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中介服務法爭議 時力籲政院廣納意見
【大紀元2022年08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常懷仁台灣台北報導)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近日公布「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盼約束網路平台違法或假訊息樣態,卻引發爭議。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新北市議員候選人王景弘等人19日共同召開記者會,呼籲行政院應廣納各界意見,檢討現行草案版本。
長期關注網路發展與生態的王景弘(TonyQ)認為,每到選舉,網路上就會有許多爭議和衝突,若逐一釐清,會消耗大量成本,平台的負擔也大。目前來看,平台會有更多的義務,這並不可行。
王景弘認為,現在政府著重點應是如何提高司法處理網路案件的速度、量能與專業度,採專法「未審先判」,要求平台業者配合。根據草案,平台自律機制的參與還有政府官員,將掀起「言論審查」。
王景弘表示,針對違法事情,要求業者鎖定或刪除文章,合理。但對於需要調查、審理的訊息,若由平台主動偵測、調查,幾乎不可行。事實認定也有困難,且可能會扼殺社會討論、對話的空間。
王婉諭指出,現行草案中:「當主管機關認定網路上某則貼文為假訊息時,可以在未經法院裁定前,要求平台業者加註警語」,即便是歐盟的《視聽媒體服務指令》,但主管機關無權直接介入、審理不實言論或謠言。但數位中介法卻在歐盟之上,讓行政機關有過大權力。
王婉諭提到,性私密影像若違法要移除,相信大家都會支持。但「不實言論」、「網軍」,在認定上無法即時、明確的界定。以林智堅論文案為例,若讓主管機關或是執政黨的政府作仲裁,可能會引起更大的爭議。因此,法案配套需要細緻的處理,過與不及都可能衍生更多問題
林靜儀解釋,數位網路平台上包括網路詐騙、性霸凌、性剝削等新興犯罪行為目前多數網路社群平台僅能「自律」。但網購詐騙、社群散播性剝削圖影等案件,社群平台是否僅能雙手一攤,受害民眾鼻子摸一摸算倒霉?
林靜儀認為,這題非常複雜,全世界民主國家都在面臨挑戰;目前的研議階段是:針對草案定義、納管範圍、資訊限制令執行細節、知悉構成要件、免責條款設計、國內產業環境評估、救濟程序等議題收集意見。
責任編輯:林勤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