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二十四節氣

你要知道的:秋分頤養生命大小事

作者:容乃加
font print 人氣: 2683
【字號】    
   標籤: tags: , , ,

9月23日來了!你想到什麼呢?「秋分」報到!「秋分」有一層意思就是秋天到了中點,不過中華文明看秋分的內涵不僅僅如此簡單。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極為重視秋分這個節氣,而且在生活中落實了「秋分」的精神。為什麼秋分這麼受重視呢?「秋分」的精神又是什麼呢?

一、秋分不傷「天地和合」之氣

春分、秋分,是一年中「晝夜均、寒暑平」唯二的兩個日子。從地球上看,就是太陽運動路線(黃道)與天球赤道相交之時,太陽由北向南穿越天球赤道的交點就是「秋分點」,反之,由南向北運行時的交點就是「春分點」。

在中華文化中,很重視秋分和春分,視為「天地和合」的時點,要避免刑罰,以免傷害天地和合之氣,滋擾萬物的化育與收成。《淮南子‧氾論訓》道:「天地之氣莫大於和,和者,陰陽調,日夜分,而生物。春分而生,秋分而成。」唐代的刑法,效法天地陰陽調和的精神,立善法而且著重實踐,《通典‧刑法八‧寬恕》記載,唐太宗在位之初,制定「從立春至秋分,不得奏決死刑」的法律。(又見《唐律‧卷三十》)。

秋分時節,效法天地和合精神,慈悲愛惜生命,積善德可豐厚自己的生命。

秋分時節,效法天地和合精神,慈悲愛惜生命。(Pixabay)

二、體察秋分的物候 貼近天人合一的境界

萬物應節氣天候而變化,秋分有三種明顯的物候,根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提供給我們生活體驗的參考:
1. 雷始收聲:秋分一過雷也消聲了。
2. 蟄蟲坯戶:冬眠的蟄蟲待秋分一到,開始把洞穴出入口收小,漸收越小,直至大寒時完全封閉穴口。
3. 水始涸:秋分開始天地間陽氣一日衰於一日,河湖之水一日少於一日。

用心觀察大自然的種種物候現象,體悟千年不易的常道,天人合一的妙境也在其中漸次展開。

三、秋分過後夜冷 養生不輕心

秋分日,晝夜均。秋分後,夜漸長。

在秋分這一天太陽直射地球赤道,日夜剛好均分,之後太陽直射帶逐日南移;此後,北半球的黑夜開始長於白日(南半球恰恰相反)。《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說道:「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陽日損而隨陰,陰日益而鴻(盛之意)。」秋分過後日漸短夜漸長,提醒我們面對天地陽消陰長的現象,要防悲秋,注意精神養生。

在季候的反應就是熱氣降寒氣漸生,日夜溫差大。俗諺說「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夜涼如水,不能掉以輕心。

四、秋分 謙卑虔誠禮敬天地

《禮記》記載天子在春、秋有祭祀日、月的儀式,「天子春朝日,秋夕月」,相對於春分祭日,秋分則舉行祭月儀式,由天子領百官,感謝天地神明造化生命、賜予萬物利用厚生。從上古到清朝,中華民族歷朝歷代都以謙卑之心,虔敬天地、戒慎感恩。明朝《太常續考》記載:「秋分,祭夜明于夕月壇。」清朝《燕京歲時記》也記載了秋分、春分時,宮中寺廟、世家大族舉行祭祀之事。

宇宙浩渺無際,天道無親常予善人。秋分的氛圍,「萬物由造化,誰通天地心」觸動人心深處,久遠的先人,崇敬天地的虔誠禮敬宛然明現當下。秋分,讓重溫往昔、禮讚神明的虔敬時刻,給我們的身心找到祥和的歸宿。

五、秋分 落實公平公正的公道

秋分和春分之日「日夜均、寒暑平」的現象,展現大自然的「平衡」之道,我們中華先祖「順天道正人道」,以「公正、公平」的準則落實天人合一的精神。《禮記‧月令》提到秋分效天地之理而正人事之道:「日夜分,則同度量,平權衡,正鈞石,角斗甬(斛)。」

對中國歷朝的經濟活動來說,春分和秋分日是兩個大日子。在這兩日,必須校正市面上各種度量衡準器,使其達到公平的齊一標準。校正齊一市場交易用的度量權衡準器,就是落實人間的公道精神,讓市場的各項買賣交易能夠公平地完成,能防止買賣之間的紛訟,維持社會的諧合。對個人來說,逢秋分也是我們效法天時,真心誠意自我校正為人處事的標準,是否符合公道、平和的精神,並自我歸正。北宋邵雍詩云「和氣四時均,何時不是春」,做到了真誠不貪不求,紛擾不上門,也就無時不樂了。

六、秋天養生「養收」為上

秋分天地交和而萬物成,「秋收」正是秋天養生的重要法則,叫「養收」。

中醫學掌握四季的規律對應於身心保健,強調「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秋分,正當人體陽氣開始收斂之時,此時養生重點在掌握「養收」這個原則,舉凡起居、飲食、運動和心理等等方面的調養皆不能離開「養收」。具體怎麼實踐呢?

