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故事:明朝人奇遇王重陽,學劍仙之術
大家知道王重陽是道教全真派創始人,原名王中孚,字「允卿」,後改名為王世雄,字「德威」,修道後再次改名為王喆,字「知明」,道號「重陽子」,故世人多稱其為「王重陽」。他是北宋末年及金朝時期的著名修道人。按歷史記載,他在金大定十年(公元1170年,南宋乾道六年)就已經仙逝了。可是在明朝古籍《獪園》中卻記載,王重陽在明朝時期曾再次出現。我今日就給大家簡介這個故事,故事原文是通俗易懂又非常優美的文言文,因此保留了較多的原文。
明朝嘉靖年間(公元1522至1566年),有位王姓書生,自號「丹谿生」,喜歡遊歷名山,愛好道家仙術,經常有避世修行隱居的想法。一次他在秋高氣爽之時誤入一處山谷中,只見景色怡人,「林壑深秀,塢徑幽委」,不覺流連忘歸,於是他乾脆登山探險,攀爬前行十幾里又至一處「斷崖絕澗」的河谷,裡面風光更為美麗,「水流花開,風氣如春」,一派純天然的景觀,沒有人煙。
王生繼續探險,忽然發現斷崖深處,「隱隱若有洞門」。王生不知其中吉凶,在洞門外「徘徊良久,忽聞洞中酣睡之聲,披榛竊視,一白髯老父枕石而臥,鼻息如雷,狀貌奇古,衣冠、杖履、瓢囊並仙家裝束」。王生知道自己看見的白鬚老翁就是仙人,於是恭敬地等候,不知等了多久,白鬚老翁醒來,他便跪拜問安。白髯老翁賜胡麻飯給他食用,並說:「世人不信神仙。汝能冒險至此,真可教矣。」他還說:「你知不知道,你的七世祖先是道教全真派的仙人王重陽者?」
王生回覆:「父母早喪,親族凋殘,莫知祖先蹤跡。」白髯老翁說:「我就是王重陽,王喆啊。你這麼好道,在明年八月十五中秋日,可至西蜀琵琶峰等我。今日我已約天上南宮列位真君聚會於此,他們的護法騎衛馬上就要來了,你還是個凡夫,身上的穢濁未除,如不趕快離開必遭仙人譴責。你可速速尋歸路出去」,「遲則虎狼立至」,必死無疑呀。於是王生恭敬叩拜行禮後離去,急速踉踉蹌蹌地下山了。下山途中隱隱聽見身後傳來簫管所發出的嘹亮音樂聲,樂聲直達雲端,心中懷疑是「群仙赴會洞中」,於是走得更急了。五日後終於回家了,王生向家族長輩請教,才知道其祖先中果然有王重陽,得知自己竟是仙人王重陽的後裔,王生愈加渴求仙術。
王生自從吃了王重陽給的胡麻飯,常常不感覺到餓,容顏也越來越年輕,於是在第二年快到中秋時辭別家人,乘船到四川。可是他不知道琵琶峰在何處,正發愁時忽然聽到同船有人正在念誦七言古詩,詩中提及琵琶峰,他急忙詢問才得知「此即巫山十二峰之一也。」筆者查閱資料現代人所說的「巫山十二峰」中沒有琵琶峰。琵琶峰在何處呢?《方輿勝覽》載:「琵琶峽在巫山,形如琵琶」,《四川總志》:「琵琶峽,在(巫山縣)縣治西,夾江兩岸相對,亦曰琵琶峰」。在「可憐十二奇峰外,更有零星百萬峰」的巫山,琵琶峰的知名度僅次於巫山十二峰。「此即巫山十二峰之一也」這個回答不太確切,但也說明了琵琶峰的位置。王生知道琵琶峰的所在後,放下心來遊覽山川名勝,到了巫山,王生便告別眾人,下船直奔琵琶峰而去,終於在八月十四日登上了琵琶峰峰頂,露宿峰頂,恭候仙人大駕光臨。
