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3年01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吳旻洲台灣台北報導)美國從聯邦政府到各州近來紛紛禁用TikTok(抖音海外版),也有不少國家開始重視TikTok帶來的危害。專家警告,TikTok會搜集用戶在手機上進行的一切操作與常用按鍵,如同一款武器化的「間諜應用程式」。
隨著國家安全議題在美國日漸受到重視,美國政府再次升級對社交軟體TikTok的禁令。聯邦眾議院行政主管部門管理長(Chief Administrative Officer, CAO)史平多(Catherine L Szpindor)此前已下令,禁止所有議員在眾議院提供的電子設備中使用與下載TikTok。
近年來各國政府雖然已開始重視TikTok對資安的危害,並要求行政部門禁止下載與使用,但TikTok依舊是全球發展最快的社交媒體平台之一。
根據調查公司Sensor
Tower近期發布的報告顯示,TikTok是2022年第一季全球下載量最高的應用程式,2021年同一季度則突破了35億次的歷史下載量,排名全球第五。抖音和TikTok加起來,全球每月活躍用戶超過10億人,其中台灣用戶突破400萬人。
TikTok之所以能獲得這樣的成績,是因為透過大數據系統分析用戶喜歡的內容,並將每個用戶感興趣的內容推薦到他的版面上,讓他們對內容產生興趣。
TikTok背景不單純 中共色彩濃厚
然而,TikTok表面上僅為提供短影音的社群平台,但許多用戶卻不知道,使用該平台背後所隱藏的資安風險與疑慮,更不了解抖音的母公司「字節跳動」,與中共宣傳部門之間的匪淺關係。
根據《富比士》(Forbes)的調查,比對字節跳動數百名員工在求職社交平台「領英」(LinkedIn)上的履歷資料後發現,該公司至少有300名員工過去曾在中共官媒央視、新華社、《環球時報》等單位工作,其中有15人更同時受僱於中共官媒和字節跳動,顯示字節跳動與中共宣傳部門存在密切聯繫。
不只如此,字節跳動還被查出,透過TikTok追蹤《富比士》旗下多名記者的位置資料(GPS),目的是為了找出資料外洩的源頭;字節跳動則證實,旗下一些員工不當取得兩名記者的TikTok資料後,已不再受公司僱用。
財經專家謝金河日前也曾多次警告,央視入股抖音1%後,抖音已經成為中共官方控制的媒體。他還透露,抖音一位已經請辭的副總告訴他,中共每年投入2000億人民幣(約新台幣8,925億元)、僱用幾百人專門對台灣進行認知作戰,但台灣民眾對此渾然不知,如果政府不重視抖音的危害,「最後一定滅亡」。
竊取個資 是認知作戰攻擊第一步
黑熊學院執行長何澄輝接受《大紀元時報》專訪時坦言,TikTok確實是中共執行認知作戰的重要管道,但不同於大家的想像,以為認知作戰就是在網路上散布假訊息、亂槍打鳥,實際上認知作戰是精準鎖定特定群體進行認知攻擊,發送屬於這個群體會產生認知變動的訊息,而搜集個資是認知作戰中最底層的基礎工程。所以攻擊的第一步,就是要搜集詳盡的個資。
近年來已有許多政府、學者與專家警告,TikTok存在非法搜集使用者個資的問題。諮詢公司「BlackOps Partners」執行長弗萊明(Casey Fleming)日前接受新唐人電視台採訪時警告,TikTok如同一款武器化的「間諜應用程式」,在手機上進行的一切操作與常用按鍵,包括發出的任何簡訊、密碼、電子郵件帳號,都會被TikTok記錄,並回傳至中國。
