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3年01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原彰台灣台北報導)總統蔡英文3日表示,將針對中央可運用的1,800億元,以發現金的方式讓全民共享。學者提出四大層次做探討,包括:預留備用金、不建議年前發,且不建議發現金與普發。另有學者認為「還稅於民是假議題」。
政治大學財政學系特聘教授、台灣研究中心主任連賢明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表示,「還稅於民發現金」這個議題要分幾個層次探討,包括:有多少錢?何時發?怎麼發?發給誰?首先就超徵的4‚500億元部分,建議預留三分之一作明年景氣不佳時的備用金,否則所有錢這次一次發,如果遇到消費低迷又舉債發錢,對社會觀感不佳,另外三分之一用於補貼天然氣、水、電與勞健保等虧損,剩下三分之一才拿來發。
連賢明說,時間點的部分,行政程序要趕在過年錢發是不太可能的,過去發現金要有1個月的行政支援,另外就是過年發的意義並不太大,過年是景氣最好的時候之一,不如等到第一、二季景氣低迷時,再發來振興經濟。
他說,再來是發給誰的問題,普發的效果較低,針對特定族群發的效果較高,最好的方式是每人都發一份,再針對弱勢或是受疫情影響等族群加碼。而由於臺灣人儲蓄率較高,發現金的效果是比較低的,發券的成本則較高,但如果是每人發8千元這個額度,發券比較適合。
連賢明說,國內還是有財政壓力,因此不建議通通發完,按照財政的概念,超徵稅收時要拿來還債,而稅收不夠時才有舉債空間,如果現在通通發完,遇到景氣逆風時會沒有餘裕因應。另外,年底景氣好、消費氣氛佳,對民眾而言是開心拿紅包,對景氣的實際幫助不大,且要在行政上配合在年前發,「難度很高。」
他說,至於發現金可能有更多的爭議,政府並沒有所有人的戶頭,假如沒收到,反而會引起更大的民怨。
景文科大財務金融系副教授章定煊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直言,「還稅於民根本是假議題」,他說,真的刺激景氣,各國都是舉債發錢,沒有還稅於民的說法,這樣好像「政府超收什麼不該收的」。
章定煊說,根本沒有超徵稅收的說法,如果徵到不該徵的要還稅於民,那稅收短徵的時候民眾是不是要補稅。他說,用政府歲入歲出的短差計算,今年確實有餘裕,但是下一年度估計會短差3‚700億元,按過往而言,遇到短差時政府得舉債,有餘裕時要還債,目前國民每人欠公債25萬元,如果這次超徵的用來發錢,卻不拿去還債,這樣的心態會讓「債永遠還不完」。
責任編輯:鄭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