1. 從容平和 收斂神氣

《黃帝內經》講秋天的養收之道,在於從容平和不外求,學著輕輕淡淡放下名利情的追逐與執著,「收斂神氣」「使志安寧」,可以降低秋氣燥急之害。《黃帝內經》強調「無外其志,使肺氣清」,秋天保養肺部是保健的前線,而放下對名利的競逐、對情的執著,可以清肺氣、使心神怡然,正是保肺、保身之道。

2. 秋天作息 早睡早起

《黃帝內經》講,秋天的生活作息規律講究「早睡早起」。天亮即起,舒展身體四肢,晒晒溫暖的秋陽,可以活絡身心,也可以轉變秋天易感的悲觀心緒,變成平穩開朗。

3. 登高望遠 賞景忘憂

秋分氣爽,雲斂千山出,長空遠無際,很適合登高望遠,這是調節精神的良方,可以療癒憂鬱。效法天地和合之道,取法陰陽平衡的規律,藏陽於陰不要耗泄精力。

登高望遠,欣賞金秋,避免悲秋。(Upslim/Fotolia)

4. 飲食首重養陰潤肺 少辛多酸

秋天五行屬金,對應人體,肺也屬金;金氣燥,天乾物燥,人體的呼吸系統容易受燥,可透過飲食調養來養陰、潤燥。粥品、燉湯溫潤不燥,最適合秋天補身;白色的食物適合潤肺生津、養陰清燥。那些辛辣熱燥和油炸的食物則要避免,以免加重肺燥指數。

秋天金旺能克木,使屬木的肝受損,所以防燥的同時要強肝。「酸入肝」,酸味食物適合秋天飲食,可以強肝,還能起到生津止渴、健脾消食的功能。

5. 運動適量 收斂內養

秋分過後,人體陰精陽氣開始進入收斂內養階段,因此運動也要順應這一原則,運動量不宜過大,也不宜多出汗,避免陽氣耗損。選擇輕鬆平緩的運動為好。

天人合一 華夏文明

「秋分」是一年中很重要、很關鍵的節氣,因應陰陽消長的變化明顯,掌握「天人合一」的生活節奏,就是一種順天應時的傳統智慧。我們先人對秋分節氣的特質有深刻的體悟,寫下華夏文明的一頁,也帶給我們頤養生命的智慧。

@*

─點閱【中華文化300問】系列─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蘭陽溪畔一年一度的白雪盛會,已悄悄地在河床上展開,初綻放的銀白色甜根子草花,在秋風吹拂的陽光下閃閃耀耀,大片銀白花穗鋪滿在湛藍色蒼穹天空下隨風翻飛舞動,遠眺美如鋪上白地毯一般,是宜蘭蘭陽溪畔秋日必賞美景。
  • 冬至能成為中國第一年節,背後有什麼祕密和故事呢?蘆葦、黃鐘和冬至怎樣構成中華文化中神祕有趣之超科技的一面?其中有著超乎現代人想像的超科技的展現,追根溯源還得從黃帝說起。
  • 冬至是古代中國的第一年節。冬至與天象有什麼神祕的聯繫?冬至與修性養命有什麼關係?中國第一年節在曆法上何時發生了變易?神祕有趣的超科技等人來挖掘。
  • 「春分」是一年四季的重大節氣。中國古來有春分一刻值千金的俗諺。什麼道理呢?「春分」反映了大自然的節氣,落實到中華文化中,有哪些闡揚天人合一精神的表現嗎?
  • 中秋節是中華民族的重大節日,圍繞著中秋,有許多故事和民俗,也有不少名句和諺語。可知這一諺語「年怕中秋月怕半」的下半句是什麼呢?
  • 中秋節又到了!祭月賞月,登高玩月,月餅處處飄香。中秋節起源於何時?中華文化的中秋節文化傳統,還有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擣藥的故事到底傳承多久了呢?探索古書中的記載,它們的起源有的甚至相距二千多年……
  • 白露不露身!「白露」是以天候特徵命名的節氣,夜間白露凝結,天地的暑熱退了寒氣萌生。古人詩詞中有不少對應的描寫,展現了怎樣的心境呢?
  • 從天人合一的精神意義來看,怎麼過冬?「四立者,生、長、收、藏之始」,立冬是藏之始,所以冬之養生重點在於閉藏、養藏。對應到我們的人體,立冬就是開始要讓身體潛藏、養精蓄銳的時節,看冬天養生保養六招。
  • 「九九」也是陽數之極,九九歸一,滿溢又將還原,黃金之秋將逐漸褪色,所以「重陽」也是個陰陽變化的關鍵日子。在古時的九九重陽就有了一些天人交融的登高賞景、感恩祈壽和避厄的風俗,也是今天重陽節活動的主題曲。
  • 天地四時節氣的循環,例如秋分的「陰陽相半,晝夜均,寒暑平」的現象,年復一年在時光隧道中循環往復,準確而無窮無已,這是誰的造化呢?「萬物由造化,誰通天地心」。藉著秋分的展現,讓我們重新思考上天教給我們的生存之道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