弗萊明也提醒,中國的一切,無論是公司管理、政府、價值觀等,都與美國完全不一樣,完全是由中國共產黨控制。他無法接受數百萬美國人的個資被盜竊,「作為一個國家,我們的自由危在旦夕」,應該要立即切斷這種影響。
何澄輝表示,中共進行認知作戰前,其搜集個資的範圍,不是只有出生年月日、身分證字號等資訊,還要進一步搜集喜好的影片、網路的消費模式、對於哪些廣告與影片感興趣等行為模式,甚至包括GPS定位等資訊,有了這些資訊後,就可以利用大數據進行分析,將人群精準分類,方便未來進行認知攻擊。
自詡中立者 竟是認知戰重災戶
當下很多年輕人到知名餐廳或景點時,喜歡用臉書的打卡功能留念,但卻不知道,其實GPS資訊的曝露,會提供資訊戰攻擊者很多重要資訊。
何澄輝解釋,GPS資訊可以掌握使用者經常出沒的地點、社交範圍、參與的活動類型,反向推導出其關心何種類型的議題,甚至民眾若有參與集會、遊行或抗議活動,還能掌握民眾的政治傾向,攻擊者就可以針對民眾的愛好,投放他有興趣、能造成認知偏誤的訊息。
何澄輝也警告,從很多研究中發現,許多自認客觀中立、有自主判斷能力的人,會認為無論左派、右派、西方或共產黨的資訊都能看,看完後再自行做判斷。但恰恰是這樣的邏輯,「反而最容易曝露在認知攻擊中,因為它(攻擊者)可以按照你所需要的資訊,餵養認知資訊」。
他強調,不是這樣的人無知、沒知識或盲目,而是這些人最容易被鎖定,因為他們什麼都願意看,在網路上的足跡與行為都已經曝露,個資都被搜集、利用的情況下,更容易遭受認知作戰攻擊。
改變認知 目的要讓民眾對政治冷感
另外,外界經常認為,認知作戰的目的是要改變受眾的政治傾向與統獨立場。不過,何澄輝強調,「這是不太可能的事,短期內是做不到的」,其實認知作戰真正的目的,是要製造社會的不信任、混亂與對立,要讓被改變認知的民眾覺得,政治人物都一樣爛、都是一丘之貉,進而不願意出來投票。
他舉例,俄羅斯被控於2016年對美國大選進行認知作戰,透過網軍散布大量假訊息與陰謀論,結果導致中間選民對兩黨政治人物都非常失望與反感,而兩黨的長期支持者也因此更狂熱,結果造成美國社會的對立更劇烈。而這套做法也啟發了中共,近年來台灣的選舉也出現類似手法。
他表示,在民主社會中,有時候5%的中間選民就能成為決定選舉勝負的關鍵,若能精準掌握這些人偏好的訊息,就能改變這些人的認知,當前中共就是利用TikTok等社群平台,進行這樣的操弄。
他進一步說,中共的認知作戰也被大量運用在軍事領域,雖然有少部分國軍人員會倒戈、投共,但這不是中共的最主要目的,它真正的目的是想對台灣社會植入失敗主義,並讓台灣民眾誤以為共軍天下無敵、連美軍都打不贏,要讓國軍弟兄不要抵抗、躺平、投降,或者讓國軍覺得不可能會贏,戰時不要盡力抵抗,對中共而言這樣就夠了。
潛移默化入侵 TikTok是重要管道
資訊戰專家沈伯洋表示,其實中共《解放軍報》早就提到聲音作戰,也就是利用聲音進行潛移默化的認知作戰,將一些陰謀論、反政府、親中共的想法,透過聲音的方式植入聽眾的意識中,而TikTok就是這種作戰的最主要管道,讓用戶逐漸對中國用語、中國笑話習以為常。
他強調,當這種意識的種子被植入後,聽眾又不斷聽到兩岸同文同種、中共最關心台灣等說法,就會產生認同,如果台灣政府再不對這種事情進行應對,「一定會出問題」,但當前最困難的原因在於,是否要使用TikTok是個人自由,這也是各國政府很頭痛的地方。◇
責任編輯:陳玟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