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台灣

白宮:北京發射導彈是挑釁行動重大升級

中共自2022年8月4日開始,在台海進行封鎖台灣島模式的演習,並發射11枚導彈。白宮國家安全發言人約翰‧柯比(John Kirby)在簡報會上說:「北京的挑釁行動是重大升級,是其改變現狀的長期企圖。」(SAUL LOEB/AFP)

【大紀元2022年08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夏雨綜合報導)中共自週四(8月4日)開始,在台海進行封鎖台灣島模式的演習,並發射11枚導彈,引發國際批評。白宮表示,北京挑釁是重大升級,發射導彈行為不負責任。

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通訊協調員約翰‧柯比(John Kirby)在簡報會上說:「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共)向台灣發射了大約11枚彈道導彈,影響了台灣的東北部、東部和東南部。」

聽新聞:

powered by

(聽更多請至「聽紀元」平台)

「我們譴責這些不負責任的行為,與我們維護台海及地區和平與穩定的長期目標背道而馳。」他說。

週四,中共軍方不顧多國呼籲不要推升局勢,宣稱在台灣海峽和台灣東海岸附近海域進行所謂的「精確導彈打擊」,部署了數十架飛機並發射實彈導彈,此前一天,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問台灣。

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說,中共發射的五枚導彈落在日本沿海專屬經濟區內。日本對中共行為表示抗議。防衛省報告還指出,推定當中4枚導彈飛越台灣上空。

白宮週四譴責中共在台灣附近發射實彈導彈行為是「不負責任的」,並預計北京將在未來幾天繼續對佩洛西訪台做出反應。

「中國(中共)選擇反應過度,並以議長訪問為藉口,在台灣海峽及其周邊地區增加挑釁性軍事活動。」柯比說,「我們預料到中國(中共)可能會採取這樣的措施。」

柯比說:「北京的挑釁行動是重大升級,是其改變現狀的長期企圖。」

柯比:里根號航母打擊群在台灣附近逗留時間延長

柯比表示,針對中共「脅迫和恐嚇台灣」,美國將派駐里根號航空母艦及其打擊群在台灣周邊逗留。比原計劃時間延長。他說,這對於保衛包括日本在內的國家盟友是必要的。

他說,航母打擊群在該地區逗留時間加長的目標將是「監視局勢」。他補充說,「總統認為,將她(航母)和她的護衛艦留在該地區是一個謹慎的做法。(時間)再長一點。」

里根號航母打擊群以日本為基地,在西太平洋開展行動。據美國軍方稱,羅納德·里根航母打擊群自7月中旬以來一直在南海行動。近日該艦在華東海域和菲律賓海域航行。

「美國已為中國(中共)一意孤行做好準備。」柯比說,「我們不會尋求,也不想發生危機。」

他表示,與此同時,美方將遵循幾十年來支持台灣和捍衛自由開放的太平洋,按照國際法在西太平洋的海域和空域開展活動的慣例。

柯比補充說,美國準備好「利用政府的所有工具」,應對任何中共威脅。

美國國會眾院少數黨領袖凱文‧麥卡錫(Kevin McCarthy)也發推說:「中共肆無忌憚地進行不斷升級的軍演,威脅台海和平,中方應立即停止軍演。」

根據日本防衛省圖表,一枚導彈飛越台北。智庫CSIS的中國問題專家裘德‧布蘭切特(Jude Blanchette)表示,在台北上空發射導彈是「重大升級」。

中央情報局前高級中國分析師約翰‧卡爾弗(John Culver)在智庫CSIS發表講話時表示,中國(中共)發射導彈以及其它軍事活動表明美中關係已進入「新時代」。

佩洛西訪台後發表聲明表示,美國不會放棄台灣,美國和台灣站在一起,對抗中共施壓,中共由此暴怒。雖然中共沒有統治過台灣一天,但從未放棄使用武力將台灣置於其控制之下的企圖。與此同時,美國實施一個中國政策,對台灣實行戰略模糊,且承諾為台提供武器助台抵禦中共。

為避免局勢升級 美國推遲導彈測試

柯比週四在簡報會上還表示,拜登政府推遲了空軍民兵III洲際彈道導彈的例行試射,以避免中共在台灣附近軍演期間與北京的緊張局勢進一步升級。

柯比說,美國空軍原計劃在本週進行試射,但現在將重新安排在不久的將來。

「隨著中國(中共)在台灣周邊進行破壞穩定的軍事演習,美國正在通過減少誤判和誤解的風險,來展示負責任的核大國行為。」柯比說。

他說:「我們認為,讓緊張局勢進一步升級不符合我們的利益、台灣的利益、地區的利益,這就是為什麼原定於本週進行的民兵III洲際彈道導彈測試長期計劃,被重新安排在近期進行的原因。」

柯比表示,測試並沒有取消,可能會在「幾週內」進行,因為「它不會被推遲很長時間」。他補充說,只是「鑒於我們面臨的緊張局勢,它(測試)被推遲了」。

「現在看到了,而且他們(中共)已經升級了(台海局勢),……溫度相當高。」他說。

美國空軍推遲導彈測試的消息傳出後,國會眾議院軍事委員會共和黨高級成員邁克‧羅傑斯(Mike Rogers)批評拜登政府的這個決定。羅傑斯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推遲「損害了我們的準備,只會招致我們對手的進一步侵略」。

然而,柯比多次強調,推遲「不會以任何方式」影響美國的核現代化或準備工作。

(英文大紀元記者Andrew Thornebrooke對本文做出貢獻)

責任編輯:李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