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扶搖。歡迎和我一起探索未解之謎。
今天我們先來談談一個頗具爭議的教育孩子的方式。
體驗「小黑屋」
2016年6月,一檔電視上的育兒節目引起了大家的關注。節目中一對鬧不和的小哥倆被媽媽關了禁閉。雖然屋裡有燈光,媽媽也還在門外,但在孩子眼裡,這個密閉的小空間卻是個不折不扣的「小黑屋」。5歲的哥哥還算淡定,不到3歲的弟弟卻嚇得站在門邊撕心裂肺地哭喊「媽媽,媽媽」。這一幕讓許多寶媽們看得直掉眼淚。雖然兄弟倆很快被放了出來,但關小黑屋這種教育方法是否合理這個的問題,很快引發了全民大討論。有些網上帖子到現在都還挺紅火的。
有表示支持的網友說,對於一些原則性問題,可以採取極端手段。還有的說:
「限制人身自由僅僅是暴力中較輕的一種,並不一定會產生嚴重傷害。」
不過更多的網友則是表示反對,認為關小黑屋是:
「非常極端的懲罰行為,用威脅去激起孩子最底層最本能的恐懼。」
「這不是教育,這是虐待。」
「是極厲害的『誅心之法』。」
「對於關小黑屋:要說『不』。」
甚至還有不少親身體驗過「小黑屋」的網友出來現身說法。讓人驚訝的是,許多人都提到了這兩個詞:「恐懼」和「絕望」。
有網友說當時「感覺自己已經死了,一望無盡的黑暗,毫無聲響。」
還有網友說,雖然只在幼兒園被關過一次,當時不敢睜眼,感覺「很絕望」。但他從此就患上了幽閉恐懼症,從那以後「睡覺從不關門」。
這沒打沒罵的,怎麼會給孩子造成這樣嚴重的心理創傷呢?這只是個別現象還是普遍存在的呢?
有媒體就去找心理學家問個究竟。誰知這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原來關小黑屋不止對孩子,對心理承受能力較強的成年人一樣會造成巨大的傷害。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幾個著名的「關小黑屋」心理實驗。大家可以自己來評判一下。
「感覺剝奪」實驗(Experiment of Sensory Deprivation)
1951年,加拿大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的校園裡貼出了這樣的告示,說是招募心理實驗志願者,酬金每天20加元,相當於現在的200加元,在當時算是很高的報酬了。提供免費吃喝和一張舒適的牀,只要在牀上躺著就行。躺著賺大錢,這樣的好事上哪找呀。一時間,年輕的大學生們踴躍報名,隊伍排了兩里地。
然而,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實驗是有附加條件的。這是一個密閉的小房間,除了上廁所,志願者都得在裡面待著,而且必須24小時戴著眼罩,手和腳也要套上套子。房間隔音效果很好,除了風扇的嗡嗡聲,基本什麼都聽不見。也就是說,志願者將被剝奪視覺、聽覺和觸覺,基本上跟外界切斷了一切聯繫。這就是心理學教授赫布(Donald Hebb)主導的「感覺剝奪」實驗。
實驗時間是6週。不過志願者可以選擇自己終止實驗。大家猜猜有多少人能撐到最後,領到全額的酬金呢?
事實上大部分人只堅持了2~3天。最多也就一週吧。在實驗過程中,他們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幻覺。有聽到音樂的,有看到太陽和各種動物的,還有感覺遭受電擊的。不僅如此,在實驗結束後他們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注意力渙散、思維遲鈍、緊張焦慮,以及驚恐等症狀,幾天之後才能恢復正常。
赫布教授的學生、美國神經外科醫生鮑德溫(Maitland Baldwin)後來照樣畫瓢,把一名陸軍志願者在一個隔離箱裡關了40個小時。志願者在經過長達1小時的劇烈哭泣後情緒崩潰,破箱而出。這個實驗被認為是不人道,而鮑德溫的許多後續實驗也因此被迫終止。鮑德溫從中得出結論,認為長時間的隔離和感官剝奪可能會使任何人屈服,無論這個人意志多麼堅強,而超過6天的感覺剝奪「幾乎肯定會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害」。
或許正因為是他的這個結論吧,「感覺剝奪」後來成為了審訊囚犯的常用手段之一。赫布教授也因此被指責為是「酷刑」的發明者,飽受攻擊。
