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煤鄉紀實(二)林下養蜂

作者:池農深
台北縣平溪鄉東勢格養蜂達人楊聰豐的土蜂。(攝影/池農深)
font print 人氣: 856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 , , ,

煤鄉人有其獨特對土地的情感與記憶。礦業興盛的年代,物資匱乏,平溪鄉人自家養土蜂製蜜;礦業結束後,人口外流,老煤鄉人開始從記憶中找回兒時熟悉的養蜂。他們的共同記憶創造了生活的座標。

從台北開車走106公路,路經菁桐至東勢格約需一小時十分鐘。早期平溪鄉與東勢格兩地村民往來,全賴現今登山客最愛的「越嶺古道」,後來平溪礦業發展後,也鋪建了產業道路。

平溪東勢格台和煤礦,1987 年。(朱健炫老師提供。非經朱健炫老師同意,不得轉載)
昔日運煤車道今日是通往東勢格的公路。菁桐往北走車程約七八分鐘就是東勢格,這條道路原先是運煤的輕軌道,養蜂人陳易志指著一條窄窄的馬路說:「我母親在這條路上推過煤車。」(陳世寯提供)

平溪鄉境內的火燒寮,是全台降雨量最多的地方,位於基隆河的源頭處,是台北人的水源地,天然資源環境絕佳,生態豐沛。

東勢格總是煙雨濛濛。(攝影/池農深)
東勢格難得一見的好天氣。(攝影/池農深)

東勢格的面積占平溪區的三分之一,是平溪區土地最廣人口卻最少的里,不到2000人,如今返鄉的人已在慢慢增加,同是厭倦了都會生活。若說菁桐人想念的是他們極盛時期的繁華,這裡的人著重在土地作物與產業的再生,相互提攜相互支援,養蜂就是一個令人激賞的例子。

礦業興盛的年代,山區交通不便、物資匱乏,鄉人自家養土蜂製蜜替代砂糖,小孩則拿來當零食。礦業結束後,大多數的外來人口都離去了,在地的年輕人則外出另謀生計,剩下一些老人,這些老煤鄉人開始從記憶中找回兒時熟悉的「育蜂」、「養蜂」。

與里長李明宏的訪談

東勢里早期都是務農的家庭,礦業發展後,很多人轉行做礦工,197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許多居民外出謀生,紫來村跟東勢村只剩下150多人,民國63年後兩村合併為東勢里。

在東勢里(又名東勢格)當了十年的里長,李明宏大概是全平溪最忙碌的人了。談到十年來的苦心經營,里長將他十年來如何經營東勢格的艱辛歷程寫了一本《十年有成》。

李明宏說,他當了里長後想要建設東勢里,但里長的經費不多,於是就去申請行政院農委會的「農村再生」計畫,103年終於過關,獲得很多補助款,「包括農業局的經費和水保局的經費,還有我們新北市養工處的經費,加一加可能超過一億元。網路、電話、基礎工程、基礎建設都完成了,目前正在推地方創生,地方創生亮點設計、亮點營造。」

李明宏小時候在這裡長大,像大部分的煤鄉人一樣,礦業沒落後出外求學工作,大約在90年代末又回到了家鄉。

五年前,陳易志夫婦提前退休回到東勢格老家享受這兒的好山好水,當時李明宏里長正在推「地方創生」。

李明宏看著陳易志夫婦每天晃來晃去十分悠閒,就介紹他們去養蜂人楊聰豐那兒養土蜂。夫妻倆喝了一瓶土蜂蜜後,感動於它的美味,決定自己養蜜蜂。陳易志說:「這種蜜的味道好像只有天上才有,我退休了又沒事做,那我來買個蜜蜂養吧!自己採收自己吃自己喝。」

陳易志夫婦。(池農深提供)
東勢格的林下養蜂人陳易達。(攝影/池農深)
養蜂達人楊聰豐的土蜂。(攝影/池農深)

土蜂與西洋蜂

東方蜂是台灣原生種蜜蜂,一般稱土蜂又名中蜂,它們與西洋蜂之間既不「通婚」也不往來,也不能同時養。土蜂對環境要求嚴苛,全靠在自然界獲取養分,容易受到天敵虎頭蜂的攻擊,常因而全軍覆沒,不易培養。且土蜂蜜源不穩定,飼養需看天吃飯,若遇到連日連月雨天,花源不在,那年可能就零產量,這個在多雨的東勢格是常發生的。如何為土蜂製造宜居的地方且保護牠們不受虎頭蜂的攻擊、幫土蜂挖土洞、尋找可以晒到陽光又有林蔭與蜜源之處,是養土蜂必須做的,而這項工作並不容易。

捕抓虎頭蜂之人。(池農深提供)

