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癌是什麼?5種原位癌發病率較高
在癌症分期中,人們常聽說的是1、2、3、4期癌症。實際上,比1期癌症更早的,還有0期癌症,它又叫做原位癌。原位癌的細胞局限於它們最初形成的位置,例如黏膜上皮層或皮膚表皮層內,癌變沒有侵入周圍組織。
但理論上講,很多癌症都是由原位癌發展而來,然而並非所有癌症都能在最早期發現。在以下幾種癌症的診斷中,原位癌相對多見。
乳腺導管原位癌占乳癌總診斷數1/5
乳腺導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是乳腺癌的一種,癌變細胞起源於泌乳管的導管上皮細胞,這種癌症也被稱作非侵襲性乳腺癌,或乳腺的癌前病變,一般情況不會轉移和擴散。
大多數乳腺導管原位癌患者沒有症狀,少數患者能摸到乳房腫塊,乳房皮膚癢,或乳頭有血性分泌物。多數患者的乳腺導管原位癌是通過乳癌鉬靶X射線篩查首次發現,再由針刺活檢確診。
乳腺導管原位癌的癌症腫塊可大可小,也可能多個腫塊同時出現,手術切除腫塊是治療乳腺導管原位癌的最常用方法。根據美國克利夫蘭醫學中心網站的信息,現今乳腺導管原位癌的總體治療效果。
隨著乳癌篩查的普及,乳腺導管原位癌檢出率大大增加。目前每年新診斷乳癌患者中,為乳腺導管原位癌,引起醫學專家對這類原位癌被「過度診斷」的憂慮。但有手術醫生認為,對患者個人來講,早診斷、早治療總歸不算壞事。
另一種乳腺原位癌叫做小葉原位癌(Lobular Carcinoma in Situ,LCIS),這類原位癌比較少見,也尚未歸入乳腺癌的分類,但患者日後患乳癌的風險增高。小葉原位癌的主要包括觀察、服藥預防乳癌和手術切除。
膀胱原位癌部分屬高風險腫瘤
膀胱癌是常見癌症,更多見於老年男性。一部分膀胱癌患者在診斷之初,腫瘤僅局限於膀胱黏膜上皮的細胞層,即,又叫偏平癌。
膀胱原位癌最常見症狀是血尿,而該症狀也促使患者儘快就診。
膀胱原位癌檢查中,除了分析尿液沉澱細胞之外,還需要在膀胱鏡的引導下取小塊組織活檢。但在普通膀胱鏡下,膀胱原位癌容易與膀胱炎症混淆,因此醫生通常需使用更高端的熒光膀胱鏡,或另一種窄帶成像膀胱鏡,才能提高膀胱原位癌的檢出率。
值得注意的是,膀胱原位癌中不乏,也就是腫瘤細胞惡性程度高,容易擴散到膀胱的肌肉層。因此,膀胱原位癌的治療極受重視,治療方法包括手術、免疫治療、化療和激光治療等。
肺原位腺癌術後5年100%無復發
肺癌是全球第二大常見癌症,全世界每年新診斷肺癌患者超過200萬人, 為肺腺癌,為肺原位腺癌(以往叫做支氣管肺泡癌)。
雖然吸菸是肺癌的頭號致病因素,但肺原位腺癌卻常常出現在從未吸過菸的人身上。肺原位腺癌的腫塊(結節),且生長極緩慢,幾乎不出現遠處轉移。
肺原位腺癌的主要治療方法是手術切除腫塊,術後5年無復發率達到。也有醫生和患者選擇保守觀察,定期隨訪檢查肺原位腺癌的生長情況。這種情況下,考慮到CT輻射誘發肺癌的風險,一般應拉長檢查的時間間隔。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中,將肺原位腺癌從肺腺癌的分類中分離出來,歸入肺癌前驅病變的範疇,但肺原位腺癌的名稱沒有改變。
宮頸原位癌預防方法是避免HPV感染
最常見的宮頸原位癌是宮頸原位鱗狀細胞癌,其病變細胞累及宮頸上皮層的全層,但沒有擴散至上皮層以外的組織。
與普通宮頸癌類似,宮頸原位鱗狀細胞癌主要是性傳播病毒HPV引起的。如果沒有HPV感染,則幾乎不可能發生宮頸原位鱗狀細胞癌。因此預防HPV感染是。
宮頸原位鱗狀細胞癌沒有症狀,但在常規的婦科巴氏塗片檢查中,就可以發現宮頸原位鱗狀細胞癌的異常細胞,進一步的陰道鏡檢查可以確診。
如果診斷出宮頸原位鱗狀細胞癌,應積極治療,避免病情繼續發展。環形電外科切除術、錐切術、子宮切除術是常用治療方法。
皮膚原位癌也需及時治療
皮膚癌主要分為三大類:鱗狀細胞癌、基底細胞癌和黑色素瘤。這三類癌症都常有原位癌診斷。
皮膚原位鱗狀細胞癌,又名,被認為是早期階段的皮膚鱗狀細胞癌。Bowen病與紫外線照射有關。病變出現在皮膚暴露於陽光部位,表現為類似濕疹的紅棕色鱗狀斑塊,有鱗屑或結痂,有時看起來像銀屑病。
如果不治療,Bowen病斑塊可能會擴散得更深,最終發展為皮膚癌。治療上,Bowen病可用電針刮除、燒灼或手術切除的方式去除癌灶,醫生還可能使用冷凍、皮膚外用化療藥等方法破壞癌灶。
皮膚基底細胞癌更常見於皮膚白皙的人群,表現為有光澤的珍珠狀的皮膚腫塊,它本身不易擴散,因此原位癌檢出率更高。事實上,臨床醫生對基底細胞癌進行分期,它們大多在早期發現並被治癒。
黑色素瘤是最易擴散、轉移的皮膚癌症,但也有不少原位癌診斷,例如2016年新診斷原位黑色素瘤患者超過黑色素瘤診斷數的。手術切除是原位黑色素瘤的主要治療方法,但手術切除範圍應,才能有效預防復發。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 全球罕見病例腫瘤消失?癌症和新冠都能用這方法治
· 很多人都有癌細胞!常吃這些食物 餓死癌細胞
· 癌細胞3週消失!瀕死體驗有10大現象 為何能治癒疾病
責任編輯:李清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