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新PMI持續疲軟 經濟學家:疫情浪潮導致
【大紀元2023年01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夏雨綜合報導)財新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顯示,中國工廠活動在12月繼續收縮,突顯因中共倉促解封引發疫情海嘯後,中國經濟面臨的衝擊。
財新採購經理人指數是衡量中國製造業活動的綜合指標,也是整體經濟的主要參考指標之一。週二(1月3日),該指數顯示2022年12月份讀數為49,達去年9月份以來最低水平,低於去年11月份的49.4。這是該指數連續第五個月下降。
指數低於50,表示收縮,而指數高於50,表示擴張。
具體看,當月,導致綜合指數下行的因素是新訂單總量加速收縮,創3個月來之最。因疫情持續,企業表示,需求相對疲弱;海外市場對中國製造業產品的需求也下降。另一方面,有些工廠因防疫措施被臨時關停,加上顧客需求進一步減弱,產出進一步下降;製造商的採購活動也加速收縮。企業也在遭遇招工難的問題,這進一步導致用工數量收縮,收縮率僅略低於11月創下的33個月最高紀錄。
價格方面,12月的平均投入成本有輕微上漲,部分企業反映一些原料漲價,尤其是金屬。不過,為提升競爭力和爭取新訂單,製造商繼續下調產品售價。
專家:染疫激增是PMI數據疲軟的更重要因素
目前,中國各地爆發大規模疫情,中國經濟在疫情衝擊下萎靡不振。上個月,一份由外媒證實的中共衛建委文件顯示,中國在20天內至少2.5億人感染,僅去年12月20日當日,全國就有3,700萬人感染。
在北京和其它大城市,醫院因大量老年和弱勢患者而不堪重負,退燒藥和抗病毒藥物的供應也已告罄。
UBP駐香港高級經濟學家卡洛斯‧卡薩諾瓦(Carlos Casanova)對《金融時報》表示,雖然COVID大流行限制措施最初拖累了2022年第四季度的增長,但目前的「COVID病例激增」則是PMI數據疲軟的更重要因素。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朱利安‧埃文斯-普里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對《金融時報》表示,PMI數據傳遞出的關鍵信息是,事實證明,中共無準備重啟經濟活動、帶來的染疫浪潮「極具破壞性」。
「從取消清零帶來的市場樂觀情緒有點忽視了這種轉變的破壞性。」他說。
財新PMI連續第五個月下降
12月是財新採購經理人指數連續第五個月下降,凸顯中國經濟長期增長的脆弱性。到2022年底,包括零售額在內的其它(商業)指標也有所惡化,零售額是衡量消費的一個重要指標。
與此同時,新年長假週末的中國旅遊數據也是不溫不火。中共文化和旅遊部週一(1月2日)晚間公布的數據顯示,國內旅遊人數同比僅小幅增長0.4%;旅遊消費同比增長4%,僅為2019年(瘟疫大流行前最後一年)的35%左右。
中國的電影票房也很疲軟。根據票房追蹤機構Lighthouse的數據,儘管多年來首次沒有COVID限制,但電影收入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5%以上。
股市方面,滬深300指數在過去一個月下跌1.5%。
中國經濟將無法實現2022年5.5%年增長率的目標——這已經是幾十年來最低水平,彭博社調查的經濟學家預測全年增長率僅為3%。
除COVID感染浪潮之外,中共政策制定者還在努力應對一年多來拖累經濟的房地產危機以及出口放緩問題。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負責人克里斯塔琳娜‧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表示,未來幾個月中國感染病毒的「叢林大火」,可能會損害其今年經濟並拖累全球經濟增長。
凱投宏觀分析師警告說:「中國正在進入大流行病最危險的幾週。」
責任編輯: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