西洋蜂,英文名為Italian bee,原產於意大利,是全世界養蜂業最優良的品種。其性情溫和,在巢脾上極為安定,容易管理,容易維持強大蜂群,群勢發展平緩,蜂王產卵力強。著名的神父Adam(1966)也是著名的養蜂專家說過一句話:「如果沒有意大利蜂,養蜂事業不會進展到目前的地步。」台灣不例外,也引進了西洋蜂。

西洋蜂。(池農深提供)

紅淡比木與鴨腳木蜜

北台灣特有的紅淡比木,是一種外型酷似榕樹,開著可愛淺黃小白花的喬木,每年6月端午節前後開花,花季只有20天左右,主要生長在基隆山區。此蜜的主要採集者就是不怕冬季山區嚴寒的台灣土蜂。

台灣土蜂因飼養率不高,因此蜜的數量珍稀。紅淡比蜜是「夏蜜」,透著琥珀色光澤,入口帶有清爽優雅的酸甜氣息,口感綿柔圓潤、喉韻綿長,久啖不膩。紅淡比也是日本人拿來敬神的枝葉,常種植在神廟院中。

紅淡比花。(攝影/池農深)
紅淡比,日人用來敬神的枝葉。(攝影/池農深)

鴨腳木花長得跟油桐花很像,一朵朵的小白花,花期從11月到次年的1、2月。鴨腳木蜜是一種「冬蜜」,具有人參風味,帶有微微苦味,有果乾和堅果香味。一旦嚐過它後,就會像著了迷一樣,愛不釋手,據說具有中藥藥性,非常獨特,只是不易得到。

自2016年全世界的蜜蜂不知何故消失了大半,在台灣的東方蜂也得了一種叫「中囊病」,那年楊聰豐的東方蜂95%滅絕了。他的60箱土蜂雖努力搶救最後只剩一箱。經過兩年的復育,不用任何藥物,堅持用平溪人古老的土法緩慢地復育。兩年後,回到20箱60萬隻,東方峰復育成功。

陳易志被楊聰豐的養蜂精神感動與吸引,從學習養土蜂到養西洋蜂。再而如何將養蜂產業化,開始了他一連串的養蜂旅程……

鴨腳木花。(攝影/池農深)
鴨腳木葉形。(攝影/池農深)

想喝蜜而養蜂

陳易志說當初是在想要喝蜜的動機下養蜂的,「一開始我學養土蜂,可是那時候土蜂流行中囊病,養了十幾箱以後,蜜蜂病發作了,全部跑光光,一箱都沒有剩。所以就改養西洋蜂,剛好平溪區農會要推廣蜂蜜產品、養蜂業,就跟著大家一起在研究班(學習)。因為我是退休人士比較閒,就當了班長。」

就這樣,陳易志夫婦成了養蜂人。陳易志說:「我希望平溪區能夠成立一個產銷班,現階段是把研究班升級成為產銷班。要做通路至少要1000箱,目前我們統計了土蜂加西洋蜂,已經差不多有800多箱了,離目標很近,希望明年能夠把這個產銷班給成立起來。」

東北角才有的特殊蜜源、蜜種是這裡的優勢,而平溪的紅淡比蜜覆蓋率又很高。陳易志說:「以去年最高收成來講,100箱可以收到將近3000斤。紅淡比蜜可以這麼純、量這麼高,紅淡比樹的覆蓋率必須很廣,我們這邊真的有這個天然資源。」

一路上陳太太指給我們看,這山區裡的確有好多的紅淡比樹,只不過現在是冬季,非花期,看不到可愛的淺黃小白花。

鴨腳木。(攝影/池農深)
紅淡比木在東勢格山區處處皆是。(攝影/池農深)

如何解決通路問題

養蜂其實技術性不是問題,可是通路就有很大的問題了。

從愛吃蜂蜜,到成為職業養蜂人,陳易志以他在台北作為一個企業管理人的專業經驗,來幫助這裡的蜂農行銷他們的蜜。一年半前他的兒子從中國回來,成為平溪青農。林下養蜂並讓青農留在平溪永續經營,是陳易志努力創造產銷進而成為品牌的最大動力。

陳易志說:「我們的蜂蜜其實不用驗就是有機的,因為你根本嚐不到農藥,而且那個蜜蜂飛出去就是採那些樹,這些樹根本沒人要。」

陳易志表示,這裡是水源保護區,不能畜牧、不能養植,也不能做養雞場、豬場,是自然資源相當好的地方,如果能夠由政府來宣導紅淡比蜜,這裡其實是可以成為一個亮點的,這是蜂農們的期望。

陳易志的兩位堂兄弟陳易達、陳世寯,也是退休後回到老家從事養蜂,樂在其中。

嚐蜜,陳家兄弟退休回家養蜂。(攝影/池農深)

