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老朋友」稱錯判習近平 公開改變立場
【大紀元2022年09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林燕綜合報導)再一名「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公開表達改變過去的立場,開始認清中共意識形態對經濟的侵蝕,並認為中國的增長犧牲才剛剛開始。
前摩根士丹利亞洲區前主席、現任耶魯大學教授史蒂芬‧羅奇(Stephen Roach)8月底在期刊《評論彙編》(Project Syndicate)上發表的最新一篇說,他最大的錯誤就是錯判了習近平對意識形態的執著,把習思想的影響後果錯降至最低。
聽新聞:
(聽更多請至「聽紀元」平台)
羅奇一直都是北京宣傳中的「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他長期擔任大摩在亞洲區的負責人,本身也是重量級經濟學家,曾一度成為鼓吹投資中國的華爾街代言人。
從2021年開始,他改變了過去25年來對北京的固有看法。羅奇2021年撰文說,他過去對中國經濟是「打死不退的樂觀主義者,現在卻陷入深刻懷疑,中國(中共)政府鎖定龍頭產業往死裡打⋯⋯這場國家企圖掌控企業狼性的戰爭,會使人民與企業失去信心。」
台灣時事評論員謝金河當時評論羅奇的轉變說,這代表「華爾街金融機構重新評價中國投資的重要轉捩點」。
在最新的這篇專欄文章中,羅奇更是深刻剖析其對中國經濟誤判的根源以及看衰未來的中國經濟走勢。
「有充分理由相信,中國的增長犧牲才剛剛開始。」他寫道。
他說,根據他的觀察,自鄧小平時代以來,中共領導人將經濟增長指標對視為比什麼都重要。
隨著中國經濟體型的擴大,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但是,中國的經濟放緩遠不止是一個算術事件就能解釋的。
「背後有三種強大的力量在起作用:經濟的結構性轉型、對過去行為的矯枉過正以及在中共治理模式下對意識形態基礎的深刻轉變。」他總結說。
羅奇表示,毛澤東強調意識形態而不是發展,鄧小平則相反,不強調意識形態,寄望通過基於市場機制的改革開放來促進經濟增長。
他說,如今的中國在「習近平思想」下開展了新的意識形態運動,包括對充滿活力的互聯網平台公司的監管打擊和對在線遊戲、音樂和教育培訓業的相關限制,以及永無止境的COVID-19清零政策,使得達成經濟增長目標的希望破滅。
羅奇強調說,習近平對所謂的「民族復興」、「中國夢」的執著,要求中共外交政策更加強硬,這些也在帶來麻煩。
他認為,中、美之間的貿易和技術戰,中、俄之間「不封頂夥伴關係」,以及激化台灣地區的緊張局勢都不是偶然的。
「所有這些都指向全球化的解體,而長期以來,全球化使得中國比任何其它國家都更受益。」羅奇寫道。
「我最大的錯誤是把習近平思想的後果降到最低。習近平對意識形態的關注更多的是對毛澤東遺產的復活,而不是與鄧小平時代的延續。」他寫道,「在習近平的領導下,中國的新時代更多的是關於共產黨至高無上的地位,同時強調權力、控制和對經濟的意識形態約束。」
羅奇表示,與毛澤東時代的中國不同,當時經濟很糟糕,已經沒有什麼增長需要犧牲,今天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其利害關係要大得多。
「隨著即將召開的黨的二十大可能會迎來習近平前所未有的第三個五年任期,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對增長的犧牲才剛剛開始。」他說。
他表示,中國經濟越發逼近前總理溫家寶所擔憂的「四不」困擾:經濟不穩定、不平衡、不協調,以及最終不可持續。
責任編輯: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