管疾病增加了5.48例。

該研究的作者、華盛頓大學臨床流行病學家Ziyad Al-Aly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告訴,「心力衰竭和心房顫動的風險增加最為明顯,但心血管疾病涉及的廣度令人驚訝,年輕人和老年人、男性和女性、吸煙者和不吸煙者、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等風險都很明顯,沒有放過任何一組人群。我們發現COVID-19會造成嚴重的長期心血管疾病後果,其中大多數是終生疾病。」

3. 腦神經系統

知名期刊《刺針-電子臨床醫學(Lancet eClinicalMedicine)》2021年刊登的一項,通過對3762名長新冠患者的線上調查,發現85.1%的患者有腦霧和認知功能障礙;72.8%患者有短期和長期記憶喪失;78.6%的患者有睡眠困難;其它的精神症狀包括語言障礙48.6%,頭痛77%,情緒問題88.3%,幻覺23.2%,在7個月後很多患者仍未痊癒。

4. 腎臟系統

《美國腎臟病學會雜誌》2021年發表了一項,發現COVID-19康復者患腎臟疾病的風險明顯增加。研究人員分析了美國退伍軍人健康管理局超過172萬人的數據,結果表明,感染COVID-19的患者康復後,罹患終末期腎病(即進行腎移植或接受門診透析)的風險是沒感染者的近三倍。

5. 內分泌系統

女性的月經周期是健康、生育能力的標志。波蘭克拉科夫大學的一項表明,女性出現的COVID-19症狀越多,月經周期變化的頻率就越高。在113名感染COVID-19的女性康復者中,約10%的女性表示她們的月經周期延長、經期紊亂,而且出現痛經和經期頭痛。

研究人員認為,COVID-19病毒感染可能導致下丘腦性腺功能減退,從而導致月經不調。

6. 骨關節系統

發現,COVID-19感染可能引發關節炎,包括類風濕性關節炎。COVID-19會促進發炎因子分泌,令免疫系統過度活躍,導致關節發炎。

7. 腸胃消化系統

2022年12月,《英國醫學雜誌-腸道(The BMJ Gut)》刊登了一項表明,在12個月的追蹤過程中m曾入院治療的COVID-19患者當中59.3%出現了胃腸道症狀,例如噁心、腹瀉等;而沒有感染COVID-19的對照組只有39.7%的患者出現胃腸道症狀。在腸易激綜合症方面,COVID-19患者的發病率是3.2%,而對照組只有0.5%。

腸易激綜合症是胃腸道一種常見疾病,症狀包括痙攣、腹痛、腹脹、脹氣、腹瀉和/或便祕。腸易激綜合症是一種需要長期管理的慢性疾病。

8. 皮膚系統

一項歸納了與COVID-19感染相關的27種皮膚病變,其中包括凍瘡樣皮疹(16.56%)、麻疹樣皮疹(13.50%)、水皰疹(13.19%)、蕁麻疹(9.82%)、紅斑皮疹(7.98%)、丘疹鱗狀皮疹(5.52%)、紫癜(3.68%)和網狀青斑(2.76%)。在感染COVID-19後出現皮膚損傷並不罕見,有可是微血管變化引起的。

9. 多系統發炎症候群 (MIS)

2022年發表在《JAMA Network Open》上的一項美國發現,在16萬名感染COVID-19的兒童當中,707人出現了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當中261人情況嚴重。研究發現,年齡小於12歲的男性非裔兒童出現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的機率較高。此外,肥胖也是多系統發炎症候群的風險因素之一。

6個習慣預防長新冠

今年2月《美國醫學會內科雜誌(JAMA Internal Medicine)》刊登的一項表明,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大幅度降低感染COVID-19的風險。以下6個健康指標如果擁有其中5個或6個,可降低49%長新冠風險。

1. 健康的體重指數,BMI(體重公斤數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在18.5~24.9之間。

2. 不吸煙(包括電子菸)。

3. 每週至少150分鐘中度以上的運動,如跑步、慢跑、騎自行車、網球、壁球、遊泳、阻力訓練、快步走等運動。

4. 高質量飲食。

歐洲病毒學專家董宇紅博士曾對大紀元表示,高質量的飲食要以原型食物為主,即未經精製加工的食物,也稱為「全食物」(whole foods)。在食物最原始的狀態攝取,才能完整得到食物的營養價值。

5. 適量飲酒,每天限制在5到15克。

6. 充足的睡眠,每天睡7至9小時。@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責任編輯:張曉慧、李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