對養蜂事業投入相當多的心力,陳易志開心地說又有兩個青農成為夥伴,「我們在做品牌,變成產業以後,我們的品質會做得更好,我們會把全部的流程做成一個比較制式化的要求。因為不是專職人員,可能不會去做低溫濃縮這個動作,我們會做一個比較全部的SOP流程,希望以後可以給消費者看到。我們會儘量做到符合政府補助的標準,如衛生標準、規格等,去做、去執行。」

陳易志表示想要幫助平溪蜂農把養蜂的產業做出來,不能只是收購蜂農的產品做出自己的品牌,囊括所有利潤,而是「把平溪特有的蜂蜜品牌做起來,大家一起共贏,是這樣子的概念。」

「我本來是自己開工廠做印刷。現在發現這個養蜂事業比三十年前還要更累更辛苦……」聊著聊著,李明宏里長帶著汪文豪教授與三個台大學生來與青農交流如何行銷他們的蜂蜜,學生們並觀摩了青農養蜂的蜂箱與環境。

青農與學生的交流。(池農深提供)
青農養蜂場。(攝影/池農深)

與汪文豪教授的訪談

2020年9月,汪文豪教授帶著學生在政大第三部門中心了解「地方創生」,看到了國發會的地方創生的優先鄉鎮,「所以我們那時候就開始花一些時間來了解平溪的狀況。平溪大部分做地方創生,大概都著重在鐵道沿線,與礦業相關的事,老鎮的一些發展。」

「我們也看到,基隆河上游河谷的另外一端就是現在的東勢里,這邊是台灣最天然、資源環境最好的區域,降雨量最多,物產、生物多樣性最好的地方。」

溪畔小徑。(攝影/池農深)

因緣際會認識了陳易志,汪文豪教授說,自己在台大生物產業傳播發展學系有兼課,和林下養蜂、做森林蜜事業的陳易志,等於一起共同陪伴成長。

「一個以農業或是生物產業相關傳播為主的科系,我們帶著學生來,全面了解森林養蜂產業的產業鏈,從在地的經營、生態環境的經營,或養蜂產業的協助,還有品牌行銷,來參與協助陳班長。他們願意返鄉投入的這個農民家庭。」

看到青農帶著學生在一排排的蜂箱間視察,諸多感觸浮上心頭。林下養蜂是行政院一個鼓勵青年返鄉的計畫,說起來容易,若沒有像陳易志這樣的家長支持與投入,恐怕也只是一個口號!

青農與學生。(攝影/池農深)

煤鄉人有其獨特對土地的情感與記憶。他們的祖父輩辛勤勞苦的工作與精神從未消散,仍然縈繞在這東勢格的群山中,而他們的記憶創造了生活的座標。

——轉載自《》

責任編輯:連書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柯爾生於英國卻是像早期典型的美國人自學而成,而英國成長的經歷與教養背景,給了科爾另一種視角。他的人物畫並不像學院派訓練出來的準確,但是風景畫卻能讓人屛息凝神,蕩氣迴腸。
  • 念念不忘四年前那次偶發的「品茗之旅」,我再度回到平溪的山裡探訪了東勢格的老茶農。跟著老先生在陡峭的茶園上上下下,他弓著身子捧著一籃籃茶葉的身影,令人動心。我們何其有幸可以喝到他做的茶……
  • 飛機工程師Thomas和太太Emily四年前移民台灣,開了一間名為「茶檔」的餐車,尋覓另一種生活模式。(受訪者提供)
  • 有人還總結出金句「香港就像一場青春,一去不復返了」。那麼你呢,多年以後,你會淡然地對當年的自己,說一聲「青春無悔」嗎?
  • 1999跨入千禧年夜,17億人透過轉播,看到寫著「台灣加油」的巨大天燈在時代廣場的螢幕緩緩升起。這是從小在十分寮長大、人稱「國寶天燈」的胡民樹所設計,他說當時好多人流下了眼淚。胡民樹從小玩到大的天燈遊戲,如今已成為許多平溪人的生計。
  • 平溪人一談起他們的鄉花——豔紅鹿子百合,都會眉飛色舞、滔滔不絕。最近一次拜訪吳金池,正是他復育在院子牆上的豔紅鹿子百合盛開時。或許明年我們又可在白鷹石上的峭壁看到這「岩壁上的精靈」,那是去年4月蜘蛛人爬上去種植的。
  • 俗語說:「時間就是金錢」,如果時間是世界唯一流通的貨幣,大家都想成為億萬富翁,又怎麼能大手大腳浪費時間,揮霍自己財富呢?渾渾噩噩,混吃等死,漫無目標也是度過一生,生命意義一貧如洗。不如設定目標,全力以赴,作自己命運的領航人,創造輝煌生命,讓人生活得精采、活得有價值。
評論