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解之謎】太平洋文明之謎 姆大陸
大家好,我是扶搖。歡迎和我一起探索未解之謎。
在之前關於三星堆寶藏的一期節目中,我們曾經介紹過《山海經》的《東山經》中的四組山脈。總共46座山都在北美大陸找到了,而且方位距離都相差無幾。有網友不信,用谷歌地圖驗證,結果發現還真是那麼回事。
可是《山海經》這本上古奇書大禹治水的年代就出現了,到底有多古老沒人知道。那麼難道上古時代,我們印象中剛學會織布穿衣的祖先們,就已經掌握了先進的航海技術,跨越茫茫太平洋,去北美大陸巡視了嗎?這也太不可思議了吧?
那麼如果這片茫茫大海曾經是一片廣袤的陸地,西連亞洲,東接北美,洲際旅行就不難了吧?好。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太平洋上曾經的瑰寶,如今的失落沙洲,姆大陸。
太平洋上的姆大陸
姆大陸位於南太平洋中心,由三塊陸地組成,中間由狹窄的海峽分開,東西長約8千公里,南北寬約5千公里,總面積約為3千5百萬平方公里,是中國面積的三倍之多。
姆大陸上有6千4百萬居民,分成10個不同的民族,主要的居民是白色人種,皮膚或白皙或是橄欖色,頭髮烏黑柔順。除此之外,也有少量黃色,棕色和黑色人種。所有民族都崇拜太陽神「拉」(Ra),相信靈魂不朽。
大約5萬年前,姆大陸上出現了一個高度發達的文明。一個龐大的帝國出現了,名字叫做「太陽帝國」。國君由選舉產生,同時也是宗教領袖。臣民們稱他為拉姆(Ra Mu),意思是太陽神在姆大陸上的代表。
這些遠古的居民非常善於航海,他們駕著船周遊世界,在地球上很多地方都建立起了殖民地,大型船隊往返於各殖民地之間,運送遊客和商人。巨大的遊輪在大海上逡巡,載著衣裝精緻的男男女女們一起歌舞狂歡。同時他們也非常精於建築,用石頭建起了宏偉的寺廟和宮殿。壯觀的石廟,巨大的雕像和石碑在這塊大地上隨處可見。
大約2萬5000年前,一場可怕的天災突然襲來。地震、火山一起爆發,海水倒灌,許多美麗的城市變成了廢墟。災難過去後,人們慢慢淡忘了恐懼。處處鶯歌燕舞,一切回到從前。
1萬2000年前,某個平常的日子,災難再次襲來。陸地像波浪一樣翻滾,火焰從地下噴發出來,呼嘯著穿透雲層,和漫天閃電交織在一起。濃煙中人們大聲哭喊:「姆,救救我們!」。然而回答他們的只有滾滾的海浪。姆,這個曾經偉大的帝國被撕成了碎片,連同她所有引以為傲的科學藝術,知識文化,一起沉入了海底。
災難過後,大海很快恢復平靜。南太平洋上出現了數以千計的小島。姆國的倖存者們在這些小島上開始了艱難的求生之路。
這個讓人傷感的故事是英國作家喬治瓦特(James Churchward)在《遺失的姆大陸之謎》(The lost cintinent of Mu)這本書中寫下的。不過喬治瓦特說他寫的不是故事,更不是小說,而是真實的歷史,因為這些都是他跟一位印度高僧從一些古老的粘土板上刻寫的文字中破譯出來的。他花了整整12年破譯,又用了40多年的時間周遊世界,尋訪姆大陸的遺蹟。終於在 1926年,75歲那年,他把所有的發現集結成冊發表了出來。姆大陸和它輝煌的文明也從此重見天日。
現在地質學家界普遍認為,現在的大陸板塊,五大洲七大洋的格局在幾千萬年前就形成了。這麼大的一塊陸地沉入水底,而且僅僅在一萬年前,這幾乎不可能。所以他們把喬治瓦特的發現稱為是「偽科學」。不過在過去這100年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這塊失落的大陸,或許真的存在過。
太平洋上的「歐洲人」
南太平洋幾乎所有的島國居民都屬於同一個民族,南島民族,其中包括台灣原住民,新西蘭毛利人,還有夏威夷的原住民。令人驚異的是,他們都長得有些像黑頭髮、黑眼睛、深皮膚的南歐人,而且身材高大,而跟東亞大陸上的「扁臉、塌鼻、凸顴、細眼」的蒙古人種差得很遠。網上有人貼出湯加幾代君主的照片,他們看上去多少都有些南歐人的特徵。
那麼這個神祕的民族從哪來的,又是怎樣在太平洋上開枝散葉的呢?現在學術界普遍接受的是,他們都是從台灣遷移過來的。這聽起來更令人不可思議。因為台灣跟大陸僅僅一水之隔,水性好點的都能遊過去。然而距離大陸更遠的日本都被蒙古人種占領了,甚至連大海東邊的北美印地安人也都跟我們長得差不多。為什麼獨獨在中間的台灣和這些海上的島國,土著們會是南歐人的形象呢?
