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中國經濟

李克強再提「過緊日子」 習李兩頭跑釋何信號

圖為2022年3月5日,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總理李克強在北京大會堂出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NPC)的開幕式。(LEO RAMIREZ/AFP via Getty Images)

【大紀元2022年08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程靜報導)中國經濟疲軟,財政收入再爆下滑。中共總理李克強在深圳召開6省負責人座談會,要求完成財政上繳任務,並再提「過緊日子」。同時,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到遼寧省考察遼瀋戰役紀念館。習李消失半個月後露面,一北一南跑,引關注。

財政收入跌9.2% 李克強催四省完成財政上繳

中共財政部今天(17日)公布,全國財政收入跌9.2%,支出增長6.4%。

聽新聞:

powered by

(聽更多請至「聽紀元」平台)

從收入端看,今年首7個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累計12.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下降9.2%,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後增長3.2%;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74萬億元,下降11.2%;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75萬億元,下降7.6%。

而在支出一邊,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4.68萬億元,按年增長6.4%。

此外,中國7月經濟增長全面下滑,消費、投資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等均遜市場預期,特別7月青年失業率19.9%再創新高;上半年GDP僅年增2.5%。中共央行15日調降中期借貸便利(MLF)等兩項關鍵利率,以支撐疲軟的經濟。

就中國經濟局勢,昨天(16日)李克強在深圳主持召開「經濟大省政府主要負責人座談會」,包括廣東、江蘇、浙江、山東、河南、四川6省省長以及廣東省委書記李希參加。

李克強在會上促經濟大省「挑大梁」穩經濟,他說,6個經濟大省經濟總量占全國的45%,市場主體數量占全國4成以上,貢獻了40%以上的就業。6省進出口和利用外資都接近全國的6成;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頂梁柱」。

李克強還說,6省裡4個沿海省在地方對中央財政淨上繳中貢獻超過6成,催促「要完成財政上繳任務」。

時事評論員王赫17日對大紀元表示,今年中國經濟風雨飄搖,財政收入自然大滑,收支缺口大增。當局要維持局面,只有加大對經濟大省的壓力,要其「挑大梁」。這可是個政治任務。

李克強說,穩經濟也是穩財源。各省要堅持「政府過緊日子」「多想辦法促消費」等。

李克強沒提上海 多個經濟大省陷停電限電困境

不過,李克強這次沒有點名「上海」,以往上海財政上繳全國貢獻最大。但上海此前封城兩個月,經濟增長全國墊底,GDP增長成負數。而上述經濟大省的江蘇、浙江、四川目前正處於停電限電困境。

據陸媒報導,四川、重慶近日相繼啟動「限電」,浙江、江蘇等地亦陷入電荒,部分廠區亦已經「拉閘」,浙江寧波三千三百多家企業調整生產作業時間,在用電高峰時暫停生產。

入夏以來,中國出現持續時間最長、影響範圍最廣的極端高溫天氣,多省遭遇60年來最強熱浪。8月17日,中央氣象台已經第六天發布高溫紅色預警。而長江水位61年最低幾乎斷流,汛期變成乾枯期。

國家電網表示,用電負荷大幅增長,五個區域電網和19個省級電網負荷屢創新高。

王赫說,經濟大省的日子並不好過,上海財政首次負增長,怎麼辦?地方中央的討價還價是免不了的。

中共財政部數據上個月披露,2022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預計近9.8萬億元,規模為歷年來最大;從增幅來看,2022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比上年增加約1.5萬億元,增長18%,增幅為近年來最高。

王赫表示,當前中國經濟的區域差距正在擴大,區域間的矛盾也在加大,經濟大省政治影響力上升,勢必激化省與省之間的矛盾,習當局的掌控力面臨挑戰。

北戴河會議結束 習李兩頭跑釋何信號?

此時正是風傳的北戴河會議剛剛結束,7月31日後7常委集體消失了半個月。

李克強從昨日(16日)起,一連兩日在經濟重鎮深圳考察。考察期間,李克強專程到蓮花山公園瞻仰鄧小平銅像,並獻花籃,演講「黃河長江水不會倒流」。

而同日,習近平北戴河會議後第一站是前往遼寧錦州,在經濟較差的地區提倡「共同富裕」,並考察遼瀋戰役紀念館。此時正值台海緊張時刻,中共在台海發起一波波的軍演,恐嚇台灣也威脅西方。

詭異的是,黨媒16日當天報導了李克強去深圳,今天(17日)才報導習近平去遼寧。

此前盛傳習李兩人意見不合。習近平堅持「清零政策」,如今又考慮台海危局「國共內戰」?而李克強要「穩經濟」,多方分析認為這無法兼得,再次顯示兩人不同調,中共內部矛盾難解。

對於李克強的經濟措施,王赫認為,習當局可能會給經濟大省領導人一些補償,因為二十大召開在即,人選是可以商量的。由此,中共政局可能發生一些微妙的變化。沿海省份、經濟大省的政治影響力將會加強。

但王赫說,省和省之間的矛盾是剛性的,「諸侯經濟」在中國根深蒂固,習近平提出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一直步履蹣跚,省際平衡一直是個難點,今後有戲看的。

責任編輯:胡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