到第二日天明時,王生果然遙見白鬚老翁王重陽「凌空跨鶴而來」,王生立刻就地參拜行禮。王重陽見他先來,笑著說:「此兒大佳,真有心之士哉。但汝骨骼未就,因緣尚隔一塵。今生止可學劍仙之術,遊戲人間。吾非汝師,汝師是青丘子,現住武當山中,卻歸往尋,必得其真傳矣。」王生聽王重陽如此說,便拜謝而去,臨別時問:「不審青丘先生居於武當何峰,願先生垂告。」王重陽回覆說:「六株松下一茅庵,即其居也。」
王生下山後,又坐船往湖北武當山趕。經過一晝夜,船至江陵也就是荊州,他接著又坐船至襄陽,快到武當了就下船趕往武當,登上武當山,四處留意有六棵松樹的地方。終於在晚上尋找到了一處山岩前有蒼松六株,其下庭院中「有茅屋數間在焉,煙蘿四合,仄徑微通」。王生沿著崎嶇的山路終於抵達庭院前,恭敬地敲了好一會門,終於有位道童出來把他帶入其中。他悟到這就是王重陽所說的青丘子的所在,於是行禮後抬頭仰視,只見青丘先生「秀髮龐眉,倚樹而嘯」。
青丘子問道:「爾祖王重陽使汝來也?」得到肯定答覆後,便讓王生行禮拜師,接著沐浴,在「庵後淨堂中」做事。「堂中有藥鼎,高數尺餘,周遭封固,紫焰光騰,照耀林壑。生至,第教以守爐看火,添縮薪炭,不得擅離妄視而已。白晝則有玉女持稠膏一筒,投鼎中攪和至鼎中聲類霹靂。夜半則有青童復持稠膏,依前法沃入,其聲漰湱如舊。」「漰湱」意為水浪相激之聲。於是王生便和兩位玉女,兩位青童輪班值守,王生偶爾問鼎中是何物?對方皆笑而不答,但青丘子已經知道王生提出的疑問,大為生氣,認為王生作為修行人悟性太低,「便欲驅逐出門」。同門眾人都跪下來為王生求饒,青丘子才息怒,允許王生繼續留下來修行。王生也從此不再提問,師父安排什麼就認認真真盡心盡力地做好,漸漸達到對師父完全地無保留地絕對堅信,再也不問為什麼,更沒有任何的疑問、質疑或好奇、不滿。
日子一天天地過去,不知過了多久,鼎中之物終於煉成,是一種金色液體。他們把這種金色液體汲取而出,「計可六百餘斤,分而為二,又析之至七八斤而止,則貯大磐石上搗之。晝作夜息,漸漸而薄,因成鐵片。擇甲午、丙午諸日鑄成六劍,懸於絕壁之下,以飛瀑濺激其上,日月之光華燭之。歷經旬朔,劍質始柔。」這六把劍都有自己的名字,青丘子將其中的一把賜給王生,並讓一個童子施法術打開王生的腦後、臂間之處,將劍藏於其中,過程中王生絲毫不覺痛苦。接下來,青丘子又讓王生「齋心七日」,接著「盡傳擊刺之祕」後,讓他去四川青城山搭個茅草棚去苦修,並告誡他不許妄用劍術,特別是絕對不可胡作非為,否則必招天誅。其餘五把劍,青丘子自己拿了一把,兩位玉女,兩位青童一人一把,之後就讓王生下山了。
王生在青城山苦修一年後有所成,回武當拜謝師父,可「室廬如故,門戶緘鎖,寂無人在」,詢問山中道士才知道青丘子已經離開一年有餘。王生只能痛哭著返回青城山。一次王生經過荊南時,看到青丘子混跡於乞丐中,他便跟著混跡於其中,雲遊天下去了,從此不知所蹤。世傳有一本《丹谿生鑄劍經》,可惜僅剩殘本二十五頁而已,據說是青丘子授給王生的古本,相傳有人見過這本劍經。關於青丘子,據有人打探,世俗有人稱之為「青丘先生」,過去隱居於武當山,雲遊天下已經很久了,誰都不知道他活了多久。
資料來源:明朝錢希言《獪園》
——轉自
責任編輯: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