所以,有開明的台灣學者認為,這些島國居民,包括台灣原住民, 很可能都是當年姆大陸的遺民, 也就是姆大陸白人民族的後代,大災難後在這些島國上繁衍生息。
而這一說法的一個有力的佐證就是出現在這些島國居民裝飾圖中的姆國圖案或者文字。下面這個符號是喬治瓦特在粘土板中發現的。他解讀說,這是姆王室的徽章。同樣的圖案也出現在19世紀末這位太平洋島國公主阿拉瓦利(Arawali)的照片中。注意看她手中的那把扇子。
南馬都爾
認真講起來,證據還不止是那麼一點點。西太平洋有一座迷你小島叫做波納佩島(Pohnpei),人口也就3萬多一點。然而, 在小島的東海岸卻有一座宏偉的水上古城,叫做南馬都爾(Nan Madol)。南馬都爾由將近100個人工島組成。每個島上都有用巨大的玄武岩建造的神殿和住宅,島與島之間有運河相連。
南馬都爾在考古界一直是個謎一般的存在。因為首先,城的周圍沒有水源,用水需要從內陸運過來。自古以來人類都是逐水而居。為什麼當初的建城者不考慮水源情況呢?
其次,城中的建築物最高的有5層樓那麼高,地基深入水下。而所用到的石料,每塊可重達50噸。島上雖然有幾處採石場,但都離得不近。那麼這些巨石是怎樣運到水上,而又是怎樣在沒有潛水設備的情況下在水下打出地基來的呢?
不過,更令人不解的是,據南馬都爾官網上介紹,這座城就算用數以千計的工人來建造,也「可能需要數百年的時間」。而最鼎盛時期,城裡的居民也不過2萬5000左右。島上有的是空地,為什麼非要勞民傷財把城建在水上呢?而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些石塊之間沒有類似混凝土這樣的粘合劑,卻結合得嚴絲合縫。這讓您想到什麼沒有?對,謎中之謎的金字塔。
像南馬都爾這樣迷一般的建築太平洋上還有很多,巨型石拱門,石柱,石像比比皆是。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復活節島上的巨型石像。這些高達10米、重逾82噸的石像是怎麼從採石場搬到幾公里以外的,而那些倒地不起的石像和建到一半就被拋棄的石像又做何解釋呢?
不過如果這些巨型建築都是姆大陸的遺蹟,那麼一切疑團也就迎刃而解了。或許南馬都爾原本就是建在陸地上的,只是地震後一部分沉到了水下。而復活節島或許本來是姆大陸的雕像加工處,大災之後被拋棄了。
水下金字塔
而這些巨大的石頭建築不但存在於無數太平洋島國中,更多的則是默默藏在了那一片深藍的海水之下。
1986年,日本南部的與那國島海域發現了一些類似於建築的奇異海底結構。琉球大學的木村政昭教授(Masaaki Kimura)認為那應該就是沉睡的姆大陸遺蹟。在此後20餘年中,木村先後深潛100多次,並動用了水下機器人和聲納裝置進行考證,最後把研究結果整理成了一篇論文,在2004年公開發表了出來。
其中最重要的發現就是一座水下金字塔。金字塔呈梯級結構,跟瑪雅人的金字塔屬於同款。長約270米,寬約120米,高約26米,最高處離水面僅1米。平坦的露台,筆直的石牆,以及牆的表面結構都是從一塊巨大的砂岩上切割下來的。
金字塔西面有一條寬約6米的闊道,深入狹窄的山谷地形中最深的部分。有幾乎呈直角的拐角。道路表面很乾淨,沒有碎石,也沒有沉積物。
除此之外,還有排水渠,石牆,階梯,拱門等建築,有用於切削石頭的工具。他們甚至還發現了一隻石龜,兩隻眼睛栩栩如生。而更為重要的是,他找到了一塊調色板狀的石塊,上面刻滿了類似文字的符號。雖然符號一時沒能破譯,不過木村得出結論,認為那片海域可能存在著一座沉沒的古城,存在於大約1萬年前,在後冰河時代因為海平面上升而淹沒。
無獨有偶,今年5月,一組美國深海研究人員也在夏威夷附近的海域拍到了一條黃磚鋪成的路,是在一座海山的山頂上發現的。沉睡已久的姆大陸又一次回歸大眾視野。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講到這裡了。有人說,《山海經》中太陽的家鄉扶桑之國或許就是當年的姆大陸。十個太陽是那十個崇拜太陽的民族,馱著太陽們的三足金烏是那三塊大陸。後來姆國文明不知道為什麼開始不守天規,欺壓別國百姓,上天降下罪來,於是大陸消失,太陽們隕落,只剩下一小支帶著原來的文明進入了人類的下一個時期。這份解讀或許有點異想天開,不過如果我們把《山海經》當作一本史前文明記憶的碎片來讀,或許這其中的許多「奇談怪論」慢慢就會有了答案。
未解之謎,我是扶搖,我們下期見。
歡迎訂閱Youmaker頻道:
訂閱頻道YouTube頻道:
訂閱未解之謎Telegram群組:
【】節目組製作
責任編輯: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