不過關於隔離傷害的研究並沒有因此停止。197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哈洛(Harry F. Harlow)的「絕望之井」實驗又一次震撼了世人。
「絕望之井」實驗(Pit of despair)
哈洛的實驗對象沒有選擇人類,而是用了恆河猴。為什麼選猴子呢?看完實驗您就明白了。
哈洛選用的猴子至少三個月大,差不多相當於人類八九個月左右,都是在媽媽看護下生活得很幸福的那種,而且與其它猴子也有很好的互動,可以說是個快樂的小寶寶。
然後這些猴子會被關在一個倒金字塔形的房間中,頂部由一張網覆蓋著。看到屋頂透進來的光線,猴子們就會身不由己地往上爬,想要逃脫樊籠。然而每次嘗試都以失敗告終。因為四周牆壁非常光滑,剛跳上去,哧溜就滑下來了。幾天後猴子們都放棄了,在角落裡蜷縮成一團。這世上有一種絕望叫自由明明就在前方,然而我們卻永遠無法觸及。這就是這些猴子最初的遭遇。不過這僅僅只是個開始。
有一面牆壁裝的是單向玻璃。實驗人員在外面能觀察到猴子的一舉一動,但猴子卻什麼都看不到。它們唯一可以看到的就是遞食物進去的那隻手。它們一個吃,一個睡,一個坐在那裡發呆。可以哭但不要指望有人會來安慰。可以捶牆怒吼但不要指望會有回應。這樣的日子短則一個月,多則一年。之後猴子們會被放回原生家庭中去。
然後,真正的災難開始了。那些只被關了一個月的猴子表現出了極度的不安,行為大變。而那些被隔離了一年的猴子就更慘。它們不會跟別的猴子一起玩耍,表現得對什麼都沒興趣,成了被欺負的對象。其中兩隻連吃飯的興趣都沒有,最後活活餓死了。
成年後幾乎所有的猴子都對異性沒有興趣。有的母猴被人工交配後,也沒法正常養育自己的後代,不是虐待幼猴就是直接忽視。在兩個極端的例子中,一位母親將嬰兒的臉摁在地板上,然後開始啃它的手指。另一位母親則是一屁股坐在了孩子的頭上。
作家布朗姆(Deborah, Blum)在描述這些猴子時說它們「看起來像是在寂寞地獄中死亡的動物」。哈洛當初設計這個實驗的時候是為了研究抑鬱症,想看看怎樣的外在條件可以誘發這種疾病。他的目標可以說是實現了。
實驗結束後,哈洛曾嘗試通過各種方法來治療這些受心理創傷的猴子,但收效甚微。
說到這兒,大家明白哈洛為什麼沒找志願者做這個實驗了吧?因為實驗結果實在太殘忍了。
不過十幾年後,還真有人斗膽做起了人類實驗。這就是意大利理心理學家蒙塔爾比尼(Maurizio Montalbini)在1989年主導的隔離實驗「晝夜節律」(circadian rhythm)。
晝夜節律實驗(circadian rhythm)
實驗的志願者是27歲的裝修設計師弗里尼(Stefania Follini)。實驗環境跟猴子們比起來,可以說是天堂了。除了必須隔離在地下洞穴,見不到陽光也不知道時間之外,弗里尼可以通過一台電腦跟研究人員聯繫,有兩隻寵物鼠相陪,還可以彈彈吉他唱唱歌,閒來無事看書,做運動,玩玩電腦紙牌遊戲,一點都不會寂寞。
在最初的幾天中,弗里尼過得悠然自得。但很快她的生物鐘就紊亂了。有規律的一日三餐,周期睡眠,變成了餓了吃,睏了睡。她可以一天昏睡10小時,也可以24小時不停地活動。到130天的時候,研究人員發現弗里尼的精神狀態越來越差,就停止了實驗。
重見天日的弗里尼看上去蒼白憔悴。那麼這段「與世隔絕」的生活讓她體驗到了什麼呢?雖然每天只是吃吃睡睡,弗里尼的體重卻顯著減輕了,減了將近8公斤。伴隨而來的是骨骼中鈣質大量流失,免疫系統機能也大幅下降。還有報導稱,她在實驗中感到沮喪,但沒人能幫她振作起來。不管怎麼樣吧,如果再「隔離」下去,她的生命估計就會慢慢垮掉。這也就是研究團隊叫停實驗的原因。
講到這裡,您是不是覺得關「小黑屋」這事比我們原來以為的更具傷害性呢?
有的時候自由啊,像空氣一樣寶貴,也像空氣一樣容易被我們忽視,直到有一天,我們被扼住喉嚨無法呼吸的時候,才會發現原來自由是那麼地重要。所以現在能擁有自由的朋友,一定要好好珍惜。
好了今天的節目就到這裡了,咱們下個故事見吧。
參考資料:
1. 加拿大研究:隔離
//www.canadashistory.ca/explore/science-technology/isolation
2. 極端孤立對你的思想有什麼影響
//www.motherjones.com/politics/2012/10/donald-o-hebb-effects-extreme-isolation/
歡迎訂閱Youmaker頻道:
訂閱頻道YouTube頻道:
訂閱未解之謎Telegram群組:
【】節目組製作
責任編輯: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